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靠拉煤送女儿上央美,女儿将运煤车改为泳池,开进央美毕业展

天风海 2024-12-13 10:42:10

“你能上大学,全靠它。”父亲指着一辆报废的运煤车对着女儿说道。

他用这辆卡车拉了数不尽的煤矿,养活了一大家人。

不过时代更迭,运煤车没用了,他也没用了……

然而,令父亲没想到的是,女儿竟然想将这辆车进行改造,作为自己的毕业作品,展示在央美的舞台上。

父亲犹豫了,虽然他不懂艺术,但也知道,那些艺术品都是一尘不染、高雅的。

自己的车,哪里配出现在这样的舞台上。

可女儿却执意要做,表示艺术品从来不是高高在上的,它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一辆车撑起一个家

2000年,牵牛镇村的李家迎来了第三个女儿的诞生,李建堂和妻子望着襁褓中的小女儿,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为了养家糊口,李建堂花了两万多元购置了一辆二手卡车。

他要用它来运煤,赚取更多的收入,给三个女儿更好的生活。

从此,这辆卡车成了李建堂的贴身伙伴,也成为了小女儿李晴儿时记忆中的重要符号。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进小院,李建堂就会发动卡车,驶向煤矿。

轰隆隆的引擎声是他每天的"起床号",也是全家人开始新一天的信号。

女儿们常常趴在窗口,目送父亲的身影消失在晨雾中,盼望着他平安归来。

傍晚,当太阳西沉,卡车载着满满的煤炭归来,李建堂的身上总是会沾满煤灰,只能看见他露出一口大白牙在笑。

那一车车的煤,是全家人的希望,靠着拉煤,李建堂一年能挣几千元,这在当时已经是不错的收入了。

就这样,在父亲的卡车声中,李晴一天天长大。

她很少见到父亲休息的样子,更多的是他在卡车上忙碌的身影。

在李晴的心中,父亲就是最伟大的英雄,而那辆卡车,就是英雄的战车。

李晴天生对绘画充满兴趣,在其他孩子玩耍的时候,她常常一个人趴在地上涂鸦。

煤渣遍布的地面是她的画布,一根树枝就是她的画笔。

她画父亲的卡车,画村口的大树,画心中美丽的世界。

当李晴第一次向父亲提起自己的艺术梦想时,李建堂有些不解。

在他的认知中,艺术离生活太远,不像开卡车那样实在。

但当他看到女儿眼中炽热的光芒,听到她语气中的坚定,便决定支持她的选择。

"只要晴晴喜欢,爸爸就支持你。"朴实的话语中,是父亲深沉的爱。

有了父母的支持,李晴更加努力。

最终凭借优异的成绩,被中央美术学院录取,成为实验艺术专业的一名学生。

录取通知书到来的那一天,李建堂的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

那是他这个煤矿工人,一生中最值得骄傲的时刻。

然而,李晴的学费并不低,这对于靠运煤为生的李建堂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但他还是毫不犹豫地拿出家中所有积蓄,交上了女儿的学费。

被淘汰的卡车

2010年,一纸政府公文打破了小村原有的宁静,由于环保问题,村里的小煤矿被勒令关停。

一夜之间,几乎所有的村民都失去了工作,生活陷入了困境。

昔日热闹的街道变得冷冷清清,欢笑声不再,取而代之的是一张张愁云惨淡的面孔。

李建堂也未能幸免,他那辆陪伴了二十多年的卡车,再也不能载着煤炭驶向远方了。

为了维持家计,他不得不改行开车拉水。

每天,他驾驶着那辆旧卡车,穿梭在村庄和县城之间,用微薄的运水收入支撑着家庭的开销。

消息传到北京,李晴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她心疼父母的辛劳,更为家乡的变故感到惋惜。

