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底,运城的气温非常低,我军对运城的攻势也陷入了困难之中。晋冀鲁豫军区先后两次对运城发起进攻,都没能取得进展,中央军委得知消息以后,立刻命令王震带领2纵投入战斗。按照计划,西野8纵从运城老北门进攻,西野2纵则从城西猛攻。

对于这一战,我军势在必得,但王震当时很清楚,这一战并不容易。运城此时虽然已经是晋南地区的一座孤城,攻打下来只是时间问题。但这座城被阎锡山经营多年,早已经被打造成了一座“堡垒”,不仅城高墙厚,而且碉堡林立,外围的防御工事也非常多,若想打下来势必要经历一番苦战。
西野高层对运城情况了如指掌,在这个时候自然不会冒进,稳扎稳打的利用几天时间扫清运城外围据点后,这才集结兵力向运城发起总攻。尽管是万事俱备,但在总攻开始之后,战局还是陷入了苦战之中。
对于这种情况,王震心里早有准备,毕竟运城当时有守敌13000余人,武器装备精良,再加上防御工事星罗密布,这场仗注定不好打。很快,我军在总攻之中的伤亡人数不断上升,而伤亡的主要原因正是敌人坚固的碉堡,这种火力点对重武器不足的我军而言,简直就是噩梦。

当时王震在前线督战,亲眼目睹了这一幕,心中焦急万分。就在这个时候,突然一发炮弹精准的落在敌人一个碉堡上,瞬间就摧毁了敌人的火力点。这一炮可真是及时雨,让我军冲锋的战士们压力骤减。
王震望向我军开炮的方向,发现一个战士正在指挥炮兵调整方向,一连串的指挥口令发出以后,炮弹冲出炮管,再次准确的落在敌人的一个碉堡上。这一幕被王震全程目睹,顿时对这名战士起了兴趣,亲自走过去和这名战士搭话。
我军缺少重武器,是一个长期存在的弊端,中央军委重视炮兵,王震也重视炮兵。如今见到自己一方竟然有如此厉害的炮兵,自然心生好奇。只不过,王震很清楚西野培训炮兵的基础不扎实,炮不多,实战自然不多,所以下意识就认为这名炮兵应该是一名解放战士。
同时,王震走近之后,发现这名战士身着黄色军服,与西野战士所穿的灰色军服明显不同,就更加确信自己的猜测。因此,王震命副官将这名战士叫到身边以后,几乎是脱口而出:“你是从哪儿解放过来的?”

那名战士闻言,当即行了一个利索的军礼。随后,战士不卑不亢的告诉王震,自己不是解放战士,而是来自新四军,如今在独立第6旅直属炮兵连。这样的回答明显让王震感到意外,但同时也让王震感到疑惑,新四军是华东部队,他怎么来了西北战场作战?
新四军战士王震所想没错,这名炮兵叫郭滨,自幼父母双亡,在叔叔的拉扯下长大成人。由于郭滨自幼见识了底层人民被欺压,所以长大后立志参军,日军投降那一年加入了新四军,当时他才19岁。此后,郭滨一直在华东部队成长,在粟裕的指挥下作战,在一次缴获敌军迫击炮后发现用炮天赋,一炮击退了一股敌军。
郭滨的炮兵天赋得到重视,将他调到了炮兵部队,夜以继日的钻研炮兵知识,又讲这些知识应用到实战中。郭滨的表现非常惊人,不仅成长迅速,而且还开发出了自己的一套快速瞄准方法。郭滨的方法在实践中经受住考验后,开始毫无保留的教给战友们,帮助我军培养出一大批优秀炮手。

鉴于郭滨能力,很快被调到了渤海军区教导旅担任炮兵教员,后来又随着教导旅改编为西野第2纵队独立第6旅,这才辗转来到了西北战场,与王震将军在前线的战火中首次对话。只不过当时战局吃紧,王震没时间深究,对郭滨的经历并不知情。
不过,王震虽然对郭滨的经历不了解,却很清楚他的实力。于是,王震在交谈之中得知他们连有6门57毫米战防炮时,当场下达命令,让他带着炮兵连转移到运城的西北角,将那个位置的敌人碉堡摧毁,配合步兵快速推进,打开进攻运城的一个重要缺口。
立下大功郭滨闻言大喜,激动的喊了一声“保证完成任务”,转身就回了炮兵阵地,带着炮兵连向运城西北方向转移。此前,炮兵连已经暴露了位置,此时转移恰到好处。但问题在于,炮兵连所在位置向运城西北角转移途中,要经过一片开阔地,很容易遭到敌人攻击。

但考虑到此时我军正在总攻,敌人处于全力防守阶段,应该无暇顾及我军转移的炮兵连。按照常理来说,郭滨的考虑并无不妥,但战场上的情况变幻莫测,郭滨怎么也没想到,就在他带着炮兵连转移到开阔地时,城内的一股数百人敌军竟然冲了出来,目标明显是摧毁炮兵连!
郭滨见状大惊,他怎么也没想到守敌竟然真敢冲出来。但郭滨很快镇定下来,安排炮兵连继续转移,他则带着通讯员前去阻击。郭滨二人当时仅有两支枪和四枚手榴弹,根本不可能挡住敌人的攻势。
郭滨急中生智,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每到一个地方就故意大喊“一营从左侧迂回过去”、“二营从右侧包抄”、“炮兵准备歼敌”、“全面出击”等口号。由于当时的战场硝烟弥漫,敌人听到这样的大喊不知真假,本身弃城冲锋就是险招,如今自然大乱。

敌人的慌乱,为我军争取到了救援炮兵连的时间,亲眼目睹这一切的王震,再次赞扬了郭滨。郭滨也没有辜负王震的信任,带着炮兵连落位以后,几炮就端掉了运城西北角的碉堡,给守敌的防线撕开了一个大口子,对攻下运城立了大功,荣获"甲等战斗英雄"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