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特别是甘肃、青海、新疆一带,冰雪运动的发展可谓是一天一个样。
想不到吧?这些地方原本可是跟冰雪沾不上什么边的,尤其在冬天,咱们更习惯的是穿上棉衣、看着雪花飘然而过,啥也不干。
可如今,冰雪经济成了当地的一根“致富杠杆”。
不信你看,农民们通过参与冰雪产业,尤其是在冬季,直接从中掘到了“金矿”,一夜之间,过上了不一样的生活。
拿甘肃省白银市景泰县来说,这地方可是典型的黄土高原腹地,种地养家是主要生计来源。
但自从2019年,国家体育总局为白银市授牌建立了“雪上项目训练基地”,这座基地一下子成了冰雪产业的“领头羊”。
你看,原来啥都不懂的农民,现在成了专业的造雪工人,他们的收入也跟着水涨船高了。
得提提罗崇贵。
这个名字,大家可能不太熟悉,但如果你去过白银国家雪上项目训练基地,一定会听到他的事儿。
罗崇贵,今年52岁,曾经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
可你信不信,短短几年,他就从一个“啥都不懂”的农民,变成了国家雪上项目训练基地的“造雪能手”。
他负责操作和维护造雪机,保证滑雪场的雪质和设施能够正常运转。
每天晚上,气温低得要命,他和同事们轮流检查设备,每隔半小时就得调整一下造雪机的角度。
风向一变,气温骤降,造雪工作得时刻跟着变化调整。
这可不是闹着玩的活,要求技术高、心细,还有耐心。
罗崇贵的工作成果大家看得见,他参与造的雪道还曾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提供了训练场地,试问,这也真是了不得的成就,不是普通人能做到的。
可别小看这些“雪”,一场冬奥会背后需要的雪道和训练设施,少不了罗崇贵和他那群同事的辛勤付出。
除此之外,还有个叫寇明福的人,也是这个基地的核心人物之一。
他和罗崇贵是老乡,熟悉这个地方的地理环境和人情世故。
作为基地滑雪场的主管,他见证了当地农民的蜕变。
而朱继飞,白银国家雪上项目训练基地的负责人,他是冰雪经济兴起的“推手”。
作为基地的领头人,朱继飞坚持认为,冰雪产业不仅为当地提供了高质量的娱乐场所,还能帮助农民们增加收入,带动经济发展。
这种做法,真的是给很多人带来了新的生机。
让我们不妨看看这些农民的收入变化。
罗崇贵通过冬季在滑雪场的工作,每月能够有4000元以上的收入,而不少本来只能依靠农田生活的村民,通过参与冰雪产业,也获得了稳步的收入增长。
寇明福告诉我,短短几年时间,很多农民已经从“零基础”变成了熟练的造雪工人,赚的钱比种地要多得多。
以前,冬天家里基本上没什么收入,现在却能通过造雪、服务游客等方式,让日子越过越好。
不仅如此,冰雪经济的“红利”效应可不止这么简单。
白银基地和周围的滑雪场,在雪季期间为周围的农民提供了约100个季节性就业岗位。
很多农民靠着这些工作,不仅收入翻了几倍,还能享受到更多的福利。
你想想,一年到头,很多地方的雪场都需要大量的工作人员,特别是在寒冷的冬天,给当地创造了不少工作机会。
新疆的冰雪产业也不遑多让。
据统计,2023年新疆的滑雪场接待了9258.51万游客,旅游收入更是达到了1066.97亿元,同比增长超过两倍。
难怪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把冰雪经济当成西部的“新引擎”,它不仅让这些地方的农民拥有了更高的收入,还为他们提供了新的生活方式。
对西部经济的促进,不仅仅是就业和收入的增长。
通过冰雪产业的推动,白银、青海、新疆等地的旅游业、消费业等各行各业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
就拿白银来说,2023年到2024年的雪季,大众滑雪场预计接待游客人数将突破20万人次。
这不单单是游客量的增长,更重要的是带动了当地消费,推动了多方面的经济提升。
你也许会好奇,冰雪经济还能带给西部什么样的未来?我想,随着冰雪运动的普及和当地相关设施的不断完善,更多的农民和普通百姓将加入到这个产业链中。
从农业生产到冰雪产业的转型,西部的农民们在实现增收的也在一步步迈向更高的生活水平。
冰雪运动给西部带来的,不仅仅是冬天的热闹,更是经济上的一份大礼包。
这种发展势头,未来势必会越来越强,带动更多人走上致富的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