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19岁少女被迫嫁到荒漠,多次逃离未果,15年后享誉世界

给你最甜的 2022-11-26 17:49:42

看到这张图,你能猜到这是一个姑娘的“婚房”吗?

地平面往下挖50公分,挖一个4平米大土窖,顶上盖个毛毡子就是一间新房。

要走进这个房子,那得低着头、猫着腰;要住在里面,全天都要坐着;睡觉时腿都伸不直,醒了后,更可怕。一晚上的风沙,能把门堵死,要出门,先挖洞。

这里,就是位于我国陕西省靖边县的毛乌素沙漠。

30年前,一位19岁的妙龄少女,因为父亲“包办婚姻”,被迫嫁到这个“兔子不拉屎”的地方。

为此,她哭了7天7夜,逃了无数次,也没能走出这个大沙漠。

直到15年后,国家为她颁了一个大奖,世人才知道她这些年,到底经历了什么?

01

她叫殷玉珍。

30多年前,父亲外出放羊,不幸遇上了沙尘暴,一户白姓人家冒着生命危险,把他从鬼门关捞了回来。

父亲为了报答白家,一句话就把女儿殷玉珍,许配给了对方。

殷玉珍知道后,哭得眼睛都睁不开,但父亲苦苦哀求,说咱们庄户人家,可不能说话不算话呀!

1985年,殷玉珍哭着被父亲,用一头毛驴,从靖边出发,一路向北,送到了毛乌素沙漠中的婆家。

当看到半掩在沙漠下的房子后,殷玉珍一下子哭了。

这哪里是人住的地儿啊!

方圆几十里,没有一户人家,周围寸草不生,丈夫全家就住在土坑里,穷得连件正经衣服都没有。

新婚当夜,门外风声嘶吼,殷玉珍低声啜泣,哭累了就昏沉沉地睡上一会,新郎白万祥坐在一边简易的板凳上看着哭泣的新婚妻子手足无措。

逃离这里!这是每一个初临毛乌素沙漠的人,最真实的念头,殷玉珍也一样。

天亮后,殷玉珍迫不及待地想要推开房门离开时,却发现一夜的风沙已经将房门埋下了两尺多深,哪怕是做惯了农活有着一把子力气的殷玉珍,用尽全力也无法推开房门。

在现实面前,殷玉珍好不容易鼓起的那点勇气被无情地击碎。

年轻的殷玉珍对着门板一阵拳打脚踢,哭得撕心裂肺。

整整7天,殷玉珍哭了7天,不吃不喝,只有一个念头,逃!

她也跑过,但她跑到哪里,丈夫就跟到哪里。漫天的黄沙,殷玉珍甚至分不清东西南北,找不到回家的路。

如果不是身后跟着人,她怕是要死在沙漠里。

殷玉珍绝望的发现,她根本逃不掉。

02

既然逃不掉,就只能活下去,摆在殷玉珍眼前的问题是,日子清苦,生活还得继续。

新郎白万祥,是一个有着典型陕北特质的老实憨厚农夫。

十多年前,白父带着全家逃难至毛乌素,全家人靠着几亩荒地过活。

但在这沙漠之中,土地就像是无法生育的女人,难以长出粮食,白万祥一家人的生活过得异常清苦。

沙棉蓬、沙蓬子、沙米,沙漠上长点啥植物,家里就吃点啥。要吃点肉,那得看白万祥出门能捡到什么动物的尸体。

至于邻里往来,根本没有,方圆四十里,就白万祥一家人。

殷玉珍曾经数过,她嫁过来40天,才看到一个活生生的外人,她激动地追上去,结果只看到一串歪歪扭扭的脚印。

就是这串脚印,都让殷玉珍倍感亲切。

她拿了个大盆把脚印盖起来,想起来就看两眼,这就是殷玉珍全部的世界。

丈夫白万祥知道,让年轻漂亮的殷玉珍嫁到白家跟他过苦日子,着实是对不住她。

看到殷玉珍绝望的样子,白万祥说:“你活我活,你死我死。”

在白万祥的处处忍让与迁就呵护下,殷玉珍那颗想逃离的心也逐渐变得柔软,也慢慢地定了下来。

她不得不接受自己已经嫁到了这个不毛之地的事实。

殷玉珍问过自己:

如果不走,难道就要忍受这数十天不见人烟的寂寞?

