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学生捅伤老师后跳楼:家庭教育缺失,孩子易出现过激行为

四月琼思01 2024-03-19 16:18:42

春节过后,各地层出不穷的暴力事件,让人瞠目结舌。3月10日,邯郸13岁学生王X耀被同班同学霸凌致死;3月17日,驻马店市某中学八年级学生赵某某等十余名学生在上晚自习时,因未完成作业,被老师批评。赵某某心怀不满,下课后趁老师不备,用小刀将其扎伤后跳楼。

这一件又一件的恶劣事件,让人不解。现在的孩子到底怎么了?为什么他们下意识的行为,竟然可以置他人的性命于不顾?

邯郸事件过后,记者对三个涉事家庭进行了走访调查,结果发现三个家庭的教育模式竟出其的一致,均是父母长年在外打工,由爷爷奶奶抚养长大。由此可见,三个家庭都有严重的生而不养、养而不教、教而不当的问题,这就导致未成年的正常需求不能被看见,也不能被满足。

久而久之,他们就会觉得自己是无足轻重的、不重要的、不被需要的,进而出现焦虑、抑郁、愤怒等情绪。为了缓解这些负面情绪,减轻不适感,他们可能会采取一系列的过激行为,如自残、暴力伤人等。

而随着情感忽视的继续,他们可能会发现自己的这些过激行为,并不能引起家人的重视或者关心,从而放弃对情感的诉求,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可实际上,父母、家人长期以来的忽视,会让他们强化这种对待他人的方式,以至于他们很难去尊重、照顾、共情他人,也不能体会到对方的痛苦。

综上,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尤其是6岁以前。从儿童发展心理学来看,6岁以前是孩子性情培养的关键期。

这个时期的孩子,脑容量已经接近成年人,自我意识刚刚萌发,拥有独立的行为和思想意识,处于性格养成初始阶段。同时,这个时期的孩子学习、模仿能力强,更容易接受外界传递的信息。即这个时期的孩子,很容易变好,也很容易变坏。

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说明家庭教育和他所处的环境对孩子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正因为如此,历史上才有了孟母三迁的故事。

至此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传承了上千年的中国传统蒙学读物《三字经》很早就指出了家庭教育的精髓:“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解释】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为了不使人变坏,就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孟母为了让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曾三次搬家。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折断了织布的机杼来教育孟子。

0 阅读:86
四月琼思01

四月琼思01

你有没有爱过一个人,你有没有恨过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