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2015年,中国岚桥集团以5.06亿澳元签下达尔文港99年租约时,澳政府曾盛赞其为“国家利益的典范”。
然而,仅仅十年过去,这场双方都知晓的合作,却被澳洲政客强行贴上“安全威胁”的标签。
总理阿尔巴尼斯突然强硬宣称要“收回港口控制权”,甚至威胁强制征收,全然不顾契约精神与国际信誉。
那么,澳方为何会在此时要求收回达尔文港?中方的反制又能否令澳大利亚放弃这种无理的做法呢?
澳方的过河拆桥
十年前,达尔文港还是个不起眼的小码头,吞吐量仅500万吨,难担重任,但在2015年,中国岚桥集团以5.06亿澳元签下99年租约,承诺将其打造成区域枢纽。
当时,澳联邦政府和北领地政府一致点头,安全审查毫无异议,称这笔交易符合国家利益。
而岚桥也不负众望,投入超2亿澳元升级设施,将港口吞吐量提升至3000万吨,为当地创造了1500多个就业岗位。
从货轮川流不息到社区灯火通明,达尔文港成了中澳合作的亮丽名片,承载着两国互利共赢的希望。
然而,随着澳大利亚2025年5月大选临近,澳大俩月总理阿尔巴尼斯却在达尔文港问题上,来了个180度大转弯。
4月7日,阿尔巴尼斯高调宣布,达尔文港是“战略资产”,必须收回澳方控制,甚至威胁若岚桥不主动出售,将动用行政手段强制征收。
这一突变让舆论哗然,岚桥集团十年来的付出,却在一夜间被贴上“安全威胁”的标签。
澳方的翻脸,究竟是出于真心担忧,还是另有隐情?
澳方强硬的背后推手
2025年5月,澳大利亚将迎来联邦大选,这也让该国的国内政治气氛空前紧张。
近年来,澳媒频频炒作“中国威胁论”,尤其在中国海军于南太平洋进行例行演习后,排华情绪在部分选民中升温。
阿尔巴尼斯抓住这一风向,将达尔文港问题包装成“国家安全”的筹码,试图在选战中占据道德高地。
反对党领袖彼得·达顿同样不甘示弱,公开支持收回港口,甚至扬言若当选将“彻底清算中资”。
两党罕见地站在同一阵线,显示出对华强硬已成为争取选票的“政治正确”。
国内政治只是表象,更深的推手来自大洋彼岸的美国,达尔文港地理位置敏感,靠近美军在澳北部的军事基地,被视为“干预南海的桥头堡”。
2024年,美国投资2.7亿美元在港口附近建设军事设施,强化其在印太地区的战略布局。
今年年初,美国明确表示,若澳方能收回达尔文港,将优先向澳出口液化天然气,缓解其能源危机。
所以澳方的强硬,很大程度上是在向美国递交“投名状”,以换取地缘政治的庇护。
然而,这种短视的策略真的能让澳大利亚独善其身吗?
中国的立场与应对
面对澳大利亚的步步紧逼,中国没有选择沉默,而是以理性与强硬并存的姿态亮明态度。
4月7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在记者会上郑重警告,澳方应提供“公平、非歧视的营商环境”,停止将商业合作政治化,并强调中企的合法权益不容侵犯。
中国驻澳大使进一步指出,达尔文港租约经过严格审查,澳方所谓“安全风险”纯属无稽之谈。
这一立场不仅为岚桥集团撑腰,也向国际社会传递了清晰信号:中国绝不会容忍任何针对中企的霸凌行为。
岚桥集团的态度同样毫不妥协,4月8日,岚桥发表声明,明确拒绝出售港口,强调租约的合法性,并指出澳方未能提供任何实质证据证明“安全威胁”。
此外,岚桥还透露,过去十年,港口未发生任何安全事故,且通过了澳方多次审计,若澳方执意强制征收,岚桥将寻求国际仲裁,要求赔偿高达10亿澳元,相当于租约价格的两倍。
这一底气,源于岚桥对合同的信心,也源于中国企业日益增强的全球话语权。
如果澳大利亚真的要强制收回达尔文港,那么其必然将遭到迎头痛击!
强制征收的代价
澳大利亚的强硬姿态看似占尽风头,实则埋下了多重隐患。
首先是经济上的沉重代价,若强制征收达尔文港,澳方需支付超10亿澳元的赔偿金,几乎是2015年租约价格的两倍。
更重要的是,中国作为澳大利亚最大的贸易伙伴,2024年占其外贸总额的25%,涵盖铁矿石、天然气、农产品等关键领域。
若中澳关系进一步恶化,中国可能缩减对澳贸易,将部分铁矿石采购转向巴西。
不仅如此,澳旅游业和教育市场也将受创,2024年中国赴澳游客减少30%,留学生人数下降20%,因而澳方的冲动可能让自身经济付出高昂代价。
而且,达尔文港租约是基于契约精神的商业协议,澳方单方面撕毁,不仅违背《中澳自贸协定》,还可能让外国投资者对澳营商环境望而却步。
若强制征收成真,加拿大、欧盟等国的企业可能重新评估在澳投资的风险。
结语
达尔文港的争端不仅是中澳关系的试金石,更是国际社会观察全球治理与契约精神的一扇窗口。
若澳方执意将经济议题安全化、政治化,或许能换取一时选票或地缘筹码,却终将侵蚀国家信誉,动摇外资信心,最终伤及自身长远利益。
在全球化浪潮下,任何国家都难以独善其身,唯有尊重契约、平等协商,方能在复杂变局中行稳致远。
参考资料
环球时报:《澳前官员为中企租达尔文港辩护:当时没人提安全》2025年4月9日
长安街知事:《澳两党候选人呼吁收回中方租赁的达尔文港,外交部回应》2025年4月7日
界面新闻:《驻澳大利亚大使:希望澳方秉持公平、公正、非歧视原则,在外资审查政策上对各国投资者一视同仁》2025年4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