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消失的公判大会,却被佤邦“完美继承”,我国有必要恢复吗?

况青君观百态 2023-10-19 14:35:35

将犯人五花大绑,拉到广场上游街示众,然后宣读罪行,最后当众行刑,这样的场景,似乎早已与中国无关。

可是,在号称“诈骗圣地”的缅北佤邦,这样极具时代属性的公判大会,却依旧盛行,甚至越演越烈。

惶恐不安的犯人,高声宣布罪行的司法人员,以及鼓掌叫好的围观群众,这样毫无遮拦也无须隐藏的公开审判,似乎显得非常正义,也颇得民心,就连很多中国网友也高呼:“应该恢复公判大会!”

那么,为何盛行于中国八九十年代的公判大会,如今却消失了?缅北佤邦又为何会“完美继承”这套看似野蛮的审判方式呢?

中国公判大会的前世今生

我国的公判大会,最早可追溯到上个世纪20年代。

早在1926年的湖南农民运动时期,就曾有过将那些“有罪”之人拉到大街上游行,并在公众的围观下当众审问与批判的活动。

在之后的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时期,这样的公判大会,也都未曾停止过,那些为富不仁的土豪劣绅、与日寇同流合污的卖国贼、烧杀抢掠的土匪等等,都曾是公判大会的主角。

不过这一时期的公判大会,其实更多地是一种革命手段,是为了更彻底地推翻封建压迫,团结广大人民群众,具有很鲜明的时代烙印。

新中国建立后,公判大会同样也不少,最为轰动的,就要数50年代初期的刘青山、张子善贪污腐败案,这两名犯罪分子更是直接被处以枪决。

进入70年代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行,整个中国社会发生巨变,各种不安定因素集中出现,恶劣犯罪事件频出,严重威胁了普通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与人身安全。

要知道80年代初,我国正式立案的案件一度飙升至89万余件,诸如持枪杀人等重特大案件更是频出,之后那多达2000多万的待业青年,也成为了社会不安定的主要因素。

这样的情况下,我国司法机关必须快刀斩乱麻,采取强有力的制裁措施打击与震慑不法分子,因此我国实行了两次严打,而公判大会也再度兴起。

这时的公判大会,依旧保持了其将犯罪分子拉到公众聚集围观场所,进行示众审判,甚至当众处刑的特点。

或许很多七零后,甚至八零后,都曾亲眼见过或者从亲友那里听到过这样的场景。

犯罪分子被五花大绑,胸前还挂着一个写有罪行与名字的牌子,由武警押着在审判现场游行示众,然后在众多百姓的围观下,执法人员当众宣读其所犯罪行与判决规定,性质恶劣的更是会当场被押赴刑场进行枪决。

我国两次严打期间,对于很多犯罪分子,都是采取从严从重处罚的,甚至出现因乱搞男女关系、偷一元钱而被判死刑的。

当公审公判现场,犯罪分子直接被押到刑场处决时,很多围观群众心中都敲响了警钟,有犯罪倾向的人,更是立即打消了心中的念头,暗忖一定不能犯罪,否则不仅小命不保,亲友更是会一辈子抬不起头。

不过,当中国经济迅速发展,司法制度不断完善后,备受国际社会批判的公判大会,就逐渐退出了我国的历史舞台。

可谁也不知道,在那个被众人视作人间炼狱,备受诈骗分子青睐的缅北佤邦,却将已经被中国所淘汰的公判大会制度,直接照搬了过去,直到今日依旧还在使用。

缅北佤邦公判大会的盛行

一说起缅北,诸如嘎腰子、诈骗等词就会浮现在大家的脑海中,那里聚集了一群天天想要暴富的穷凶极恶之徒,那些外表看似普通的园区更是早已成为了人间炼狱。

在许多网友眼中,缅北佤邦已经成了犯罪分子的天堂,在这样的地方讲法律,真的不是在开玩笑?

恰恰相反,缅北佤邦在对待一些犯下恶性刑事案件的犯罪分子,是绝不手软的,这从他们一直坚持举行公判大会,就能够看出一二。

就在今年5月中旬,佤邦的邦康飞机场就举行了一场公判大会,两名犯罪分子因制造当地客运站爆炸案而被处以死刑立即执行。

当“砰砰”两声枪响,那些在爆炸案中死亡或重伤的群众及其家属,此刻也终于能够安心了。

其实在之前的公判处决中,缅北佤邦采取的是刀刑,也就是我国古代所施行的枭首,不过碍于国际批判的声音愈演愈烈,才最终改成了较为文明的枪决。

由此可见,缅北佤邦对于那些穷凶极恶的犯罪分子是极为痛恨的。

那么,为什么国际社会对缅北佤邦的公判大会谴责与批判声不断,可当地政府依旧一意孤行地要采取这种看似野蛮的司法审判方式呢?

