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回顾
据悉,克里姆林宫本月初发布消息:俄罗斯总统普京将在适当时候访问顿巴斯地区,当然前提是条件成熟。由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刚刚出现在顿巴斯地区,这也被视为两国领导人的直接“较量”。消息中提到,普京最近非常活跃。 5日,他亲自驾车前往被炸后修复的克里米亚大桥。让西方媒体传闻的“俄总统从楼梯上摔下来情况严重”等谣言不攻自破。
7日,普京现身参加一个部门委员会的视频会议,并更新了“特种军事行动”的信息。他首先通报了基本情况,称“部分动员”召集的30万士兵中,一半已经部署到作战地区,其他人也在接受训练或正在部署中。目前俄方根本不需要额外进行动员任务,新兵训练才是主要任务。在谈到“特别军事行动”的进展时,普京表示,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现在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果。
然后他提到了一个很严重的问题:毫无疑问,目前世界范围内核战争的风险正在增加。首先,俄罗斯拥有比其他任何核国家都更先进的力量,俄罗斯可以用核手段来保护自己的盟友;但俄罗斯在这个问题上并不“疯狂”,也不会继续动用核武器。它更像是一种防御力量,围绕“反击”而建立并且具有相当大的威胁性。普京再次强调,只有在俄罗斯领土遭到袭击后,他们才有可能进行核反击。这不是扩大冲突;相比之下,美国在许多欧洲土地上部署了战术核力量。
有分析认为,普京的表态与此前的表态有两点不同。一种是将俄乌冲突定义为“长期军事行动”,这意味着俄罗斯已经有了投入军事力量以求长期解决的想法。从俄军的战争潜力来看,他们不仅人口是乌克兰的三倍,而且现在只进行预备役征兵,并没有将征兵任务扩大到普通民众;而乌克兰全国征兵即将进行第三轮,乌克兰国防部拟于明年进行“扩大征兵行动”,继续筛选适合作战的成年男性,部分女性志愿兵已进入战场;从战力对比来看,俄乌冲突将持续消耗很长一段时间,即便“战到底”一个乌克兰人,俄罗斯也有优势。
二是俄罗斯政府将核武器列为“备选方案”,只为防御西方而准备。在此次演讲中,普京多次提到俄罗斯的核力量,并将核威慑定义为“局部(盟友)防御与反击”;这很可能是在警告西方,俄罗斯和乌克兰之间的冲突只能到此为止,如果他们提供武器攻击俄罗斯本土,或者自己结束,就会引发核战争。对此有评论称:“或许没有普京的警告,北约国家并没有结束战斗的意思,他们支持乌克兰,并不指望乌克兰最终获胜;西方国家的目的从一开始就很明确:利用俄乌冲突来削弱俄罗斯的国力,所谓的乌克兰主权和领土问题根本不是他们担心的,否则从当年的克里米亚事件之后就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