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人的这个东西,不是谁都能看,果报不饶人!切记、切记!

一念修行 2024-11-02 06:50:36

每一种“职业”都有特定的“身份证明”,学生有学生证,工作者有工作证,学佛之人皈依了则有皈依证。这些皆为看得见、摸得着的外在物件。然而,皈依之后,关键在于发心、发愿以及对佛法因果的深信不疑。

这篇文章的缘起,是近期收到师兄的留言,提到出家僧众的身份证明“戒牒”,在家修行之人能否查看。这里为大家科普一下“戒牒”。

戒牒也称“度牒”,是出家僧众受戒的证书。古籍《唐会要》记载:“天宝六年五月制,僧尼令祠部给牒。”《稽古略三》中说:“唐宣宗大中十年,敕法师辩章,为三教首座,初令僧尼受戒给牒。”此为佛教出家僧众戒牒的来源。

在家居士不允许翻阅出家僧众的“戒牒”,无论皈依于哪位师父,都不会让居士翻阅。“戒牒”在佛教中,不仅是僧众的身份证明,还代表着他们对修行的认可和对佛法的深信。它体现了法师们“弘法利生,普度众生”的决心。

戒牒由“受戒”而来,所受的是“比丘戒”,而非在家居士所受的“五戒、菩萨戒、八关斋戒”。受持“比丘戒”后,出家僧众才称为“比丘或比丘尼”。

“比丘戒”由梵文翻译而来,意译“近圆”,有亲近涅槃之义,又称“近圆戒、近具戒、大戒”,简称“具戒”。未受此戒前,出家僧众称为“沙弥,沙弥尼”,此戒与他们所受的十戒不同,能让“沙弥,沙弥尼”戒品具足,取得“比丘、比丘尼”的资格。

在家修行之人不能翻阅僧众“戒牒”,原因众多。一方面,“戒”不可乱说,戒牒上是僧众需持的戒律,居士翻阅后易产生师父不如法、不持戒等错误认知,甚至做出诋毁三宝的行为。另一方面,在家居士若想日后出家,出家前翻阅过戒牒,出家后往往难以受戒,即便受戒,所得利益也少。所以,寺院中未受戒的僧众,不能翻阅挂单师父的戒牒。

当下,有人误以为“戒牒”只是僧众的“身份证明”,在网络上大量晒出,此举不明智。其实证明比丘师父身份的证件有很多,如“教职身份证明、寺院身份证明”等,可公布于众。

受戒利益甚多,无论在家居士还是出家僧众,都会受戒,但受戒易,持戒难。在家居士若执意翻阅“戒牒”,学修之心易受干扰,甚至不再学佛。所以,这戒牒还是不看为好。

凡人本是尘间物,心有不甘而顿悟。问缘能有几分福,禅来禅去皆是空。

0 阅读:1

一念修行

简介:心存善良,则无可恨之人;心若简单,世间纷扰皆成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