就要甘于只能以沙米、棉蓬和沙盖等难以下咽的食物来果腹充饥?

难道要让自己的子孙后代,依然过着张口就是一嘴沙的日子吗?

殷玉珍不愿意。

人可以和自己和解,但绝不能认命,不能向这沙漠和贫苦妥协。

也正就是在那茫然无措的时候,殷玉珍听到了一个名叫牛玉琴的妇女的事迹。

她兴奋地把牛玉琴的事讲给丈夫听,眼睛里分明闪着希望的光。

牛玉琴种树的壮举就好像是指路的星光和灯火,为她这个在黑夜里赶路的人,指明了方向。

殷玉珍决定要像牛玉琴一样,种树,改变这荒凉的沙漠。

白万祥后来回忆:我想劝她,种树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我开不了口。

“在我们这地方,只要风一刮,啥都能给你刮没了。”

既然她留下来,决心和我在沙漠里吃苦过日子,不管她要做什么,只要我有一口气在,我就会毫无怨言的支持到底。

从此以后,毛乌素沙漠里,再也没有那个哭着鼻子想要逃离的新媳妇,多了一个对着全世界公认极端环境勇敢宣战的“女斗士”。

03

“宁肯种树累死,也不叫沙欺负死”,殷玉珍对前来看她的老父亲,这样说。

1986年春天,殷玉珍用一只三条腿的瘸羊换回了600棵树苗,种在房子周围。她每天给树苗浇水,像呵护自己的孩子一样去照顾这些树苗,希望它们尽可能地活下来。

冬去春来,经历了风霜和干旱之后,栽下的600棵小树存活了还不到10棵。

看着这些在次年春天的料峭风沙里,干瘦的枝条上,抽出的那一抹沁人心脾的绿意,殷玉珍看到了希望,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力量。

这个20岁的小女人,以一种大智慧、大念力,开启了一场旷日持久的人沙之战。

那时的殷玉珍夫妻俩,生活过得相当贫苦,更不要说有闲钱来购买树苗。

家里唯一的收入就是白万祥农闲时出门打些临工,收入的绝大部分都被夫妻俩换成了树苗。

为了不让妻子每日去很远的地方挑水,白万祥决定在自家附近打井。沙漠里打井不容易,一连打了数个井口,才终于成功见到了水。

殷玉珍回忆,决心种树的前5个年头,不知道流了多少汗、多少泪。

辛苦修出长达4000米的引水渠,在一场大风中,消失得无隐无踪;

5000株旱柳,没有坚持到来年的春天,就在一场大风沙里化为乌有;

夏天的沙漠里,沙子的温度可以高达七十度,站在沙地里就能把脚烫出一个个明晃晃的水泡,钻心地疼;

累了就躺在沙里歇一会儿,饿了就在沙海里架锅烧饭,夏天大多数时候的午饭都是凉水就干馍。

吃饭时,一碗饭,半碗沙,扬起的沙子打到脸上、钻到嘴里、耳朵里、头发里,到处都是。

个中心酸与艰难,实难与外人言说。

婚后第三年,殷玉珍怀孕了。但是她依然没有停下栽树的脚步。

由于疲劳过度,殷玉珍8个月时突然早产,好在她身体好,恢复得快。二胎时,即将临盆的殷玉珍在种树的路上摔下沙丘,幸运的是母子平安。

1989年,对于殷玉珍来说,是一个重要年头。林川村大院那5万株无人申领的树苗帮了她大忙。

“再苦再累我都可以坚持,但种树不能没有树苗。”她这样回忆到。

每天凌晨3点钟出发,天不亮就赶到苗圃,驮上树苗顶着狂风在下午2点前将苗木运到家中。虽然累极,可树苗必须当天移栽,否则就会枯萎。

三头牛车,两个人,10多天的不眠不休。一个刨坑,一个填苗,再一起引水浇灌。

殷玉珍说,那半个月的日子,整个人就像是蜕了一层皮,累得站着都能睡着。

就这样栽树,被风刮走、被沙掩埋、缺水干死,再种树。如此循环不休。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活下来的树苗越来越多,布满了白家周围的空地。

毛乌素沙漠腹地深处的绿色,也就是这样艰难地延伸扩张着。

04

“一开始,我种树是为了活着,后来我种树,是为了活得更好”殷玉珍说到。

活下来的树越来越多,看着自己用亲手种出来的树木,正在追着黄沙,一步一步地吞噬沙漠。

殷玉珍高兴的同时,又开始思考起了另外的问题:如何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如何带领更多的人参与植树,并在植树中获得回报?

