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有恃无恐,不排除沙特拥核

终南剑客 2023-10-31 09:38:28

图为梅德韦杰夫

本期话题,海湾国家集体警告,欧洲多国民众集会声援巴勒斯坦,以色列有恃无恐,以军突入加沙、升起国旗。俄罗斯,正在悄悄把3个好东西装到口袋里。

负责在俄乌冲突之后放狠话的俄罗斯联邦安全会议副主席梅德韦杰夫,昨天又在社交媒体上发文了,他说了很长的一段话,其中有一段,我印象特别深刻。

之所以深刻,因为我感觉梅德韦杰夫的话风似乎变了,换了种风格,从硬邦邦,变成了滑溜溜,这段话,似乎没那么重了、没那么冲了、没那么有攻击性了,似乎在偷着乐。

一个月前,梅德韦杰夫因为不满欧洲制裁俄罗斯,把欧洲比作半兽人,建议暂时终止与欧盟的外交关系,把外交人员都叫回国,说“到了那个时候,布鲁塞尔那些爱慕虚荣的傻瓜会集体拉在裤子里或者裙子里。”

结果这一次,梅德韦杰夫把欧洲比作一位可爱的小老太太,把美国比作肥头大耳的外地亲戚,这段话特别有意思,请大家注意听。

梅德韦杰夫原文这么写道:

“欧洲这个可爱的小老太太,很快将不复存在……远在大洋彼岸、肥头大耳的美国亲戚无情地限制她的权利,老太太却盲目地信任他。他先无耻地将生活安逸的老太太骗个精光,剥夺她的许多生活来源,并将大量穷亲戚送到她身边。他很快就会把这个萎靡不振的老太太赶去寒冷的街头,冷酷地霸占老太太的家并在她面前关上大门。”

那么大家来说说,梅德韦杰夫的这段话,想象力丰不丰富呢?形象不形象呢?

但是我想说的是,梅德韦杰夫这番比喻的变化,从“半兽人”到“小老太太”,语气感情色彩的变化,从重、冲的愤怒到调侃、嘲讽,原因是什么,值得我们思考。

图为普京

这个原因,我也总结一句形象的话就是:“一间屋子里,突然又有另外两个人大打出手,所有人都把目光转向巴以冲突,劝架的劝架、拱火的拱火、递刀的递刀,把俄罗斯和乌克兰挤到了这间屋子的一个角落,俄罗斯悄悄后退两步,靠在房间的角落里,一边瞪着乌克兰、耻笑欧洲,一边嘴里嘟囔着:‘你丫的,一会看我怎么收拾你,等我缠完这块纱布。’就在这个时候,房间里眼尖的人看到,俄罗斯人顺手把3个自己想要的东西悄悄放进口袋当中。”

那么这3个东西是什么呢?

我想,一、战略,二、时机,三、舆论。

先来说“战略”。

拜登的中东战略被自己人以色列、在自己头顶炸掉,半条腿已经伸向这个泥潭,想把拔不出腿来。

大家不要认为我夸大其实,巴以冲突完全有可能推迟甚至破坏拜登政府让以色列与沙特实现关系正常化的努力。拜登筹划依旧的这个战略进程受挫,你说俄罗斯他现在目睹拜登政府在挣扎,他能不开心吗?

搞不好,按照普京的性格,他会给沙特说,好了,美国的什么武器你都别用了,下一步咱们好好合作,我直接给你大杀器,那你说说,这个条件沙特人会拒绝吗?这是一个无法拒绝的条件。

要知道,现在全世界都说以色列人手里有核,那么沙特人当然最想要的就是核。

要知道,就是我3天前节目里讲的,4天前俄罗斯“三位一体核演习”当天,26日,俄罗斯联邦委员会(也就是俄罗斯议会上院)通过了撤销批准《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的法案。

所以说,我的这个分析不是没有可能。

而且这还只是个沙特,还有伊朗。伊朗与俄罗斯的合作更加密切。

这是普京往兜里揣的第1个东西。

图为巴以冲突

再来看第2个东西,时机。

什么时机呢?对乌克兰继续开展军事行动的时机。

毋庸置疑的一点就是,今天的加沙局势正在分散西方执政者、包括西方公众对俄乌冲突的注意力。

10月7日,巴以冲突爆发,使得本来就已经出现“乌克兰疲劳症”的西方世界更加疲惫不堪。不光阿夫杰耶夫卡,还有扎波罗热,你看今天有几个西方媒体还在注意。而且不仅媒体的关注度降低,援助乌克兰的弹药也面临同样的问题。

美国总统拜登虽然嘴上说,美国能同时支持以色列和乌克兰的安全需求,要求国会为此提供紧急资金。但实际上呢?原本给乌克兰准备的无人机、炮弹,今天美国都留给了以色列。

26日,拜登在白宫会见了美国新任众议长约翰逊和众议院民主党领袖杰弗里斯,约翰逊就非常委婉的给拜登说:“支持乌克兰和以色列的资金应分开处理……我们必须与我们在中东的重要盟友站在一起,我们的盟友就是以色列。”随后又补了一句。“国会“不会抛弃”乌克兰。”

什么意思呢?美国新任众议长在暗示拜登,“我不会支持你的同时向以色列和乌克兰提供的价值1060亿美元一揽子援助的计划。以色列,我要优先处理、单独处理。”

所以你看美联社评价说:“作为与特朗普结盟的坚定保守派,约翰逊对于国会为支持乌克兰与俄罗斯作战提供额外资金毫无兴趣。”

不知道听完这些话,泽连斯基该有多么绝望和伤心。

所以说,这个时候的俄罗斯人,能不开心吗?

