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用四个字来形容年近60岁的石凉的前半生,那一定是“游戏人间”。
不管是在事业上,还是在感情上,他都是如此。
在最近热播的《他是谁》里,石凉饰演的刑侦专家吴克引发了热议。
话题聚焦于石凉的演技,众说纷纭。
有的人觉得演技烂,觉得他摇头摆脑、拿腔作势、姿态语气过于爹味,演得太过了,甚至有点像反派;
而有的人则觉得演得很对味儿,尤其是对卫国平“恶意”的那一番点解和演讲,换一个人可能到不了如今的效果。
但不少人还注意到,这个“吴克”不就是《档案》的主持人吗?
这也难怪,做演员的石凉是远没有做主持人的石凉出名的。
在大伙儿的固有印象里,石凉就是北京电视台的那个人文节目《档案》里的主持人。
一直以来,他的演员身份是被忽略的。
出道二十多年来,石凉也拿出了《首席执行官《缉毒英雄》《故乡的云》《缉毒先锋》《检察官》《绝战》等不少作品。
可这些都比不了他主持了短短两年的节目——《档案》。
也不知道这是幸,还是不幸。
不过对石凉来说,这倒是有点微不足道。
毕竟他的人生实在太过于五彩斑斓,以至于显得有点传奇了。
出生于四川石油管理局泸州气矿的一个职工家庭里,石凉打小就在四川五七艺术学校学习京剧。
然而,他的童年并非无忧无虑。
由于学生小生时,他比其他孩子年龄小,学戏曲知识尤其是动作走位总比大家慢半拍。
于是,他被欺负了,大家都叫他“马扎”,由于他长得还高,还被骂“肥佬”。
小时候的石凉是很自卑的。
但是他早早就学会了“自强不息”。
石凉觉得得建立自己的优势,不能一直被人家踩在脚底下。
“学习”成了他“反击”的武器。
小学的时候,看着几乎都将近满分100的试卷,石凉意识到了自己的过人之处。
于是,他很努力地学习。
可惜,在时代洪流面前,每个人都是微乎其微的细小尘埃。
七十年代,石凉赶上了上山下乡。
他做过农民,在合州县下的农田上耕地锄地、栽秧打谷。
他做过机械工人,在高速运转的车床流水线上切割钢铁。
他也做过文艺宣传队的演出人员,常常坐着敞篷大卡车去到各地进行基层演出。
在紧锣密鼓的事务里,他身心俱疲。
身体上劳累就罢了,心里还备受打击。
因为他父亲的缘故,石凉蒙受了不少委屈。
他无能为力,但他知道他能够通过读书“逆天改命”。
那会儿,石凉铆足了劲儿去读书。
而且,他还对英语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别人怨声载道的时候,石凉偷偷开始自学了英语。
没有老师,没有教材,也没有资料,他靠每天的英语频道广播把英语啃了下来。
他的师傅很好,知道他要学英语,每次放电台的时候就让他溜回宿舍。
与此同时,石凉还迷上了法国文学。
高考恢复后,在巡演时看到招考公告的石凉立马报名参加了考试,报的是法语专业。
那会儿距离考试仅仅只有两周的时间了。
没有奇迹,孤注一掷的石凉落败了。
他很受刺痛,更加卖力了。
半年后,石凉如愿了。
他考上了北京外国语大学的法语专业。
5年之后,石凉拿到了北京外国语大学法语专业的本科学位和法国文学的硕士学位。
值得一提的是,读研期间,他还在自修了法律课程。
后来,石凉还争取到了用法语写了一篇法学的论文来做毕业论文。
原因不是其他,是他对法语这门专业失望了。
当时,石凉帮社科学翻译稿件,但其中有关荒诞派的戏剧理论却不准翻译。
他觉得现实很荒诞:
“处处受限,还做什么研究?”
就这样,石凉萌生了学法律的想法。
石凉计划着自己毕业后能当一个外交官。
那个年代的读书人,尤其是像石凉这样高等学府硕士毕业的读书人,都有着“修身治国平天下”的情怀。
总想着能改变世界。
只是总被现实狠狠打脸。
那会儿新出了一个政策,不是北京户口的当不了外交官。
石凉灰溜溜去大连当了法语老师。
在学校里的日子很清静也很舒服。
但是读书人骨子里到底还是清高的,他不满足于此。
石凉年轻气盛也心高气傲。
他辞职去法国留学了。
石凉申请到了法国路桥大学(ENPC,类似中国的清华大学)的国际商业管理专业。
这期间,他也没闲着,让自己成为了精通法语、英语、日语、德语的“语言人才”。
顺利毕业后,石凉成为了手拿北外法国文学专业和法国路桥大学国际商业管理专业的双学位硕士。
按部就班的,他留在法国工作了。
只是这工种就显得五花八门多了。
可以说,没有他没做过的职业。
法律顾问、公司经理、翻译、教师、导游、销售等等,他都干过。
石凉是个“不安分”的人。
如果说大多数人的人生是一个没有盖子、没有底面,四周密封的盒子,那石凉的人生就是完全开放、广阔无垠的天空。
他爱折腾,很多东西只是为了好玩儿才去做,像他所说的,他一直在探索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
那会儿,石凉一边在公司上班,一边也跑跑龙套,当当群演,拍拍广告。
可慢慢地,他觉得表演越来越有意思。
相反,一眼见到底的工作倒是越来越没有意思。
“可预见的生活有什么意思呢?”