这一切,都与缅北佤邦的混乱脱不开关系。

从名义上来看,缅北佤邦虽然隶属于缅甸掸邦管辖区域,可其地位极为特殊,拥有高度自治权,独立的军队,独一份的政治制度与行政区域划分,可以说缅甸中央政府根本管不了佤邦。

因此佤邦想要继续举办公判大会,哪怕是缅甸政府也无法阻止。

而且已经成为地方割据势力的缅北佤邦,在之后的发展中,自然不会受到缅甸政府的照顾,毕竟没有人会傻到为他人作嫁衣。

再加上地势复杂与历史遗留问题,佤邦各方势力错综复杂,相互斗争抢夺,导致当地变得极为贫困,为摆脱现状,黄赌毒等非法交易就会暴增,混乱也成了必然。

所以为了稳住大体局势,佤邦统治者采用重刑震慑不法分子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

要知道佤邦在历史上,是属于中国的领土,虽然之后被划归缅甸,可是当地生活的佤族与汉族,依旧继承了很多中国传统,他们以汉语作为官方语言,使用简体中文,就连移动网络都用的是中国的。

因此深知“乱世当用重典”的佤邦,会将公判大会这样的制度照搬继承,也就不足为奇了。

可是百姓拍手叫好的公判大会,就真的那么好,并且值得我国网友推崇吗?如今的中国,真的还有必要重新恢复公判大会吗?

公判大会带来的争议与影响

凡事有利有弊,一本万利而无一害的事情,几乎是不存在的,公判大会同样无法逃脱这个定律。

公判大会的初衷,是严惩一批犯罪分子,震慑蠢蠢欲动的不法分子,教育广大人民群众注意自身安全,可这只适用于非常时期。

有网友想要中国恢复公判大会,在此前我们必须思考一个问题:如今的中国治安,是否混乱到了需要用重刑的地步?一旦公判大会被滥用,又有谁能够担负起责任?

在近期美国《全球法治》公布的世界各国社会治安排名中,我国在144个国家中,以94的评分排名第三,主要评判指标就是对于警察的信任度,夜路安全、偷盗情况以及枪击或袭击事件。

虽然无法完全杜绝犯罪行为,可我们依旧能自豪地说:中国很安全,而这一点也是世界公认的。

所以在如今这样的和平社会中,我国真的没有恢复公判大会的必要,而且尽管公判大会看似形式十分公正,可是这背后却有着极大的隐患。

2016年3月,阆中市江南镇百余名围堵景区讨薪的农民工,因妨碍公务的罪名,其中8人在公判大会上,被分别判处6到8个月不等的有期徒刑。

这样的公判大会,立即引来了众多质疑:为何恶意欠薪的开发商无罪,而被逼得走投无路的农民工却入狱了,司法的公正到底在哪儿?

无论你做了多少件好事,人们永远都记得你做错的那一件。

法院不是神,不可能永远不出错,可是一旦公判大会召开,那么就算之后纠正了错误,这一过程中对我国司法所造成的负面冲击,也是难以消除的。

同时也不能排除一些涉案的执法人员为了不被追责,而极力阻止翻案,从而对我国司法公信力造成极大的不良影响。

我国一直强调以人为本,即使在很多人看来罪大恶极的犯人,从司法角度来说,依旧是有人权的,这在大众看来是不可理喻的,可是站在司法的角度,这是必须注意的前提。

公判大会的召开,很显然是侵犯了犯人的人权与尊严的,还会激怒一些在逃犯罪分子。

同时我们要注意,人是社会性动物,犯罪分子也有家属,公判大会极可能给其家属带来极大的冲击与负面影响,甚至会导致一些长期被另眼看待或备受欺辱的犯人家属,从此走上犯罪道路。

须知每个人心目中的正义标准,并非完全相同的。

中国不是缅北佤邦,我们不可能在广袤的华夏大地上,一直采取这种同古代刑罚一样粗暴野蛮的方式去惩治罪犯。

要进一步推进建设文明法治社会,公判大会这样逆时代的产物,就必须取消,因为法治的最终目的,是希望从根本性上降低犯罪率,而不是等出现了犯罪行为,再进行严惩。

1 阅读:300

况青君观百态

简介:谢谢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