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6月6号当天,在陕西省三原县的一个僻静小村庄内,一位97岁高龄的老农民安详地离开了人世,可这样一位看似普通的老人离世后,却吸引了众多人自发地前来缅怀。
每天都有百余人由全国各地,自发地前来吊唁,这其中不但有张自忠将军的孙子,甚至就连国民党主席连战,都特地从台湾送来了一块牌匾,上书“民族之光”四字,以此向这位老人致以深深的敬意。
那么,这位老人究竟是谁?为何他的离世会激起如此广泛的关注和哀悼?国民党又为何会给予他如此高的赞誉呢?
下面跟随我走进今天的故事!抗战立下功劳
主人公名叫仵德厚,1910年出生在彼时的陕西省三原县,仵德厚家里经商,在那个年代还算富裕,自幼对学问充满渴望的他,被父母送入私塾接受教育。
然而,随着军阀割据和战乱频发,社会动荡不安,仵家也难逃衰败的命运,考入师范学校的仵德厚也因此被迫辍学。
冯玉祥
在16岁那年,仵德厚的人生轨迹发生了重大转折。当时,冯玉祥将军为了扩充军力,来到陕西招募新兵。仵德厚为了缓解家中的经济压力,毅然加入冯玉祥的西北军,开始了军旅生涯。
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他在军中屡建奇功,短短三年时间便被提拔为连长。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标志着全面抗战的开始。
仵德厚率领着他的部队与日军展开了殊死搏斗。在连续十余天的激烈战斗中,仵德厚的部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五百多名官兵壮烈牺牲。
仵德厚本人也在战斗中负伤,所幸最终脱离了生命危险,尽管伤亡惨重,但仵德厚和他的部队依然坚守阵地,成功守住了战略要地。
在日军企图迅速征服中国的野心之下,南京陷落后,他们集结了超过三十万的兵力,计划从南北两路夹击徐州,以便打通南北战场。
1938年3月23日,日军动员了四万多兵力对台儿庄发起了猛烈的攻势。台儿庄作为徐州的最后防线,其战略意义重大,一旦失守,后果将不堪设想。
为了守住这一关键防线,第五战区全力以赴,蒋介石也亲自多次前往前线进行指挥。面对日军的空中优势和装甲部队,我军在初期的战斗中处境艰难,日军最终还是攻入了台儿庄。
3月28日,时任营长的仵德厚接到了紧急命令,要求他带领部队连夜驰援台儿庄。鉴于日军已经深入城内,为了为主力部队争取有利条件,仵德厚挑选了四十多名勇士组成了一支敢死队,并亲自带领他们深入城内,与日军展开了殊死搏斗。战斗激烈异常,枪炮声和士兵们的呐喊声交织在一起,仵德厚和他的敢死队员们早已做好了为国捐躯的准备。
经过连续三天的顽强抵抗,增援部队终于到达,仵德厚和敢死队在接到总攻命令后,率先冲锋陷阵。
到了4月7日,台儿庄战役以我方的胜利告终,成功挫败了日军企图贯通南北战场的图谋。在这场惨烈的战斗中,视死如归的敢死队队员们只有仵德厚等三人幸存下来,但也都身受重伤。
鉴于仵德厚在台儿庄战役中的卓越贡献,他很快被提拔为团长,并荣获多项荣誉勋章。面对这些荣誉,仵德厚却感到愧疚,他含泪表示:“我受之有愧,这些荣誉应该赠予那些牺牲的弟兄们,我没有牺牲,我没达到我的目的!”
