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马、牛”是怎样扯到一块儿的?

玖姐说冷知识 2025-04-02 10:57:59

“风马牛不相及”,人们常用这句成语来形容完全没有关系的两件事情。

其实很多人会误以为,是将“风、马、牛”这三样完全不沾边的东西混为一谈,从而体现出毫不相干。

其实不然,这句成语的含义并不是很多人所理解的那样!

“风马牛不相及”最早出自春秋时期的《左传·僖公四年》:“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风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

这句话来自春秋时期诸侯国之中的齐国与楚国之间的恩怨往来,看完也许你就明白这句成语的含义了。

据说在西周时期,周朝的第四任国君周昭王晚年进行了三次御驾南巡,亲征伐楚。

前两次都非常顺利,虽然第二次损失惨重,但都打了胜仗,获得了大量青铜宝器。

但在第三次就一去不复返了,如《竹书纪年》所记载:“昭王末年,夜清,五色光贯紫微,其王南巡不返”。

在第三次南征度过汉水时,因当地的老百姓痛恨周昭王昏庸无道,为其打造了一艘用胶水粘成的大船,船至江中时,胶水融化,昭王落水而死。

到了春秋时期,齐国以管仲为相,国力非常强大。

公元前656年,齐国以周昭王南征未归,丧命于楚国为由,联合北方各大诸侯国准备攻打楚国。

当时楚成王知道消息后,认为齐国这个理由根本站不住脚,于是一边组织军队防守,同时派出大夫屈完作为使臣当面质问齐恒公。

当屈完面对齐恒公时就说出了上面那句“君处北海......风马牛不相及也......”

意思是,齐国在北方,而楚国在南方,中间还隔了这么多诸侯国,相距甚远,远到就算是马和牛相互走丢了都不会出现在对方的国家,没想打齐国居然无缘无故攻打楚国!

因此,“风马牛不相及”意思是比喻相距遥远,马和牛再怎么走失也跑不了这么远,形容齐楚两地是八竿子都打不着的国家,后来就以此来代指两个毫无关系的事情。

而“风”在这个地方并不是指吹风的风,而是乱跑、走丢了的意思。

《尚书》中也有另一个成语“马牛其风”,这里的“风”与上面的“风”含义一样,比喻打仗时将马和牛放出来准备上战场,不曾想获得自由的马与牛会乱跑,一会儿就跑丢了。

所以说,“风”、“马”、“牛”其实并不是很多人所理解的,将“风马牛”三样东西混为一谈。

0 阅读: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