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脚签波音,后脚签空客。
这段时间赚足了眼球的中银航空,没想到竟然栽到了“关税”这个坑里。
单架成本暴涨4080万美元,总损失超20亿美元,这钱都够买19架国产C919大飞机了。
对于中银航空来说,这不仅意味着要面对巨额的成本支出,还要考虑到这些飞机是否能够按时交付、是否盈利。
看似一笔稳赚不赔的买卖,却在关税壁垒面前,遭遇了前所未有的难题。
而国产大飞机C919,又能否借此机会扶摇直上呢?
关税重压下的选择困境
50架波音737MAX8飞机的订单是中银航空租赁近年来最大的一笔采购,但随着关税的加成,波音的价格暴涨,这笔订单几乎成了“烫手山芋”。
如果继续硬接这笔订单,必然会导致航空租赁市场的价格波动;
尤其是东航、南方航空等国内航空公司,或许难以承受这种突然上涨的租赁费用。
若选择违约支付高额的违约金,损失更是难以估量:
6亿美元的违约金,几乎是30辆劳斯莱斯幻影的价格,且可能带来一系列的法律诉讼与行业声誉损害。
这是一个非常艰难的选择,是迎难而上,硬接这50架飞机,还是宁可支付违约金,放弃这笔看似稳赚不赔的交易?
而更令人感到纠结的是,C919这架由中国商飞生产的国产大飞机,似乎正在悄然准备好,准备抢占这场价值200亿的市场博弈。
波音的至暗时刻
波音公司近年来的表现可以说是一路坎坷,尤其是737 MAX系列飞机的坠机事件,令波音的信誉大幅下滑。
尽管波音极力恢复形象,但737 MAX的阴影始终无法消散。
2024年,波音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市场压力,全球范围内,737 MAX的订单取消量已经达到了87架,波音在中国市场的份额更是从35%暴跌至仅有8%。
波音公司连年亏损,2024年其财报显示,波音公司净亏118亿美元,连续六个季度亏损。
供应链也出了问题,许多供应商反映,波音拖欠货款超过9个月,导致一些供应商转而为C919提供零部件。
这些问题不断积累,令波音的市场信心受到严重打击,进而影响到他们在全球航空市场中的领导地位。
如今波音的困境似乎还在继续,而中银航空租赁,作为波音最大的客户之一,也深深感受到了波音信任危机带来的巨大风险。
如何在这种背景下,继续保持与波音的合作,或者如何趁势转向更加稳定的合作伙伴,成了摆在中银航空面前的一道难题。
空客的“阳谋”与国产C919的“野望”
在波音的困境之中,空客迅速出击,抢占市场份额。
特别是A320neo系列飞机,凭借其高效的燃油性能,成为了许多航空公司,尤其是中国市场的首选。
空客不仅在美国工厂生产A320neo,还在天津设有总装线,未来几年将大幅增加在中国的交付量。
但空客的成功并不是唯一的赢家。在这场波音与空客的市场竞争中,国产大飞机C919也看到了突破的机会。
瑞安航空的一位高层透露,如果C919的价格能低于空客A320neo15%,他们将毫不犹豫地购买50架。
事实上C919的运营成本远低于737 MAX,尤其是在座位数的灵活性和维修成本上,C919更具优势。
目前C919的交付量虽然不大,但其表现已经开始改变人们对国产飞机的偏见。
据数据显示,2024年交付的12架C919,日均执飞率达到98%,这是过去国产飞机所无法比拟的优异表现。
特别是春秋航空董事长也公开表示,C919单座的运营成本比737低13%,这让许多航空公司看到了国产大飞机的实际应用价值。
C919能否“截胡”这场200亿博弈?
面对波音、空客和C919三者之间的激烈竞争,中银航空租赁是否能够继续坚持原有的采购计划,继续选择波音,成为了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
中银航空租赁作为一个国有控股企业,背负着巨大的责任和压力。
如何平衡成本、风险与盈利,如何确保飞机租赁业务的稳定发展,成为了他们必须慎重考虑的问题。
如果中银航空租赁决定放弃波音,转向空客或C919,这将不仅是一个商业决策,更是一个涉及全球航空产业竞争格局的大局。
在全球航空产业格局逐步发生变化的今天,C919作为国产飞机,是否能借助价格优势和日益成熟的技术,成功截胡波音和空客的市场份额,值得我们深思。
中美贸易战对航空产业的影响
除了单纯的市场竞争,国际政治因素,尤其是中美贸易战,也对航空产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美国的加税政策无疑加剧了全球供应链的不稳定,尤其是波音和空客的定价结构,受到了极大的冲击。
在这种背景下,全球航空租赁公司面临的风险和挑战,已经不再局限于单一的价格问题,而是涉及到更为复杂的供应链管理、地缘政治风险和国际政策的变化。
对中银航空租赁来说,如何应对这种政治不确定性,如何确保长期的战略布局,成为了决定未来发展的关键。
是继续与波音和空客合作,还是转向国产大飞机C919,成为了一个必须解答的难题。
谁能笑到最后?
随着中美贸易战的持续升级,全球航空产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对于中银航空租赁来说,这场关税博弈不仅是一场商业竞争,更是一场关乎未来全球航空市场格局的战争。
波音能否走出困境,空客能否保持优势,而C919能否在国际市场上突围,最终谁能笑到最后,还需要时间来揭晓。
但可以肯定的是,在未来的航空产业中,成本、技术和政治因素将更加紧密地交织在一起。
全球航空市场的规则,正在悄然发生变化。
谁能把握住这个变化的机会,谁就能在这场200亿博弈中脱颖而出,成为最终的赢家。
文/编辑:小阳咩咩咩
参考资料:
某航:千亿订购120架空客、波音飞机!
2025年04月10日新浪财经
中银航空租赁(02588.HK)与波音公司就购买50架波音737-8飞机订立协议
新浪财经2025-03-31
中美关税对抗的三大结局
A独舌视界2025-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