特朗普这回算是栽了个跟头!
新关税政策刚砸下来,30多个国家直接翻脸,欧盟、东盟啥的彻底不买账,觉得美国这单边做派太离谱,失望透顶的他们扭头就找中国,想抱团应对这场乱局。
中国这边二话不说,敞开大门,带着大家商量新路子。
特朗普眼看势头不对,赶紧撤了一项决定,摆明是想给自己找台阶。
可这步棋走错,步步都悬,全球贸易的风向已经变了!
这是怎么一回事?特朗普又做了什么?
特朗普的“对等关税”政策一出台,整个世界像是被点燃了导火索,贸易场上顿时硝烟弥漫。
180多个国家和地区,无论是大经济体还是小市场,全都绷紧了神经,这政策简单粗暴:你对我加税,我也对你加税,谁也别想占便宜。
可这哪是做生意,分明是在拆台,各国本来就对美国的单边做派有点烦,这下彻底炸了锅。
欧盟那边直接甩脸色,东盟国家也皱起了眉头,大家心里都憋着一股气:这日子还怎么过?
更别提那些中小国家,关税一压,出口货物的成本蹭蹭上涨,市场份额眼看着要被挤没。
没人想坐以待毙,找新出路成了当务之急。
这种时候,中国的态度就像一盏灯,照亮了不少人的方向。
过去几年,中国一直在推多边合作,强调大家坐下来好好谈,生意得互利才长久,现在美国这么一闹,很多人开始觉得,还是中国的路子更靠谱。
于是,电话连线、视频会一个接一个,全球的目光都往东边转。
东盟国家跑得最快,欧盟也不甘落后,连一些平时低调的小国都开始试探着联系,想看看能不能搭上中国的顺风车。
贸易的棋盘上,局势正在悄悄变盘。
东盟这边,早就对美国的关税政策憋了一肚子火。
马来西亚作为今年的轮值主席国,带头站出来,带着其他国家一起和中国商量对策。
几天之内,与中国的视频会议开了好几场,屏幕上的人来人往,讨论的都是怎么顶住美国的压力。
中国的商务部门也没闲着,摆明了态度:美国想单干,咱们不奉陪,但也不会怕事。
东盟国家听了这话,心里踏实了不少,毕竟中国是东盟最大的贸易伙伴,市场大、底气足,合作起来有谱。
马来西亚这边更是干劲满满,拍着胸脯说要带着兄弟国家一起,抱团应对这场危机。
会议桌上,气氛虽然紧张,但也透着一股团结的劲,东盟国家不光想守住自己的市场,还琢磨着怎么把和中国合作的路子走得更宽。
过去几年,中国和东盟的贸易额年年涨,货物来来往往,港口忙得热火朝天。
现在面对美国的高墙,大家都觉得,只有把这条路走得更扎实,才能不被卡脖子。
于是,双方一拍即合,决定在贸易规则、物流链上再加把劲,确保货物流通不被掐断,东盟的决心很明确:美国那边靠不住,咱们得自己找活路。
与此同时,欧盟那边也开始放大招。
4月9号,27个成员国凑在一起,开了个紧急会,拍板了一项重磅决定:对美国的货加征关税,价值1700多亿人民币的商品直接中招。
大豆、家禽、钢铁、烟草,这些都是美国出口的拳头产品,偏偏还挑中了共和党票仓的地盘,比如路易斯安那州。
这地方可是美国政治的风向标,欧盟这一手,分明是冲着美国的心窝子去的,显然欧盟这次是真急了,忍无可忍才出了这招。
欧盟的动作还不止于此,就在对美加税的同时,他们还把橄榄枝伸向了中国。
过去几年,中欧贸易虽然有些磕磕绊绊,但市场联系从来没断过。
现在,美国这么一闹,欧盟意识到,中国的市场和合作机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宝贵。
于是,谈判的日程表排得满满当当,电动汽车关税、贸易救济机制,一个个议题被摆上桌面。
欧盟的态度很明确:不想跟美国耗下去了,中国的门得敲得更响些。
双方的团队连轴转,争取尽快把合作框架搭起来,确保市场不被美国折腾得乱套。
欧盟的转向,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全球贸易的风向。
过去,美国说一不二,别人多少得给点面子,可现在,单边主义的路子越走越窄,各国都开始重新盘算自己的账本。
中国这边,市场大门敞开,合作诚意摆在明面上,谁不愿意过来谈谈?
更何况,中国的供应链、产业链在全球数一数二,疫情之后恢复得也快,吸引力不是一般的大。
东盟和欧盟的动作,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美国政策的短板。
再说回美国那边,特朗普这回算是踢到了铁板,关税政策刚一落地,全球的反击就接踵而至,国内的压力也没少。
欧盟的关税清单一出,美国的农民、厂商都坐不住了,尤其是大豆产区的选民,直接炸开了锅。
路易斯安那州的农场主们眼看着订单要黄,急得直催议员们想办法。
共和党的几个大佬也开始嘀咕,觉得这事再闹下去,选票可就危险了。
特朗普自己心里估计也有点慌,连夜发了七条推文,语气里全是安抚的味道,说什么“情况会好起来”“大家别急”。
不仅如此,特朗普还临时改了主意,宣布对至少75个国家的加税计划先搁置90天。
这消息一出,外界都看明白了:这不就是在给自己找台阶下吗?可贸易这东西,哪是说停就停的。
全球的供应链早就被搅得一团乱,不少国家已经开始调整自己的贸易线,压根没打算再等美国的“善意”。
特朗普的这步棋,走得太急,现在想收手,怕是没那么容易。
全球贸易的舞台上,热闹还在继续。东盟忙着和中国加深合作,欧盟忙着重新布局市场,大家都在为自己的未来打算。
至于美国,特朗普的政策到底能撑多久,谁也说不准,唯一清楚的是,这场博弈里,合作的声音越来越响,单干的路子却越走越窄。
未来会怎样,或许还得看各国怎么选。
信息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