石凉去法美电影戏剧学校攻读了表演课程。
幸运的是,他在法国电影《守护神》以反一号出道了。
就这样,石凉在法国影视圈以亚裔面孔慢慢摸索出了一条道。
在《黑狗》《金色藏红花》《天使保镖》《双重身份》等二十多部作品都有出彩的演绎。
就在这时,他在异国他乡邂逅了出国留学的丛珊。
作为电影《牧马人》的女主,那会儿的丛珊在国内是如日中天的。
也许都对表演满怀热忱,也许是有着都身居国外的吊桥效应,他们相爱了。
落花有意,流水有情,丛珊和石凉也算是郎才女貌的一对金童玉女。
总之,1995年,他们生下了儿子woody。
可惜的是生孩子一年后,两个人就离婚了。
果然,孩子是婚姻生活的最大变数,生育后的一年是夫妻关系最紧张的时期。
显然他们没有经受住这个考验,3年的婚姻草草结束了。
1996年,丛珊带着儿子回国,与导演萧峰结婚了。
2000年,石凉在35岁的年纪回到中国以演员的身份出道了。
作为一名技能点无数的全面发展的人才,不少人感慨石凉做演员是大材小用了。
但他自己很释然:
“人这一辈子就那么几十年,我认为一定要做一份自己真正喜欢的工作,从兴趣出发。如果每天那么累,就是为了牛奶面包,那该有多痛苦?”
所以尽管做演员一直也没能大红大紫的石凉并没有退缩,还依旧在坚持拍戏。
只是《档案》这个节目一来,他的演艺事业就被打乱了。
为什么要接这个节目呢?
一是节目组找到他的时候,承诺的是不耽误他拍戏,给足他充分的自由;
二是因为这是北京卫视的节目,这样石凉就可以长待北京,多陪陪自己的儿子了。
对与自己聚少离多、已经14岁的儿子,石凉心里满是愧疚。
“对他,那都不是内疚了,简直是负罪感......”
本来儿子就跟妈妈,常年在外拍戏的石凉就更没有和儿子相处的机会了。
于是石凉成了《档案解密》这档讲述式纪实类栏目的主持人。
可以说,他几乎成为了节目的灵魂。
虽然也有一些质疑和否定的声音,但总体而言,满腹经纶还擅长多门语言的石凉主持《档案》是再合适不过的人选了。
只是石凉发现越来越多人相比于演员更认可自己的主持人身份,他突然觉得很不是滋味儿。
同时,随着《档案》越来越火,自己变得越来越不自由了。
很多戏,石凉都被迫推掉了。
于是,两年后,他毅然决然推出了这个节目,回归了自己的本业。
只是这个时候,石凉此前积累的优势几乎都被消耗殆尽了。
以前几乎都担任主演的他“沦落”到了频频出演无名配角尴尬位置。
并且由于太过于认真,他对表演的较真倒成了一个致命弱点。
有一段时间内,石凉几乎上了不少业内人士的“黑名单”。
“有一天,我的经纪人跟我说,石凉啊,你知不知道,你现在在圈子里的坏名声已经传开啦,他们都说你太事儿了,不好合作。”
曾经在片场他能够因为一些道具的细节就能跟人争得脸红脖子粗。
“你这样糊弄观众哪行啊?”
工作人员很敷衍:
“凑活比划比划就行了。”
他没想到他的较真儿是不被允许的。
石凉发现自己不应该用那么苛刻的标准要求别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才是对的。
他不知道的是,他的棱角慢慢被磨平,整个人变得越来越平和,没有了当年的锋芒毕露。
这不好吗?其实也挺好。
至少,2012年,他遇到了自己感情上的第二春。
石凉跟一个圈外女性结了婚,生了一个女儿,至今依旧和和美美。
如今在将近60岁的年纪里,石凉有儿有女,儿女相处融洽,享受着天伦之乐。
对演戏,石凉也随缘了许多,有就拍,没有就休息,顺其自然,随遇而安。
毕竟他什么大风大浪都见过了,也该到了返璞归真的时候。
——原创不易,敬请点赞关注——
就喜欢看他主持的档案解密,虽然手势比较多[得瑟]
那张黑白合影的女人怎么那么像倪萍呢!
错别字好多,都不审,直接发的吗
拥有过丛珊,知足了。
有个性之人然而并没有人理解。人啊生活中就适应生活!
幸福人生[点赞],甚是线木
喜欢看他主持的档案节目[点赞][点赞]
主持节目比比划划
就是一反派
我猜这位演话剧出身
这样的人生足够了,比瞎忙强万倍
不是档案,还真不认识他
怪不得,这个人很熟眼,以前经常看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