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郑永年教授面对60余国政要,直指美国所谓“中美俄三分天下”战略的本质:“这不是合作,而是霸权伪装。”这一掷地有声的回应,不仅揭露了特朗普政府外交政策的扩张野心,更让中国“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全球舆论场引发强烈共鸣。
《纽约时报》专栏作家大卫·法兰西近期剖析特朗普外交政策时,将其核心概括为“大国瓜分世界”。从俄乌战场到台海争端,特朗普政府的操作模式高度一致:绕过当事方直接与中俄谈判,将地区矛盾强行升格为大国博弈。在乌克兰危机中,美国切断对乌军援,施压泽连斯基接受俄方条件;在南海问题上,则将中菲争议包装成“中美角力”。这种“大国定规则,小国当棋子”的思维,暴露出美国仍沉溺于19世纪殖民时代的权力分配模式。
特朗普对传统盟友的“无差别打击”更印证其霸权逻辑。墨西哥因贸易摩擦突遭25%关税制裁;加拿大屡次被特朗普称为“待吞并的州”;乌克兰则沦为美俄交易的筹码,被迫签署矿产开发协议。这种将国际关系简化为“强权即真理”的粗暴手段,已引发多国强烈反弹。
郑永年教授在博鳌论坛上的三点回应,精准戳破美国战略幻想。首先警示“切勿低估美国变脸速度”:即便中国遵守所谓势力范围划分,美方仍可能为扩张利益撕毁协议,特朗普推崇的20世纪初美国扩张史就是明证。其次揭露“盟友反噬风险”:欧洲已通过拒绝配合美国对俄制裁、推进战略自主等行动展现离心力,马克龙“欧洲防务独立”主张与德国对华务实合作形成鲜明对照。
最重磅的当属中国立场的全球宣示:“我们从不认同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郑永年强调,当美国仍在策划新版“雅尔塔体系”时,中国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早已超越地缘争夺,直指人类共同挑战。这种格局落差,在气候变化合作与数字经济规则制定等领域体现得尤为明显。
面对特朗普政府试图复刻“三国演义”的陈旧思维,中国展现出截然不同的国际治理观。在东南亚,RCEP协议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在非洲,“一带一路”框架下的蒙内铁路、数字经济合作打破传统援助模式;就连在美俄激烈博弈的中东,中国促成沙特伊朗和解的案例,也证明平等对话远比强权博弈更具建设性。
当前全球粮食危机、能源转型等挑战,愈发凸显美国“分而治之”策略的失效。中国作为140多个国家的主要贸易伙伴,正通过上海合作组织、金砖机制等平台,推动建立真正的多边主义秩序。正如郑永年所言:“21世纪的国际秩序不该由几个大国在密室中决定,而需70亿人共同书写。”
这场跨越太平洋的意识形态交锋,实质是单极霸权与多极共治的路线之争。当美国仍在盘算如何“切分世界蛋糕”时,中国已携手各国探索“做大合作蛋糕”的新路径。历史终将证明,唯有超越零和博弈,才能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子曰当下
好,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