这是普京得到的第2个东西:“时机”。

再来看普京往兜里揣的第3个东西:“舆论”,全球舆论战和叙事战。

图为巴以冲突

实事求是讲,巴以冲突,使得绑在普京身上的全球舆论的绳子松了不少,俄罗斯确实从当前的局势当中获益,这是很重要的一点。

10月7日哈马斯突袭以色列之后,俄罗斯拒绝将此次袭击定性为"恐怖主义",同时不断对外高分贝发声,说这场冲突之所以升级,就是因为美西方长期以来的政策错误。这与中东大部分地区的民众情绪直接呼应,俄罗斯人对外就强调一点:“人道主义”。这,是道义的制高点。

俄罗斯人之所以强调这一点,还有一个用意,就是希望更多的人,不再对西方抱有幻想,所以不惜冒着惹恼以色列的风险。

这,是一场全球舆论之战、叙事之战。

在这场叙事之战当中,毫无疑问,美国人输了,因为,美国一方面谴责俄罗斯入侵,另一方面,支持以色列入侵。

全世界都看到,美国用两把尺子卖布,那么谁还会买单呢。

图为以色列军队

昨天到今天,一张以军在加沙升起了以色列国旗的照片在国际互联网上疯传,以色列人非常得意,这个宣传手法类似乌军此前的手法,但是,我认为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从国际舆论战、叙事战的角度,对以色列非常不利。

随着下一步以军逐步深入加沙,类似事件的持续上演,不光以色列,包括把美国,也会卷入这场舆论的暴力漩涡当中。我认为,这是注定的。

因为今天的形势发展已经逐步清晰了。

随着以色列突入加沙,海湾国家对以发出集体警告,欧洲多国民众集会声援巴勒斯坦。

10月28日,海湾多国警告以色列不要在加沙地带采取进一步地面行动,由6个成员国组成的海湾合作委员会谴责在加沙的军事升级行动“违反国际法”,敦促立即停战。

除此之外,阿联酋外交部声明讲:“加沙地带须立即实现停火”。

沙特外交部谴责以色列展开的任何地面行动”。

卡塔尔外交大臣阿勒萨尼说:“以色列的地面行动升级将对平民造成可怕后果”。

阿曼外交部直接指责以色列正犯下“战争罪”。

科威特则称:“对加沙的任何地面入侵,都将证明以色列占领势力决心继续对(我们)兄弟般的巴勒斯坦人民犯罪”。

图为欧洲声援巴勒斯坦游行

与此同时,欧洲多地爆发声援巴勒斯坦的大规模集会。

法新社报道,有数万人在伦敦进行声援巴勒斯坦的抗议游行,巴黎警察局也讲,有数千人进行了被当局禁止的支持巴勒斯坦人民的集会,而在法国东南部马赛,也有一场得到批准的示威活动进行,组织称有超过4000人参加;另外在慕尼黑,有大约6500人参加了两场支持巴勒斯坦的示威抗议活动,在瑞士苏黎世,示威者也达到7000人之多。

路透社统计,仅仅在28日当天,就有超过十万欧洲民众参加了各类声援巴勒斯坦的集会活动,抗议者手持巴勒斯坦国旗,高举“实现全面停火”“停止侵略,实现和平”“给加沙一条生路”等标语,高呼“希望本国政府发挥作用,推动巴勒斯坦问题和平解决”等口号。

所以说,随着巴以冲突升级,中东战云密布,美国面临两难,欧洲民愤爆棚,一直负责放狠话的梅德韦杰夫,这次嘲讽欧洲,也就能够理解了。

不过,今天的以色列,似乎有恃无恐。

以色列凭什么有恃无恐呢?背后撑腰的美国。

节目最后,和大家分享《晏子春秋》当中的一段话,用这段话来形容今天的情况可能不是完全准确,但有几分契合。

“夫社,束木而涂之,鼠因而托焉,薰之则恐烧其木,灌之则恐败其涂。此鼠所以不可得杀者,以社故也。”

这句话意思是说,在立神像的时候,总会有老鼠趁机藏身其中,或在旁边筑洞苟藏,人们消灭不了这些老鼠,并非是办法不足,其只是担心会损害神像。

如今,中东“社鼠”引来多国愤慨,能够依旧存在,也是因为背后有一尊所谓的“神像”庇佑,只不过,如果有朝一日神坛不再,不知道这只“社鼠”,还能不能继续作威作福、能不能活呢?

1 阅读:464
终南剑客

终南剑客

评点百姓关注的大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