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十大评分最高老电影:《上甘岭》榜上有名,你看过几部?

正义凛然吖 2024-12-23 16:30:54

老电影不仅是中国电影发展的里程碑,更是一段段承载着岁月痕迹和情感回忆的珍贵遗产。每当我们回顾这些老电影,总能感受到一种深深的情怀。

今天就来给大家盘点一下评分最高的十部。

第十名 南征北战 豆瓣 7.4分

《南征北战》是一部拍摄于1952年的老电影,主要讲的是解放战争时期,华东军队在伟人战略思想的引导下,打败国民党,获取战争最后胜利的故事。

这部电影在当年上映时轰动一时,至今仍然被人们津津乐道。电影里最令人深刻的当属具有现实主义的作战方针,“大踏步地后退,大踏步地前进”,“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

当然,如今来看,电影的表现主题有时代局限性,有很浓的意识形态。但是瑕不掩瑜,电影采用的很多拍摄手法在当时十分新颖,比如“平行蒙太奇”,跟移拍摄的长镜头。

同时,电影里展现的战争的艰苦、人们的乐观主义、战士对家乡的怀念热爱都让我们仿佛回到那段可歌可泣的峥嵘岁月,感受老一辈人的艰苦奋斗。

第九名 平原游击队 豆瓣7.6分

《平原游击队》是上映于1955年的一部抗战电影。主人公是传奇英雄李向阳,他的英雄形象给几代人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更加感人的是,这个形象有一个原型,那就是抗日英雄郭兴。

不少那个年代的观众都对一句台词十分熟悉,那就是“中国的地面上绝不能让你们横行霸道!”

故事主要讲的是1943年秋,游击队长李向阳接到命令,要牵制住驻守在某县的日军松井部队,一正一邪两股势力不断周旋,最终正义战胜邪恶,李向阳战胜松井。

电影对于正反双方的塑造十分精彩,整个过程险象环生,引人入胜。而李向阳作为绝对的正派主角,机智勇敢,手拿双枪,极具人格魅力,这种英雄形象令人久久难忘。

而反派松井是由我国著名演员方华饰演,他是一个反派专业户,为这部电影特地设计了对应的动作和口音,最终出来的效果惟妙惟肖,十分贴合角色。

第八名 渡江侦察记 豆瓣7.7分

《渡江侦察记》同样是汤晓丹导演拍摄的战争电影,由孙道临、陈述等主演。

主要讲了渡江战役前夕,解放军李连长带领下属渡江探明敌军部署,并和游击队汇合共渡难关的故事。

伟人曾写过这样的诗句,“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描写的正是电影中的渡江战役。

我国杰出的军事家粟裕也曾说过,“渡江战役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进军之一,等于最后挖取了敌人的心脏,对完成中国革命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基于这场战争的重要性,编剧在真实史料的基础上进行了很多加工,让故事更加的曲折复杂。

电影中的反派角色尤为经典,陈述扮演的敌情报处长狡黠阴狠,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第七名 小兵张嘎 豆瓣7.9分

