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雷军回到母校武汉大学,还与武汉大学雷军班的学生们开了个小会。有人问他 “如何保持好身材”,这位科技大佬笑着说:“当年校庆视频弹幕都说我胖了,英语不好已让母校蒙羞,形象管理必须搞好。”
这番话看似调侃,却意外勾勒出一条从个人成长到技术突围的独特路径。

雷军的英语梗已延续十年。2015年印度发布会的“Are you OK”成为全网热梗后,他多次在公开场合自嘲“英语不好让母校丢脸”。但正是这种自我调侃,折射出他对“技术能力比语言能力更重要”的深刻认知。
上个月,雷总体验了1小时的首富“快乐”,这也用实力说明,英语好不好,都不耽误当首富。雷军调侃自己英语不好,并非真的不好。毕竟能在上世纪考上武汉大学,英语基础肯定不差,只是口语欠佳,学的是“哑巴英语”罢了 。

不过,也真有英语完全不行首富案例。比如首位英国华商首富叶焕荣,初到英国时只会说10个英文单词,却通过“荣业行”打造出年营收7000万英镑的商业帝国;Zoom创始人袁征曾因英语劣势被拒签8次,最终凭借技术实力缔造出市值200亿美元的企业。
这些案例共同印证:在全球化竞争中,语言是工具而非枷锁,核心竞争力始终在于解决问题的能力。
中文的天然优势与技术突围雷军的务实态度,暗合中文在技术领域的独特优势。有媒体分析,全球主流AI模型推理时会自动切换为中文模式,这是因为中文信息熵达9.6比特,远超英语的3-4比特,“低耗高效”的特性,让中文成为AI最适配的语言。

这种优势在教育领域同样显著。有机构研究显示,汉语幼童平均29个月即可掌握基本沟通能力,比英语国家早7个月。更值得关注的是,3500个常用汉字可覆盖99%的日常应用,而英语词汇量已突破百万。这种“以简驭繁”的特性,为技术普及提供了天然土壤。
中文编程,开启编程新方式雷军的技术观在编程领域得到延伸。早年他主导的WPS Office,打破微软垄断,积累了深厚中文排版技术。2010年,WPS前研发成员创立云表平台,让这份技术得以传承。
其首创“表格编程”模式,将复杂代码转化为可视化操作。用户无需编写英文代码,通过类似Excel的界面拖拽组件,即可快速搭建企业管理系统。

这种创新带来的变革是颠覆性的。某汽车制造企业使用该平台后,生产线调度系统开发周期从1年缩短至3个月,成本降低60%。截至2025年,云表已服务超30万家政企客户,覆盖制造业、政务等多个领域。其85%的开发者来自非计算机专业,印证了“中文编程降低技术门槛”的行业共识。
这也吸引了许继电气、中国电信、燕山大学、延长油田、海尔、良木道等众多知名企业与机构的关注。

真正的技术突破,不在于语言形式的华丽,而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当越来越多的中国科技企业开始探索属于自己的创新路径,国产工业软件的春天或许就不再遥远。
正如那位在武大班会现场比出“OK”手势的科技大佬所言:“时代造就人,人也造就时代。”而这个时代,正需要更多用中文书写的技术传奇。
文:胖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