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生的漫漫长路上,我们常常会陷入自我厌恶的泥沼。学生们为成绩焦虑,觉得自己不够聪明;职场人被工作压力压得喘不过气,质疑自身能力。这些负面情绪如同阴霾,笼罩着我们的生活。而《我讨厌我自己》这本书,恰似一道穿透阴霾的光,为我们剖析负面情绪,并指引解决之道。

《讨厌我自己:重建内心秩序,找回自己内心的光明》
(日) 石井裕之等著
出版时间:2025年1月
✦
为何生活如此艰难
学生时代,每次考试成绩公布时,那种因成绩不理想而产生的自我否定,是不是让你觉得自己很失败?“为什么没办法喜欢自己呢”,作者提出这个直击灵魂的问题。就像书中所说,很多时候我们把情绪本身当作了问题。工作中,面对堆积如山的任务,或是被领导批评,“我讨厌自己” 的念头也会油然而生。但其实,我们不必理会负面情绪,简单地说一句 “哦,这样啊”,或许就能缓解当下的焦虑。
学生可能因为一次比赛失利就失去自信,职场人也许因为一次提案被否而自我怀疑。但不自信的真相往往并非我们不行,而是我们给自己设限。“像你一样的人” 都在努力,我们又有什么理由放弃呢?
再看人际关系,学校里同学之间的孤立,工作中同事的冷漠,都让人寒心。我们因为善良选择相信,却可能受伤,但我们要明白,温暖的事物依然存在,不能因一时的冷漠而放弃内心的温暖。
越是年轻人,内心越是柔软
缺乏自信、无法消除自卑感、无法喜欢自己,这是任何时代都存在的普遍性问题。但是,过去十年左右的时间,世界发生了巨变。在科技加速发展的同时,我们的精神却被逼到了前所未有的窒息境地。这个世界的不宽容、霸凌和攻击性已经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地步。
也不能说是因为我上了年纪跟不上时代所以才会这么想吧?有统计显示,五六十岁中老年人的自杀率大幅度下降,而二十多岁年轻人的自杀率则显著提高。我们并非无条件地相信统计数字,但我仍然可以说,越是年轻人,内心越是柔软,正因为如此,他们才会更直观地感受到时代的颓废,并为此而痛苦。
我并不想批判这个世界。因为比起客观世界,更重要的是在我们自己的心中,愤怒、憎恨和攻击性的情绪正在不断往上涌,并逐渐失去控制。
鲁道夫·施泰纳将其描述为“人类超越了边界”。也就是说,意识和无意识之间的壁垒被打破了。现在,邪恶的念头正从无意识领域源源不断地进入意识领域。施泰纳是一位已经逝世近百年的思想家,但直到当今时代,我们才无可奈何地切实感受到了他所说的“人类已经超越了边界”。
如何面对负面情绪
石井裕之在书中针对各种负面情绪给出了具体应对方法。面对委屈和憎恨,比如在学校被同学欺负,工作中遭遇职场骚扰,我们要明白自由与恶的关系,祈愿平安,积极实现善意。
对于不愉快的记忆,就像学生时代被老师当众批评,工作中一次重大失误的记忆,我们要知道大脑和记忆的关系,学会转移视线,不让痛苦的记忆一直困扰自己。
在面对不安和恐惧时,学生担心考试考不好,职场人害怕失业,我们不能让不安吸引坏事发生,要坚决拒绝给恐惧 “喂食”,打败内心的怪兽。
《我讨厌我自己》
《我讨厌我自己》这本书,通过对负面情绪的深入剖析和实用的解决方法,告诉我们,负面情绪不可怕,只要正确面对,我们都能走出阴霾,活出闪耀人生。希望大家都能翻开这本书,从中找到治愈自己的力量。
作者的座右铭是“可以认真,但不能严肃”。越是在痛苦的情况下,越不能忘记轻松。让我们一起
重建内心秩序,找回自己内心的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