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时空榫卯——从北魏到未来数字影像与声音交互展”在上海融创节展览板块亮相。此次展览通过五部创意作品,带领观众跨越时空,领略从北魏到未来不同时期的建筑美学与文化魅力。
这五部创意作品分别为《通天塔》《螺钿桃花源》《宋檐逸梦》《“巴洛克式”观音兜?》和《未明之境UNSEEN》。它们各自有着独特的主题与呈现方式,分别讲述了北魏年间的永宁寺塔、非遗工艺“螺钿”与“电子版”中国山水画、在AI技术下变幻的宋代建筑屋檐、巴洛克音乐与“观音兜”的融合,以及基于藏地文化创造的未来世界的VR大空间体验。
其中,《螺钿桃花源》以中国传统工艺螺钿漆器的幻彩美感和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为灵感源泉。该作品运用AI即时解析手势的技术,让观众能够通过实时互动生成独一无二的水墨山水画与原创音乐。
《未明之境UNSEEN》灵感来源于对现代科学理性与古老文明认识论之间裂痕的反思。它运用民族风格和部落文化元素,构建了一个超越理性认知的奇幻世界。这是一场超越二元对立叙事的VR哲理性大空间沉浸式探索作品。玩家戴上VR眼镜后,将扮演代表理性的机器人,踏入艺术家精心构建的奇幻世界。在这个世界里,玩家能够深刻感受理性意识与精神世界的碰撞与洗礼,体验个体意识与万物共生的深刻联结,仿佛经历了一场跨越时空与文化的心灵之旅。
近两年,随着VR和大空间技术的迅猛发展,传统文化体验方式正被彻底颠覆,上海已然成为全球VR文化体验的热门城市。2023年5月,《消失的法老》亚洲首展在上海开启,通过45分钟的沉浸式体验,带领观众穿越4500年,探寻胡夫金字塔的内部构造与历史脉络。该项目由法国Excurio工作室与哈佛大学吉萨项目团队联合开发。
同年6月,上海在全国率先推出《上海市打造文旅元宇宙新赛道行动方案(2023—2025年)》,旨在进一步激发创新活力,推动文旅行业主体顺利进军元宇宙文旅场景新赛道。
依据《行动方案》,上海将鼓励博物馆、美术馆等文博场馆以及商业街区,运用XR、裸眼3D、全息投影、数字光影等前沿虚拟现实技术,并结合球(环)幕、智能感知等先进设备,共同打造虚实交融的沉浸式文旅体验空间。
在政策的有力支持下,2025年,上海的VR文化体验项目正逐步从零星的展览向覆盖历史、艺术、科幻的“院线式”网络转变,并尝试构建“科技 + 文化 + 消费”的产业闭环。今年2月,全国首个沉浸式球幕互动展《未来之园》在西岸梦中心的AARK SPACE登场,以五感体验为核心,将前沿数字技术与艺术完美融合,充满赛博朋克风格。
总的来说,上海正借助VR等前沿技术,不断推动文化体验创新升级,开启文旅融合发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