1963年,崔嵬、欧阳红樱联合执导的儿童题材电影《小兵张嘎》上映,主要讲述了在冀中农村,小男孩张嘎为了保护奶奶,和敌人周旋抗争,最终成为一个坚强勇敢的少年英雄。

影片的格调激昂豪壮,手法简洁明快,一些场面选用戏曲音乐在作为bgm,曲调高亢,非常能引起观众的共鸣。

故事少见的将主体聚焦到一个小小少年身上,电影里嘎子的天真稚气让观众会心一笑,也让大家为战火时代的儿童感到悲伤。

2004年,电视剧版的《小兵张嘎》播出,嘎子由谢孟伟饰演,这部电视剧的收视非常喜人,谢孟伟版的嘎子也成为很多90后的童年记忆。

不过也有人说,谢孟伟的张嘎“嘎”劲儿有余,聪慧不足,到底哪一版的嘎子更好,观众心中各有判断。

第六名 林海雪原 豆瓣7.9分

电影《林海雪原》是拍摄于上世纪60年代的电影,它改编自曲波的长篇小说《林海雪原》,而电影着重选取了其中一个片段故事,智取威虎山。

受限于当时的拍摄技术,电影还只是黑白的,很多书中精彩的场景很难拍摄出来。

不少网友评价这部电影的文戏非常精彩,但武戏则有些拉胯,很多动作借鉴的都是戏剧中的身段,看起来非常不真实,所以也有人说它是样板戏。

在拍摄方式上有别于一般的样板戏,还是有很大的创新的,演员的表演也非常到位,只要表演到位,电影的紧张氛围一点也不会少。

第五名 英雄儿女 豆瓣8.0分

《英雄儿女》改编自巴金的小说《团圆》,影片主要讲述的是抗美援朝期间,王芳在哥哥王成阵亡后,坚持到战场中参与战斗,最终和父亲在朝鲜战场上重逢的故事。

哥哥王成有一句非常经典的台词“为了胜利,向我开炮”,而这个感人至深的情节是有原型的,那就是烈士杨根思。

1950年,烈士杨根思在坚守阵地时,抱着炸药包与敌人同归于尽。

正如电影插曲《英雄赞歌》唱的那样,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献血染红了它。

第四名 冰山上的来客 豆瓣8.0分

《冰山上的来客》是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的有关新疆解放的电影。

电影上映于1963年,在那个特殊的年代,能有这样一部进步经典的电影问世非常不易。

出其不意的使用了一计“真假美猴王”的戏码,让女主古兰丹姆同时出现两人,一正一邪,一真一假,让青梅竹马的战士阿米尔难以分辨,爱情和爱国故事在悬疑的气氛中缓缓展开。

边防战士如何与假古兰丹姆周旋,并识破其特务面纱成为电影的一大看点。

整部电影叙事节奏精准,情节戏剧化,剧情十分引人入胜,是导演赵心水职业生涯中的创作典范,即便是导演本人,后来也没有拍出超越这部电影的作品。

第三名 地雷战 豆瓣8.1分

电影《地雷战》公映之后,儿童们的抓坏蛋游戏总会说这样一句口头禅“不见鬼子不挂弦”,可见这部电影是多么深入人心。

很多人会认为《地雷战》是一部商业电影,其实不是的,它是一部军事教学片。所以这部电影的着重点在于军事战术的部署,而对敌人的描绘则稍显粗糙,所以也有人说它是抗日神片的鼻祖。

电影里为了展现地雷战的作战方式和优势,创新了很多地雷的样式和名称,让人记忆深刻,耳目一新。

头发丝雷、粑粑雷、子母雷、连环雷......

不过,虽然电影里面雷炸的厉害,但也有专业人士指出,抗日战争期间,老百姓使用的多是西瓜雷,实际的爆炸威力并没有太大,更多的是把人炸的吱哇乱叫,浑身乌漆麻黑。

第二名 五朵金花 豆瓣8.1分

《五朵金花》是王家乙拍摄于1959年的爱情喜剧电影,影片轻松活泼,充满美丽的洱海自然风光。

它的诞生是为了庆祝国庆十周年,剧本由周总理牵头,几经辗转到达了王家乙手中,在那个以讽刺喜剧为主流的年代,这样一个纯喜剧电影十分难得。

更加别具一格的是,电影把镜头聚焦到了少数民族白族,把故事发生地搬到了美丽的云南大理。

影片中有五个叫金花的姑娘,其中一个和帅气小伙阿鹏产生了爱情故事,但是在找人阶段,金花们轮番上阵,误会、巧合、阴差阳错的情节频频上演,构成了一幅令人捧腹的喜剧画面。

与爱情、美丽风光相结合的是当时人们的劳动画面,只有劳动才能创造幸福生活,这样的主题十分契合当时刚刚建设不久的新中国。

第一名 上甘岭 豆瓣8.4分

《上甘岭》上映于1956年,是我国电影史上第一部有关抗美援朝的题材。它取材于真实的上甘岭战役,其战况之激烈和惨烈,已经超过了第二次战争的最高水平。

为了拍好这个电影,导演沙蒙多次带着摄制组去上甘岭考察,并且采访了100多位志愿军战士,并以此写就的资料多大10万字。

为了更好的展现战争,导演没有选择全景式的呈现方式,而是仅选择战争中的一条坑道和一个连队,以小见大,表现了战争的残酷和革命烈士的大无畏精神。

虽然拍摄条件和技术有限,但导演和创作团队还是竭尽所能的还原战争,从演员选角、电影配乐到情节设计,无一不是精益求精。

就算是没有看过电影,大家也一定听过那首经典的歌曲《我的祖国》,“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

好了,今天咱们就讲到这里,实际经典不止这些,像《英雄儿女》《大浪淘沙》《青春之歌》《洪湖赤卫队》,《花好月圆》,《我们村里的年轻人》,《铁道游击队》《奇袭》巜刘三姐》《打击侵略者》等,经典之作比比皆是。你还知道哪些经典的老电影呢?欢迎评论区留言分享。

0 阅读:7
正义凛然吖

正义凛然吖

我是一名爱唠嗑的地理解说,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