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1月,随着全国多地出现降温天气,人们纷纷拿出秋天就已经准备好的羽绒服穿上,然而有些人却发现自己去年买的款式今年似乎贵了不少。
不仅是感觉贵了,实际上也确实贵了很多!
不少消费者反馈,今年的羽绒服比去年普遍贵了500元以上。
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今年各大品牌的羽绒服价格都涨了?
还是由于物价上涨导致各大品牌的羽绒服成本增加,从而转嫁给消费者?
羽绒服价格上涨的原因。显然不是,因为即使物价上涨,各品牌的羽绒服价格也不会这么统一。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各大品牌看到今年冬天降温降得那么早,索性一不做二不休,争相把价格都抬高几百甚至上千元,希望借着市场热度吸引更多消费者光顾。
那么问题来了,有人说这根本没道理,要穿自家生产的衣服,凭什么还得他们说了算?
难道其他牌子的牌子平白无故就不能涨价了吗?
厂家不想赚钱难道消费者就不能被坑钱了吗?
谁也没说不能,只要顾客愿意掏这个钱,就没人能拦得住。
但更没有限制只能穿某些品牌的羽绒服,穿其他品牌摊高价也就成消费者自愿背锅。
并且凭良心讲,不是身价非常高的富豪,谁愿意花几万买一件“大牌”羽绒服呢?
为了保暖,谁不愿意花1000元就能买到让自己又挡风又透气又保暖的高性价比国内羽绒服呢?
结果偏偏有一大批消费者宁愿去花几千几万甚至数十万去买那些虚名远大,却又普遍防寒御寒性差的外资羽绒服,也不愿意支持自产产品。
这其中原因众多,但总归是消费者的选择权,人家愿意花这个钱,哪里又能管得着?
但可别说这群人一点都不懂,根本不知道他们买的那些号称“大牌”的羽绒服,实际上保暖性能差得连中国产的一线品牌都不如。
贴牌经营 实际上消费者买的是什么?近几年,随着名气越来越大,品质也在逐步上升的国产品牌像波司登等走入越来越多人的视野,也开始逐渐得到国人认可和支持。
但是与此同时,一些老牌外资品牌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
以“高档大牌”为宣称法宝,在中国也卖出了将近30年的国外羽绒服品牌都开始对国内市场严加保护,不惜降低品质以降低价格,让消费者认为这些羽绒服“终于性价比高了”,死命往衣服里塞充绒量。
有不少消费者就发现,购买外资羽绒服后再查资料甚至打咨询电话,发现自己买到的不仅没有宣传那样充实,实际充绒量甚至还和一些国产三线品牌甚至四线品牌的中低档萱萍。
但即使知道被坑,他们自己不觉得丢脸,反而还会骂国产品牌贫穷比他们有钱,也骂波司登牛逼,并且越骂越觉得外资轻奢品牌靠谱。
这种“只因外资厂商设计好看就粉外资”的情况不仅仅发生在羽绒服市场,在整个时尚市场都时常出现,但它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只卖模特设计费,不卖品质性能。
多数情况下,他们自己掏腰包还不是主要目的,本身就是为了炫耀身份,有人专门梳理了一下这些消费者的数据:他们有70%都是资产距离上千万甚至上亿的人,剩下的30%则是工作年薪超过20万并且年龄不足40岁的年轻白领。
这些有钱人自己觉得这也是实力的象征,却忘了往昔那些来过中国且现存名额不算很多的国外羽绒品牌,有多少已经在这场中国发展浪潮之中消亡,并且逐渐将名额拱手让出。
大牌增量背后的国产挑战。大陆市场发展这么多年,如今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可见实力非凡,在中国出售产品获得巨大销售额和市场份额,也成为当今世界朝前发展的重要经济体。
数十年间,羊毛出在羊身上的道理早已为世界商家熟知,并且下意识利用起来。
但中国商家还不是羊,而是超蠕虫体!
因此,名额太少才是真正湮没大牌的最大障碍。
这时候,他们有两个选择:
一是加大宣传,加大推销力度,以吸引越来越多中国消费者使用自己的产品;
二是找到能让中国消费者满意替代产品来弥补利益损失。
前一种方案实施难度较高,因为想做可以瞎想,但中国人未必会受用,所以风险极大;后一个方案看似可行并且风险少,但替代产品意味着效果品种性能一样不能太到位,否则了锄头先撅土豆,好处就会落在竞争对手头上,因此要求极高。
因此绝大多数老外资品牌都会选择低估竞争对手,把精力更多放在设计和效果上,并且无一例外都在不断提高充绒量,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不断提升产品地位,从而迎合当今国产市场发展。
改善是不可能改善的,这辈子都不会有改善。
而更多与其相对的是逐年提升质量和档次,不仅让他们觉得欣慰,同等条件下国产企业还能居功自傲,更让他们明白了采用明星代言并认为只要好看就能成功推广是多么天真!
这条路完全正确,但国内企业仍面临很多困难:第一,它们需要更大范围提高消费者视线。
国内许多新兴企业正面临这样的问题:以中国传统市场为主,他们逐渐取得成绩并拥有顾客群体,但以提前占领中国市场为目标,他们需要更多能让众人看到并认可自己的能力;
第二,他们需要找到合适自己的推销方式。
如今,中国企业发展迅速,但成立时间短也意味着它们在应对这种市场问题时缺乏经验以及可推广学习;
第三,它们需要很好的设计师团队来进行发展。与老外资品牌不同,中国企业能找到既有经验又能给自己使劲干的优秀设计师太少,不成正比而时常受沮丧,也堪伤情感!
唯有加油,不断坚持努力进步!
自己的设计团队之外,还好有国家推广产品和国人支持!
写在最后这些大牌羽绒服贵倒没啥,但是它们还有一个共同点是实际上防寒效果并不怎么样,而国产名牌却也逐步被抬高价格,人们开始犹豫,还没有兴起的新兴名牌又背负重大任务。
我国企业为什么不能性价比高一些呢?
你们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