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利益》杂志刊登了詹姆斯·霍姆斯的一篇文章,题为《美国如何在一场战争中抵御中国的海军?》虽然标题聚焦中国海军,但文章实际上提供了一份对中美海空力量对比的深刻分析。霍姆斯的观点引人深思,本文将在保留核心思想的基础上,重新构建文章结构,引入新的观点,以增强原创性。
根据霍姆斯的观点,美国国防部和海军的高层决策者以及基层作战单位普遍低估了中国在南海的军事实力。内部一些观点认为中国在南海修建的4座岛礁机场易受美国海空力量打击,然而这种看法过于简单。尽管中国拥有“东风-26”和“东风-21D”等反舰弹道导弹,但一旦失去南海岛礁机场的支持,中国海军将失去在南海与美国海军对抗的能力。
霍姆斯认为,中国并非美国想象中那么愚蠢。4座岛礁机场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支持,与中国海南三亚大型军事基地相互补充。美国海军计划依赖航母战斗群来威慑中国,但这些战斗群却位于中国反舰弹道导弹的射程之外。然而,美国忽视了关岛军事基地已经在中国“东风-26”导弹的射程范围内,这使得以此为发起点的攻击计划变得不切实际。
此外,美国海军通常将中国反舰弹道导弹的攻击范围以中国大陆海岸线为出发点估算,却忽视了中国的反进入/区域拒止系统的分散部署能力。中国可以将发现、跟踪、锁定系统部署在中国大陆内部,然后将反舰导弹部署在海南三亚军事基地,甚至直接部署在南海岛礁机场上。这使得美国航母战斗群在战时难以进入南海,甚至靠近关岛军事基地也充满危险。
霍姆斯指出,中国的反进入/区域拒止系统与20世纪的岸防作战理论相似,但今天的武器系统射程更远、精度更高。因此,他建议美国不应再轻视中国,而应将其视为聪明的对手,仔细研究中国的军事战略和行动意图。
在应对中国的军力时,霍姆斯建议美国采取“以岛礁对抗岛礁、以堡垒对抗堡垒”的策略,建立自己的岛礁基地,类似中国在南海的做法。这可以通过租借菲律宾等南海国家的岛礁来实现,以便在平时监视和威慑中国,战时迅速对中国南海岛礁机场发动攻击。这种策略还可以加强与关岛军事基地的互补支援。
霍姆斯的建议是“以彼之道,还施彼身”,借鉴中国在南海的军事部署策略。然而,他的建议尚存在实际操作的问题,如菲律宾是否愿意租借岛礁给美国建立军事基地,以及如何应对潜在的冲突风险。
总结而言,随着拜登政府上台,类似霍姆斯这样的专家变得更加活跃,这为中美关系带来了更多的挑战。因此,我们需要密切关注美军的动向,仔细分析他们的战略调整,以应对可能的不确定性。面对日益复杂的地缘政治局势,我们必须保持警惕,确保国家利益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