她努力学习,争取拿到奖学金,以此来减轻父母的压力。

在中央美院,她接触到了更广阔的艺术世界,她惊叹于艺术的多元与包容,也更加坚定了自己的艺术追求。

然而,无论她的视野如何开阔,家乡始终是她创作的源泉。

那些在煤渣地上度过的童年,那辆载着父亲汗水的卡车,都是她取之不尽的灵感。

每到假期,李晴都会回到牵牛镇村,她走访村民,倾听他们的故事,用相机和画笔记录下家乡的变迁。

她跟随父亲的卡车,捕捉他在水源地忙碌的身影。

她走进废弃的煤矿,用画笔描绘那些斑驳的矿井和荒凉的山丘。

渐渐地,一系列关于煤炭与环境的作品,在她的手下诞生。

在学习与创作的过程中,李晴开始思考艺术家的社会责任。

她意识到,艺术不应该是高高在上的,而应该走进生活,反映现实,唤起人们的思考。

"小人物的故事也可以被众人所知。"李晴暗暗下定决心。

就这样,在艺术与家乡的交织中,李晴度过了她的大学时光,家乡的变迁,成为了她艺术创作的动力。

她用画笔和镜头,记录下了一个小村庄的兴衰,一个家庭的坚守,也留下了她对生态环境的思考。

那辆承载了太多记忆的卡车,也成为了她艺术世界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从煤渣地到中央美院

2022年,李晴的大学生涯进入了尾声。

面对毕业创作,她决定回到最初的起点,以父亲的卡车为载体,创作一件关于家乡和矿工的作品。

她给父亲打来电话,说明了自己的想法,电话那头,父亲沉默良久,最后用有些哽咽的声音说:

"晴晴,卡车就交给你了,你想怎么用就怎么用吧。"

在父亲的帮助下,李晴开始了卡车的改造,他们卸下车斗,在底盘上搭建起一个小型泳池。

这一刻,卡车不再是煤炭的载体,而是一件艺术品。

李晴走访了村里的煤矿工人,邀请他们来到这个特殊的泳池中嬉戏。

起初,大家都有些拘谨,但在李晴的鼓励下,渐渐放开了自己。

他们脱下工装,换上泳裤,像孩子一样在水中打闹,李晴用相机记录下这一幕幕动人的场景。

在镜头下,那些饱经风霜的面孔,焕发出久违的欢乐与光彩。

李晴将这件作品命名为《被黑簇拥的蓝》。

在她的设计中,泳池象征着矿工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卡车则见证了一个家庭和一个时代的变迁。

蓝色的池水,是希望的颜色,而包裹着它的,是煤炭的黑。

这个作品,将李晴的家庭故事与煤矿村的历史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动人心魄的视觉符号。

在毕业展上,《被黑簇拥的蓝》引起了巨大的反响,观众们被这个独特的作品所吸引,驻足良久。

最终,《被黑簇拥的蓝》获得了美院毕业展的一等奖。

李晴的艺术才华得到了认可,父母也为女儿感到无比自豪,然而,对于李晴来说,这仅仅是一个新的起点。

毕业后,李晴没有选择留在大城市,而是决定返回家乡,投身乡村美育事业。

"艺术不应该是高高在上的,它应该走进生活,改变生活。"这是李晴的信念。

李晴用自己的方式,诠释了何为"不忘初心",何为"艺术的力量"。

结语

李晴的作品《被黑簇拥的蓝》之所以如此受欢迎,是因为它不仅仅是一件艺术品,更是一个时代的缩影,一个家庭的史诗。它以一辆卡车为载体,将个人的成长与家乡的变迁巧妙地交织在一起,触动了无数人的心弦。

这件作品不仅展现了李晴的艺术才华,更彰显了她的人文情怀。她用艺术的方式,讲述了普通人的故事,表达了对家乡的热爱和对父母的感恩。

参考文献:

1.中青冰点-2024.12.6-《靠拉一吨吨煤,父亲把女儿送到中央美院,毕业展,女儿把20多岁的运煤车,车斗改成泳池,致敬父亲》

2.中工网-2024.7.19-《父亲的旧运煤车“开进”央美毕业展》

0 阅读:0

天风海

简介:天风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