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夏天,持续高温,很多地方超过了40度,对新能源汽车来说又是很严峻的考验。
很多车主在群里吐槽:自己就买了个“电动爹”,冬天不行,夏天也不行!
这是为什么呢?
原本以为,相对于北方极寒的天气,南方的温暖气候才是电动车的主战场。可经过今年高温的洗礼之后才知道,情况并没有那么简单。
电动车在高温下的续航能力和充电问题,困扰了不少的新能源车主。
我们从电动车的能耗说起。
一般情况下,电车开空调制冷时的能耗大概是每小时1到2度电。相比于暖风时五六度的电耗量,相对比较节能。
但是,当温度超过30摄氏度的时候,尤其是在40摄氏度以上的时候,电车的续航里程下降到20%以上,甚至能达到40%。
也就是说,续航500公里的纯电车在40度的高温情况下,可能实际续航里程只有300公里。
本以为冬天严寒的天气续航里程才会大打折扣,没想到夏天也是如此,太让人失望了。
这还涉及到一个安全问题,高温加剧了电池的不稳定性,增加了电池自燃和爆炸的危险。而且长期暴露在高温环境下,电池的寿命也会减少。
充电也是让车主们非常头疼的事。
因为夏天用电量剧增,很多大城市都会限电,充电桩也不例外,许多充电桩从全天开放变为定时开放,而且在手机软件上还无法显示出来,车主们好不容易找到了充电桩,结果却无法充电。
另一方面,很多新能源车都有快车功能,10分钟就能充进去几十度电,家里面的冰柜一天24小时才能用1度电,相比之下,充电桩的电流量巨大。
但在限电的情况下,根本无法达到这样的功率,那些宣城70kw、100kw的,基本都是一个笑话,耽误车主时间。
虽然说高温限电让新能源车面临充电难的问题,但是它凭借比汽油廉价的多的电费、几乎不需要保养以及国家政策支持等优势,这几年的发展如日中天。
7月份,其市场渗透率甚至首次超过了燃油车。
它的发展,让曾经很多不可一世的合资品牌纷纷低下了高傲的头颅,甚至不顾品牌形象开始大降价,就连民众曾经追捧的BBA,销量都不断下滑,市场份额不断萎缩。
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内卷带动了燃油车的内卷,最终受益的还是消费者,曾经20万才能买到的新车,现在或许15万就能梦想成真了。
虽然市场占有率不断扩大,但我们还是要看到它的不足之处。
“电动爹”的调侃并非空穴来风,节假日高速充电排长龙、高温和低温环境下掉电严重、自燃带来的死亡威胁……这些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不能让那些热爱新能源的车主成了试验的“小白鼠”。
未来,随着钠电池技术的成熟和廉价、固态电池的完善和量产,新能源车在严寒和酷暑中或许会表现的越来越稳定,这些吐槽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
要想摘掉“电动爹”的帽子,就需要多方协助和努力。
一方面从政策上加大对新能源车投入,既要从法律上完善新能源的相关政策,又要从资金上进行大力支持,鼓励企业研发创新,突破现有瓶颈。
另一方面,企业也需要自力更生,加大研发方面的投入,研究出更先进、更安全、更可靠的新能源技术。加强产业合作,完善产业链,让先进的技术真正能够实现落地量产,受益于民。
买汽车,是为了自己和家人享受,而不是像祖宗一样供着,夏天怕它冷,冬天怕它热,危险时刻还担心它引火自焚伤及无辜,那就真的是“电动爹”了。
如果灾难没电,象这次海南一样,如果全电车,如何灾后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