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AI做牛做马到给AI做牛马,人类决定反抗

科技每日推送 2024-11-19 18:50:29

2023年11月,OpenAI首席执行官Sam Altman突然被董事会解职,原因是在AI安全与商业利益的平衡问题上存在分歧。

一年后,AI教父杰弗里·辛顿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后表示:"为我的学生解雇Sam Altman而骄傲。对利润的关注不能超过对安全的关注。"2024年2月,被《时代》评为2023年最佳发明的AI Pin遭遇滑铁卢:5-8月退货量超过购买量,截至8月份,退货金额已达100万美元。这个标榜“让AI走进现实生活”的产品,最终证明只是一个简单的大模型套壳。2024年7月,日本插画师"走り書き"在社交媒体分享:“AI工具的出现令我的委托量大跌,不得不放弃画师的工作。”自ChatGPT横空出世后短短两年间,从安全与利润的角力,到产品与需求的错位,再到技术与就业的冲突,你或许也感觉到了,AI的发展正往我们希望的反方向狂奔。

AI发展,本末倒置?自从ChatGPT掀起新一轮AI革命以来,一个奇怪的现象引发了广泛讨论:AI似乎更热衷于取代人类的脑力劳动,而不是我们期待中的体力工作。根据LinkedIn发布的《2024年全球人才趋势报告》,AI对创意行业、金融分析、程序开发等白领工作的替代效应最为明显。与此同时,基础的体力劳动如搬运、清洁、照护等领域,AI的应用却相对滞后。

因此,插画师“走り書き”的遭遇并不是个例,根据Berkeley的研究显示,AI技术有潜力自动化约60%工作岗位中30%的任务,但这种自动化主要集中在知识密集型领域。显然,资本是逐利的,市场正在推动AI朝着利润最大化的方向,而不是社会效益最大化的方向发展——毕竟相比投入巨资研发家政机器人,开发一个替代白领工作者的AI系统显然回报更大。更令人担忧的是,在效率至上的驱动下,我们——人类正在成为AI进化的“数据养料”:每天数以亿计的用户在刷AI生成的短视频,算法不断收集行为数据来优化推荐;社交媒体上充斥着AI生成的内容,真实的人声逐渐被淹没;人们越来越依赖AI来完成思考和创作,从写作到绘画,从数据分析到决策支持。小部分精英掌控着AI的发展方向,大多数人则沦为数据的提供者和算法的服务对象。眼下AI的发展模式不仅加剧了社会的不平等,也让AI技术逐渐偏离了服务人类的初衷,称得上是“本末倒置”。不过,这条过度追求效率的道路已经显现疲态。明星产品ChatGPT在经历不到一年的爆发式增长后陷入停滞,月活用户数据自2023年7月以来首次出现下滑。据SimilarWeb数据显示,ChatGPT网站流量在2023年12月同比下降了12%。

2023年5、6、7月,ChatGPT 连续三个月流量下降多款类GPT产品的用户增长也普遍后继乏力。这说明,单纯追求效率,只会让AI走入死胡同。但是,更难的问题是:AI究竟应该为谁服务?我们如何确保AI的发展能够真正造福全人类,而不是加剧已有的社会分化?

AI硬件的迷思与真相在AI大模型遭遇增长瓶颈的背景下,科技行业开始寻找新的突破口。2023年下半年,一批标榜"让AI走进现实生活"的硬件产品扎堆亮相:Humane的AI Pin承诺将AI助手变成随身设备:

Rabbit R1号称能理解人类意图的“口袋AI”;

各大手机厂商纷纷推出搭载AI功能的新机型。然而,这场AI硬件狂欢很快就遭遇了现实的冷水。以AI Pin为例,这款被《时代》评为2023年最佳发明的产品,在短短4个月内就遭遇滑铁卢。据内部数据显示,5-8月期间退货量竟超过了购买量,截至8月,其900万美元的销售额中,退货金额就高达100万美元。

更令人尴尬的是,大多数用户反馈这款产品“除了噱头一无所有”。Rabbit R1更尴尬。在CES 2024上收获一片赞誉后,它很快就被技术社区扒到大翻车:系统本质是基于开源安卓定制、核心功能完全依赖GPT-3.5接口调用、其启动器APK甚至可以直接在普通安卓手机上运行。

