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中国台湾省艺人徐熙媛(大S)的突然离世震惊两岸三地。然而,这场意外并未让舆论归于平静,反而掀起了一场前所未有的遗产争夺战。
大S的母亲黄春梅(S妈)与前女婿汪小菲的纠纷迅速升级,双方围绕子女抚养权、数亿台币的房产归属以及未结清的抚养费展开激烈交锋。
更令人意外的是,大S生前的一番行为直接为今天的局面埋下了隐患,也成为了中国台湾省相关法规修订的关键导火索。随着2025年2月20日中国台湾省“行政院”通过修正草案,这场争夺战的结局已提前注定。
大S与汪小菲的离婚协议堪称“天价枷锁”。根据2022年签订的协议,汪小菲需支付每月750万新台币(约合170万元人民币)的抚养费,覆盖子女教育、生活开支及大S本人“维持原有生活水平”的费用。然而,这笔费用在实际执行中演变为汪小菲的财务黑洞。
大S团队通过“实报实销”条款不断追加费用,子女就读台北某国际学校,年学费达480万新台币,远超汪小菲预期;大S以“安全”为由要求升级信义区豪宅安保系统,单次支出200万新台币;
具俊晔入住后,水电费暴涨至每月9.5万新台币,均由汪小菲承担。更令公众哗然的是,大S在2023年再婚后仍持续追讨抚养费。台媒曝光其部分支出用于具俊晔音乐工作室设备购置,汪小菲提供的汇款凭证显示,三年间实际支付金额已达3.2亿新台币,远超协议总额。
大S名下两套总价值6.5亿台币的豪宅成为争议焦点,信义区房产由汪小菲婚前全款购置,但因登记在大S名下,法律上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台北市中心豪宅虽为婚后购买,但汪小菲保留完整的购房合同、付款凭证及公证书,证明资金来源于其个人账户。
大S生前通过法律程序冻结上述房产交易,导致汪小菲无法处置资产偿还债务。这种“既要拿钱又要占房”的策略,被舆论批评为“经济凌迟”。
协议中约定的“每月两次探视权”形同虚设。汪小菲多次赴台遭拒,甚至出现保安阻拦、报警驱离的极端情况。大S以“子女情绪不稳定”为由,单方面取消探视达17次,迫使汪小菲通过律师函交涉。
这种“经济+情感”的双重绞杀,将汪小菲逼至精神崩溃边缘,其2024年住院治疗的病历显示,确诊重度焦虑伴随睡眠障碍。
二:大S一己之力改变台湾法律因为大S与汪小菲的离婚诉讼纠纷太过折腾,大S不停的告汪小菲,也正是因此行为!2025年2月20日通过的修正案明确规定:“再婚者丧失前配偶赡养费请求权”。这项被网民戏称为“大S条款”的修订,直接颠覆了中国台湾省延续多年的赡养费制度。
大S案暴露原有三大漏洞:赡养费与再婚状态脱钩,导致汪小菲需终身供养大S及其新任配偶;具俊晔作为受益人却无需承担抚养责任,形成“寄生式婚姻”模式。
不少民众对这个条款表示愤慨,支持终止再婚者的赡养费请求权,大S案无疑成为压垮它的“最后一根稻草”。修正案实施后,赡养费制度发生根本性转变,仅无过错且未再婚的一方可主张赡养费。
如此分析,对汪小菲来说,那就是可立即停止支付大S再婚后的抚养费,预估节省支出逾1.8亿台币;S妈主张的“未来20年抚养费请求权”失去法律基础;子女抚养费标准将按新规重新核定,如此一算,也需要剔除具俊晔相关支出。
大S留下的6.5亿台币遗产面临三重切割。具俊晔虽为法定继承人,但其韩国国籍可能导致特留分请求权受限;汪小菲的追偿权,凭购房凭证可主张两处豪宅的产权,大幅压缩可继承遗产池;子女利益的绝对优先,法院可能将剩余遗产设立信托基金,S妈无法直接支配。
S妈的所有主张在新法框架下全面失效。赡养费请求权因大S再婚事实,S妈代位求偿权自2025年2月20日起自动消灭;遗产管理权,汪小菲作为子女法定监护人,可全权处置未成年子女继承份额;道德指控反噬,大S生前阻止探视的证据曝光,法院可能认定其“疏于履行监护职责”。
具俊晔宣布放弃遗产继承权被揭穿为公关作秀,汪小菲三年间支付的3.2亿台币流水清晰可查,这种“明账暗债”的对比,使S妈彻底丧失道德制高点。
经专业人士测算,汪小菲实际拥有以下优势:凭购房凭证可追回4.1亿台币房产权益;新法实施后抚养费支出降至每月不足200万台币;大S生前未偿还的2.5亿台币借款已进入强制执行程序。
面对如此悬殊的力量对比,S妈最终妥协已是时间问题。虽说当了3年冤大头,但也真的是天助汪小菲,S妈这次败局已定,会输得心服口服!
结语:这场持续三年的纷争,最终以法律制度的进步画上句点。它警示世人:婚姻关系的解除不应成为无限索取的特权,子女利益必须成为一切争议的最终皈依。汪小菲的“因祸得福”,本质上是法治对契约精神的捍卫;而S妈的“败局已定”,则是旧有畸形利益链的必然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