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孩子如果在哪一天能做到主动学习的话,就意味着我们家长在孩子的学习方面几乎能够真正解脱了,而且学霸们的共性就是能做到主动学习。
而“学霸”和“学渣”之间的差异,绝对不是脑袋瓜大小之间的差异,而是主动学习和被动学习之间的差异。
可在现实生活中,要教会孩子主动学习并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情。
我们所看到的情形往往是这样子的:家长跟在孩子屁股后面督促着孩子读书和做作业,不少家庭鸡飞狗跳是常态,孩子完全没有主动学习的意识。
与此相反,我们身边也有不少孩子根本就无需家长在后面催促和督促,因为他们有主动学习的意识。
既然培养孩子主动学习的意识是如此地重要,那么,我们又该如何去培养孩子的主动学习意识呢?
根据我的经验和实践,我认为我们可以从以下这五个方面去引导孩子。
01 把学习交还给孩子,真正变成孩子自己的事按照常理来说,学习本应是孩子自己的事情,但在现实中却有不少孩子把学习当成了家长的事情,造成这种现象大都和家长的过度包办有关联。
比如,一些家长出于对孩子不放心、不信任的心理,经常事无巨细地去主动帮孩子安排学习上的事,久而久之,孩子不仅在学习上对家长产生了强烈的依赖心理,更会产生学习就是家长的事的错觉,极端情况就是孩子对学习越来越抵触!
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家长对孩子学习的过度介入,导致孩子对学习缺乏“三感”,即“意义感””自主感“和”可控感“。
如果孩子缺乏学习的“意义感”,就意味着他们感受不到学习的意义;
如果孩子缺乏学习的“自主感”,就意味着他们找不到自主学习的乐趣;
如果孩子缺乏学习的“可控感”,就意味着他们将对学习失去信心。
从学习的“意义感”来说,我们家长要通过科学的引导,改变学习是枯燥无味的负面因素,让孩子感觉到学习是一件很有乐趣的事情,这样就能增强学习对孩子的吸引力。
从学习的“自主感”来说,我们家长要引导孩子增强学习的自主意识,把选择的权利交给孩子,尽量减少支配和干涉孩子的学习,让孩子感到学习行为是可以由自己来决定的,这样就可以充分调动起孩子的学习主动性。
从学习的“可控感”来说,我们家长要相信孩子能够掌控自己的学习,也能够承担起自己的学习责任,而这离不开我们家长对孩子的信任和耐心,教育的核心点在于变“控制”为“引导”,最终实现把“学习”交还给孩子的目的。
02 给孩子设立适当的学习目标当孩子没有学习目标时,就犹如大海上的航船,找不到前进的方向,孩子很难积极投入到其中,只能随波漂泊。
而清晰合理的学习目标能够帮助孩子找到努力的方向,起到激发孩子主动去探索实现学习目标的最佳途径。
对家长来说,我们要引导孩子树立学习大目标的意识,知道自己每个阶段的学习发展子目标,既有中长远的学习大目标,又有短期的学习子目标。
孩子在顺利实现自己阶段性子目标时,就能获得学习上的成就感,从而使孩子对学习越来越有兴趣,这样就能达到激励他们主动开展学习的目的。
03 创设宽松的家庭环境,激发孩子的学习内驱力众所周知,良好的家庭氛围能够促进孩子学习内驱力的形成。
但我们不能不看到,现实中有不少孩子恰恰缺少这种良好的家庭氛围,他们在家长或明或暗的压力之下,完全是一种小心翼翼下的学习,毫无学习乐趣,也就无从谈及学习内驱力的形成。
比如家长最为常见的陪孩子写作业的情形,家长或坐、或站在孩子身后、即使孩子看不到家长的目光,但我相信孩子能够感受到背后那道目光带来的无形压力,孩子担心出差错,害怕做不好让家长失望,如坐针毯恐怕是大多数孩子此时最真实的写照,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又哪有心思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呢?
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尴尬,要消除这种尴尬,其实我们家长只需要做出一个小小的改变,就是改变一下自己的位置,从孩子身后的位置改成和孩子平行(共学)或面对面(沟通交流)的位置,这样就能有效改变这种尴尬。
如果家长能为孩子创设一种宽松、包容、健康、阳光、向上的家庭氛围,多对孩子鼓励,少对孩子斥责,这些都有利于激发孩子的学习内驱力。
04 让孩子在学习上获得成就感如果孩子未能在学习上取得成就感,他们在学习这条路上仍旧难以做到持久。
因此,只有让孩子在学习上获得一番成就感,他们才会在学习路上走得更长久。
让孩子获得成就感的做法其实很简单,我们只需要抓住以下两点就基本上可以实现:
一是帮助孩子突破学习的“舒适区”,避免进入超出孩子实际能力的“恐慌区”,进入到适合孩子现有能力又不失一定挑战的“学习区”;
二是家长对孩子在学习上所取得的任何进步都要给予肯定和鼓励。
当孩子在学习上能够获得成就感时,他们就会主动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学习上,进入到良性发展的循环中。
05 培养孩子善于解决问题的高阶能力学习过程不仅在于简单的知识积累,更在于解决所面临的实际问题。
很多所谓的“学渣”,在遇到稍微要拐几道弯的题目时,常常会感到束手无策,在很多情况下,出现此类问题并不表明他们的学习基础太差,可能是因为长期机械式读书,导致创造力低下,没有创造力的孩子,是不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高阶能力。
因此,要让“学渣”变成善于解决实际问题的“学霸”,一般要从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入手。
培养孩子创造力的途径有很多,但无论哪一条途径,都有一个最为基本的原则,那就是宜早不宜迟。
对学龄前的孩子来说,主要是以保护和启发孩子的创造力为主,唤醒孩子的创造力思维;而对学龄后的孩子来说,主要是以科学引导和训练为主,比如启发孩子多角度看问题、满足孩子的想象空间、经常进行思维训练等等,进一步强化和打造孩子的创造力。
结语任何被动式的学习,都不可能在学习上闯出一片广阔的天地,当孩子能做到主动式学习时,就算是“学渣”也有一天能养成“学霸”!
我们家长可以围绕以上五个方面,引导孩子开展主动式学习,这样孩子才有可能成为学习上的优等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