而目前市面上的所谓"AI手机",本质上都是"AI Feature手机":功能局限于图像处理、会议记录等表层应用、跨设备交互始终未能打通、未能改变智能手机的底层交互逻辑。关于AI手机,小米卢伟冰说过一句话:“真正的AI手机,一定是基于AI大模型重构的操作系统。”所以,所谓的"AI硬件"可能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AI创新的关键不在于简单地将AI功能植入硬件,而在于从系统层面重新思考人机交互的本质。没有操作系统的突破,单纯的硬件创新注定是徒劳的。就像iPhone之于iOS、Android之于智能手机,真正的革命性产品永远需要软硬件的深度融合。这已经成为整个科技行业的认知共识:未来不会再有单纯的AI硬件,真正的突破在于重构操作系统,让AI成为设备的“灵魂”而不是简单的功能附加。也就是说,AIOS的时代正在到来。

再也没有所谓的AI硬件

未来一切荣光归于“AIOS”在这场AIOS的全球竞争中,各大科技巨头都展现出了不同的战略思路和技术路线。让我们看看几个代表性玩家的布局:苹果和谷歌都在积极将AI整合进各自的操作系统中,以提升用户体验和功能性。苹果通过Apple Intelligence和Siri的升级,强调隐私保护和个性化服务。

而谷歌则直接把Gemini大模型整合进即将发布的Android 15系统内核,让AI成为系统默认的交互入口,以提升Android系统的智能化水平。小米澎湃OS2也利用AI革新了系统应用,包括AI写作、AI翻译等功能,不仅打通不同设备之间的数据和交互壁垒,还通过“超级小爱”深度融合"人车家"三大场景,实现了从手机到IoT的全链路AI赋能。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操作系统的竞争本质是生态之争。而在AI时代,AIOS的竞争将更加关键,它不仅关乎生态,更是对整个人机交互方式的重构。从技术角度看,一个成熟的AIOS需要具备三个关键前提:首先是智慧方面。不仅仅是简单调用大模型API,而是要将AI能力深度注入系统底层,为系统注入持续进化的思考和推理能力。例如小米HyperAI,通过自研端云混合大模型、多垂类模型,实现了从UI交互到系统调度的全方位智能化。其次是感知与记忆方面。AIOS需要构建端侧的感知引擎和记忆架构,才能具备多模态感知能力、理解和记录用户行为与场景。最后是执行,一个强大的跨端执行引擎是实现全场景智能服务的基础。

这三层能力的融合,让AIOS能够在各类生活场景中发挥作用。尤其在家庭场景,AIOS带来的改变最为直观。比如小米澎湃OS2, 超级小爱作为整个家庭的智能中枢,不再是一个简单的语音助手,而做到像钢铁侠电影里“贾维斯”那样的智能管家。

比如它能根据家庭成员的作息规律,自动调节家电运行状态;还能通过情境感知,预判用户需求,比如感知到季节和温度变化,提前为用户提高车内空调温度。这种场景化的智能服务,让我看到了AI真正回归生活本质的可能。不再是人类为AI做牛做马,而是让AI成为我们生活的得力助手——通过AIOS这样的系统级创新,我们终于让AI回到了正确的位置:服务于人类日常生活,而不是让人类沦为AI的数据奴隶。当AI真正开始服务于柴米油盐、衣食住行这些最基础的生活场景时,它才真正实现了技术的价值。

重新定义AI与人的关系从ChatGPT的爆发到AI硬件的起落,再到AIOS的兴起,AI发展正在经历一次重要的转向。我们逐渐认识到,AI的价值不在于取代人类,而在于赋能人类。正如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西莫格鲁所言:"技术进步并不总是直接转化为劳动者的福祉。”与其过分关注机器智能,真正应该关心的是机器和算法为人类带来多大用处。在这个充满可能的未来,摆在我们面前的是两条路:要么让人类成为AI的牛马,要么让AI成为解放人类的工具。显然,后者才是正确的方向。随着整个行业纷纷开始构建AIOS和AI生态,我们期待看到:AI承担重复性工作,解放人类创造力;智能设备主动服务于人,而不是支配人;技术回归本质,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生活未来已来,关键在于我们如何选择。

0 阅读:6
科技每日推送

科技每日推送

有趣有温度,给你科技新鲜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