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掩体技术飞速发展,地下工事的防御能力也随之提升。想要攻破这些深藏地下的堡垒,可不是简单的任务。这种背景下,美军研制出了一款“大杀器”,用于应对那些深埋于地底的关键设施,比如指挥所和核设施,锋芒直指中俄。
B2挂载钻地弹,实现隐身突袭最近,美国媒体披露了美军新款钻地弹GBU-57/B(MOP)的新动向:升级后的智能引信正在进行测试。据说,它能够让这种钻地弹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强大。
(美军钻地弹)
那么,这个GBU-57/B到底有多厉害?根据美军的视频,这款炸弹的威力无比惊人,能由B-2隐身战略轰炸机携带,深入敌方腹地,精准打击目标。想象一下这个场景:一颗看似不起眼却充满杀伤力的炸弹,穿透19米厚的钢筋混凝土,直击地下目标!美军甚至吹嘘,这款炸弹能够摧毁储备弹道导弹的“地下长城”,战力仅次于核弹。
不过,由于GBU-57/B重达数吨,现在只有B-2能携带,而且一架B-2也只能搭载两枚。此外,之所以会选择B-2,是因为GBU-57/B要对付的目标,往往有严密的防护措施和复杂的防空系统,如果换成没有隐身能力的B-52H或B-1B,想要成功接近施展攻击,恐怕难于登天。
报道称,潜在对手如中国和俄罗斯,都在加紧建造地下掩体和加固军事设施。这样一来,这款“大杀器”针对的目标是谁不言而喻了。
(B2轰炸机)
应对钻地弹,中俄有的是办法尽管B-2可携带GBU-57/B,但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它的应用范围。美国空军显然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因此积极探索B-21隐身战略轰炸机作为新一代载具的潜力。
尽管B-21较B-2尺寸更小,起飞重量也有所下降,但这并不意味着它在战场上的作用会减少。美国空军毫不掩饰对B-21的期待,盼望借此维持甚至扩大对地下目标的威慑能力。
这种钻地弹听起来似乎威力不小,但想以此威慑中俄恐怕没那么简单。目前,中国和俄罗斯在反隐身技术上取得了巨大的突破,凭借先进的雷达技术,完全有能力探测到B-2这样的隐身入侵者。
(中国拥有先进雷达)
更何况,B-2的机动性能很差,一旦被发现几乎没有还手之力。这种情况下,B-2能否深入中俄腹地打击目标并全身而退,恐怕美军心里也不知道。而B-2在美军武器库里也不是什么大白菜,损失一架少一架。因此,B-2能携带新型钻地弹不假,至于会不会用到战场上,恐怕还是个问题。
钻地弹,可不一定要空投美军用轰炸机空投钻地弹,但谁说没有其他的办法呢?
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拥有了先进的战术弹道导弹和高超音速导弹。这些导弹既有惊人的动能,又具备卓越的机动性和突防能力,甚至可以从多个平台发射,从而在瞬息万变的战争中占据主动。
中国的东风系列导弹,尤其是东风15C,以其高速和强大的打击能力闻名于世。在重返大气层时,弹头可以达到极高速度,即便是一吨左右的弹头也能掀翻那些深埋地下的“堡垒”。而高超音速导弹,凭借其惊人的速度和灵活性,可以在防空体系之中自如游走,使得对手难以实施有效拦截。
(东风-15C)
这些导弹不仅射程广,而且能在极短时间内机动部署,这种灵活性远超传统的轰炸机。它们不但能够攻击战略纵深中的关键目标,还能在战争初期便对目标进行致命一击。更何况,高超音速导弹还在不断更新换代,它们带来的威慑力着实令美军心存忌惮。
现在看来,GBU-57/B虽是美军手中一张硬牌,但其真正的价值和作用取决于战术布局的全盘考量。倘若对手防空能力薄弱,GBU-57/B或许会成为撕裂对方防线的利刃。但若遭遇如中俄这样的技术强敌,光靠GBU-57/B显然不足以构成绝对优势。现代战场,没有哪个国家能仅凭一两种武器就笑到最后,而这才是我们在讨论这些尖端武器时真正要思考的问题。
Swing
美军心狠如狼,我军必须做好提防。编岀防犯天网,注意美军动向,倘若伤到我军,还击十倍力量,打得他国破军亡。让他在世界上再也不敢嚣张!
放肆奔跑去玩耍
中国的超级版军用水泥的性能也不是吹的,别听美国人瞎忽悠胡咧咧,细节决定成败!
唠嗑
跟美国佬必有一战,我们不能没有准备[点赞][点赞][点赞]!
後山的Hikari
美国要想打中国,美国先回想几十年前与阿富汗打了20年结果怎么样才决定。
Queen滢心
钻地弹扯淡,除非全是泥
瑾兮
如果战时美国的飞机都不能进入就被雷达发现了,不是当靶子吗。
左清蒸
咱们也抓紧给老美定制些大杀器,来而不往非礼也,中俄还干不过你老美吗?别高兴的太早。
番茄炒蛋次不次
如果有战争?美国飞机能飞到中国吗?
用户16xxx10
就这速度,要被歼20打死
用户98xxx86
你老美敢发射来吗?发射过来的话,你老美的大财阀也可以得尝这种滋味[呲牙笑]
sawg
把指挥部建在珠穆郎玛峰下一千米深的地方
强子
强盗霉国🇺🇸为首北约侵略者现在就靠臭嘴!欺负弱国!
强子
非常庆幸军事科技尖端技术掌握在文明大中国🇨🇳手里!!!强盗霉国🇺🇸为首北约侵略者胆怯在黑暗里!
笑谈
谁不想打对方的指挥所?关键老美你有那本领吗?恐还没飞到投蛋区就让人家给打下来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