殷玉珍在有了树木防风固沙、沙土不再流失的地方尝试粮食、水果等经济作物的种植,谷子、玉米、桃子、樟子松等,相继在殷玉珍的绿洲里挂满枝头,硕果累累。

随着树木逐渐成林,更多的新苗栽下,草籽洒下,殷玉珍越来越忙,而内心也越来越充实。

也认识到了个人的力量始终是微不足道的,想要扩大规模,必须和社会各界更多愿意投身于治沙事业的人一起努力。

修路,成为了殷玉珍下一个必须攻克的难题!

“要致富先修路,少生孩子多种树”,如今看来多少有些难以理解的宣传标语,却是那个时代的印记,也是殷玉珍治沙生涯里最真实的写照。

靠着肩挑背背,汗水和满手的老茧,殷玉珍夫妇先后在种树的绿洲里凿出两条宽阔的沙路。

1993年,在殷玉珍的主导下,出资出力,打通了东坑镇至井背塘的公路通道,让沙漠深处的人,和外界连接在了一起。

1999年,殷玉珍再次斥资,尝试修建可供车辆通行的沙路,吃住在工地,接近一个月的忙碌付出,葬送在移动的沙丘中,化为乌有。

从此以后,像牛一样犟的殷玉珍,开始了修路、失败,再修路、再失败的循环,最终修出了9公里可以通车的沙漠公路。

种更多的树,把绿色种满毛乌素沙漠的每一寸土地,让这片土地不再贫瘠,是殷玉珍最大的愿望。

截止2021年,殷玉珍在这片黄沙里,成功之中绿树带超过7万亩;

仅殷玉珍个人,年植树高达60万株,开设云水渠总长达6750米,完成19000立方米沙漠结土,建设防风林带总长超过4000米;

殷玉珍所种下的树木中,仅杨树一种,就远远超过200万株,其他沙柳、旱柳、羊柴等植株,更是难以计数;

随着绿树成林,生态恢复,兔子、野鸡、鸟雀、狐狸等十多种动物,在这里安了家;

各种水果、蔬菜及粮食作物,多达数十种,在殷玉珍靠双手种出来的绿洲里生根发芽,瓜果飘香;

在她的带领下,已经有84户农牧民承包荒沙地进行治沙造林,向着更美好更富足的生活迈进。

殷玉珍,这个深居毛乌素沙漠腹地的治沙女能手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和关注。

这些年,她获得了全国“三八”绿色奖章、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十大女杰提名奖等一连串荣誉。

甚至是走出国门,享誉海外,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被提名诺贝尔和平奖的唯一女性。

殷玉珍自豪地对记者说:“现在每年我能收入100多万,第二年这些钱都再投回到地里去。一到春天,我就想种树。”

这位种了一辈子树的女人,如今又把接力棒交给了儿子。儿子动情地说:“妈妈就是我的偶像!

其实,在毛乌素沙漠上,还有千千万万个像殷玉珍一样的种树治沙人。

正是有了他们,毛乌素沙漠每天都在发生神奇的变化。

自1959年开始治理以来,毛乌素共建造了165片集中林地,总面积超过一万亩。

种植了4条大型的防风林,总长度超过1500公里。

植树造林总面积高达1629万亩。

毛乌素沙漠超过70%的莽莽黄沙,因为治理而得以固定。

曾经年均多达30余次的沙尘暴天气,如今每年不过寥寥数次。

自唐代起形成的毛乌素沙漠,而今已经被绿色覆盖超过80%。

曾经漫天黄沙,不适宜人类居住的毛乌素,如今绿洲满地、瓜果飘香,俨然已经变成名副其实的塞上江南。

毛乌素沙漠即将成为我国历史上首个消失的沙漠。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

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毛乌素沙漠治理史,既是人类与恶劣自然环境的抗争史,也是参与其中的每一位治沙人的悲欢离合史。

他们用一生的时间、执拗的态度、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决心,用坚韧和汗水,在不毛之地上写下了无比壮丽恢弘的诗篇。

用绿树和碧波,在4.22万平方公里的版图上,创造出生蓬勃生机和绿色希望!

-END-

0 阅读:77

给你最甜的

简介:爱是哀愁是天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