之后仵德厚依旧投身于抗日的最前线,参与了众多战争。日本投降时,仵德厚已是一名少将师长
站错队伍被俘随着抗日战争的胜利落幕,仵德厚在政治选择上犯了一个重大的错误,他决定支持蒋介石,从而与共产党站在了对立面。随着解放战争的爆发,仵德厚被派往太原驻守。
1948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对太原发起了全面的攻势,仵德厚率领国民党部队与解放军进行了长达半年的激烈战斗。由于仵德厚指挥有方,作战勇猛,坚守太原期间,导致了我军半年时间久攻不下。
最终,当解放军的士兵们付出惨烈代价,高举胜利的旗帜进入太原城时,仵德厚才下达了停止交火的命令,选择了缴械投降。
成为战俘之后,仵德厚被判处了十年有期徒刑。从昔日的少将到如今的囚徒,这样的身份转变对于许多人来说可能是难以承受的打击,但仵德厚却以一种平和的心态接受了这一切。他深知自己曾与共产党为敌,而共产党对他的处理已经体现了极大的宽容。
在劳改期间,仵德厚积极服从命令毫无怨言,没有任何怨言。
十年的刑期结束后,仵德厚被安排到太原的一家砖厂工作,成为了一名普通的搬砖工人。在那里,仵德厚默默无闻地工作了十六年,直到毛主席发布了新的命令,他才真正获得了自由。
仵德厚个大儿子一家合影
重获自由之后,仵德厚带着对家的深切思念,急切地回到了他的故乡,渴望与久别的家人团聚。
仵德厚的妻子苏志敬,是一位出身名门的大家闺秀,两人在孙连仲将军的牵线下相识并迅速坠入爱河,结为连理。由于抗战的需要,仵德厚常年奔赴前线,每年和妻子团聚的时间屈指可数。
孙连仲
仵德厚被俘后,他的妻子便带着三个孩子回到了娘家。三年自然灾害期间,一家人根本吃不饱饭,随时都有饿死的风险。
苏志敬觉得,自己已经嫁给了仵德厚,便是仵家人,即便是死也要死在仵德厚的家乡,于是带着三个孩子跋涉数百公里第一次来到了仵德厚的家乡。
尽管仵德厚曾是国民党的高级将领,但他一生清廉,未曾利用职权为自己和家人谋取私利。
在被俘后,他也没有为家人留下丰厚的财产。苏志敬和孩子们只能居住在一个不足五平米的破旧房间中,独自一人将孩子们抚养长大。
回到家乡后,仵德厚并没有看到妻儿在村头迎接自己的场景。当他得知妻子已经离世的消息后悲痛万分。
仵德厚与妻子结婚近三十年,能见到面的时候加起来也才两年左右,妻子为了他受了太多苦,自己却连妻子最后一面都没见到。
来到妻子的坟前,仵德厚与妻子诉说着现在的一生,他对的起人民,对得起国家,但是却对不起妻儿,他对妻儿亏欠的太多太多了。
妻子为他承受了无数的苦难,而他却未能在妻子生命的最后时刻陪伴在她身边。
他对妻儿的亏欠,是他心中永远的痛。
抗日战争幸存老兵仵德厚回到故乡后,家中仅有的两亩田地成了他和家人的生活依靠。平日里仵德厚十分谦逊,从不和村民们谈论自己的辉煌过往,村民们只知道仵德厚曾经当过兵,后来坐过牢,现在是一个普通的农民,仅此而已。
尽管已经脱下了军装,仵德厚仍旧保持着军人的自律,每天清晨四、五点钟就起床,绕着村庄跑步锻炼。虽然田地的收成微薄,难以有盈余,但他在村民遇到困境时,总是慷慨解囊,分享自己有限的粮食。
和妻子遗照
岁月流转,仵德厚的晨练由跑步变为步行。经过多年积蓄,他购入了几头山羊,通过售卖羊奶,为家庭经济带来了新的补充。
2000年的时候,仵德厚已经90岁高龄了,此时的他腿脚已经不便了,但依旧坚持着每天早操的习惯,早上四五点钟拄着拐杖在门前的小路上慢慢踱步。
2004年,凤凰卫视的记者来到了三原县落伍村采访仵德厚老人,虽然村民们不知道仵德厚老人在抗战时期的丰功伟绩,但对于仵德厚老人的为人,村民们纷纷竖起了大拇指给予了肯定。
采访栏目一经播出,便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原来这样一个看似普通的农民曾经竟是一位将军,在台儿庄战役中更是立下了汗马功劳。
原本宁静的村落因为仵德厚而变得热闹起来,许多爱心人士前来慰问。
刚开始仵德厚老人并不想接受善款,觉得自己受之有愧,但最终在大家的坚持下接受了善款。每一笔捐款,他都认真记录,并对每一位捐赠者亲自回信表示感谢,无论对方年龄大小,他都以“您”相称,以示敬意。
2005年,仵德厚作为抗日战争的幸存老兵,受邀参加了抗战胜利六十周年的纪念活动。
在台儿庄战役的遗址前,他感慨万千,回忆起与自己并肩作战、英勇牺牲的战友们,不禁潸然泪下。看到今日中国的繁荣昌盛,他感慨道所有的牺牲和努力都是值得的。
当有人尊称仵德厚老人为将军时,仵德厚总是严肃地回应:“我不敢当这么崇高的称呼,我只是一名在抗日战争中幸存下来的老兵。”
结语2007年6月6日,仵德厚老人在家乡安详辞世,享年97岁。他的逝世引起了全国各地人们的哀悼,人们纷纷自发地前来吊唁,送老人最后一程。
国民党得知此消息后,也特意送来了牌匾,仵德厚老人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在抗战时期的英勇表现,无疑配得上“民族之光”的赞誉。
虽然曾经站错了队伍,但不容置疑的是仵德厚老人在抗战时期做出的杰出贡献。同时,仵德厚老人为曾经的“错误决策”承担了相应的后果。
对于仵德厚老人,大家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大家积极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