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一座普通的火葬场里上演着令人震惊的一幕。
数百张崭新的百元大钞在火化炉中翩翩起舞,最后化为灰烬。
这一幕被火葬场的杨师傅亲眼目睹,震惊得说不出话来。
谁能想到选择带着21万现金离世的陶老汉,竟是在第一次寻求子女赡养被拒后,毅然从银行提取了全部积蓄?
请用您发财的金手指,点赞走一走,暴富到永久,上点关注下点赞,不想暴富很难
这位可敬的老人,为何会做出如此惊人的决定?
不愿续弦的单身父亲说起这位宁愿带钱赴死的陶老汉,他的故事真的令人唏嘘。
命运对他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年纪轻轻就失去了结发妻子。
可就是这个看起来并不起眼的男人,硬是扛起了一副担子,独自抚养两个嗷嗷待哺的儿子。
那些年村里的媒婆可没少往他家跑,说是看他一个人带孩子太辛苦。
可每每这时陶老汉总是摆摆手说:"我自己带娃挺好,再找个后妈孩子们怎么想?"
就这样他一个人过起了自己口中的"挺好"生活。
白天在地里刨食,晚上给孩子们做饭洗衣,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但他从不叫苦。
家里的田地不多,可他硬是掰着指头算着过日子,愣是把两个儿子送进了大学。
看着儿子们穿上学士服的那一刻,他眼里闪着光仿佛所有的辛苦都值得了。
等到儿子们相继成家,这个朴实的父亲又开始张罗着卖田地、借钱,就为给儿子们买房子。
说实话看到这里我都想给陶老汉点个大大的赞,这才是"父爱如山"最好的诠释啊!
分家后的陶老汉选择了在县城里租了间小屋,每天天不亮就出去捡废品。
邻居们都劝他:"孩子们都这么有出息了,您就安享晚年吧。"
可他总是咧着嘴笑着说:"我这不是还能动嘛,多攒点钱给孩子们添添补补。"
怎么说呢这位老父亲的心里,永远都装着他的儿子们。
寒了心的伤痛老天爷似乎跟陶老汉开了一个巨大的玩笑,人到暮年一切突然开始失控。
2014年的那个寒冷冬日,他在出租屋里突然昏倒了。
整整一天啊他就那样孤零零地躺在地上,直到天黑才悠悠转醒。
这一下可把老人吓坏了,他第一次意识到,自己真的老了。
颤颤巍巍地收拾好自己,他拿着给孙子买的玩具,来到了大儿子家。
谁知道大儿子家的大门虽然打开了,但儿媳妇连个笑脸都懒得给。
"你父亲来了。"丢下这句话儿媳妇就消失在了屋里。
在门口站了好久,才等来一脸不耐烦的大儿子。
更让人心寒的是,儿子连个坐沙发的机会都不给,随手搬了个小板凳就打发他坐下。
"爸您这没打招呼就来,有什么事吗?"大儿子的语气里满是不耐烦。
老人颤抖着说出了想要入住的请求,换来的却是一句干脆的拒绝。
说什么工作忙没时间照顾,让他去找二儿子。
这一记耳光打得可真响啊,陶老汉攥着裤腿的手都在发抖。
抱着最后一丝希望,他又拖着疲惫的身子去了二儿子家。
结果可想而知二儿子更是连个坐的机会都没给,站在门口就开始找借口。
什么家里地方小啊,什么应该大哥照顾啊,说得那叫一个冠冕堂皇。
最绝的是在除夕夜,陶老汉抱着过年的心情,再次提出想和儿子们一起生活。
可两个儿子像是商量好的一样,异口同声地表示:"还是您一个人住着自在。"
看着儿子们嫌弃的眼神,陶老汉突然明白了,自己这个父亲在他们眼里,大概就是个累赘吧。
回到出租屋的那晚,寒风刺骨但老人的心更冷。
最后的倔强那个寒冷的除夕夜过后,陶老汉就开始筹划自己的后事了。
第二天一大早他就直奔银行,把存了大半辈子的21万全都取了出来。
这笔钱可是他这些年靠着捡破烂一点一点攒下的血汗钱啊。
原本还想着等自己实在干不动了,就拿这笔钱贴补给儿子们。
可现在看来与其便宜了这对白眼狼,不如带走算了。
他小心翼翼地把钱缝进了自己准备好的寿衣里,一针一线都透着心酸。
从那天起他每晚都穿着这件藏着秘密的寿衣入睡。
邻居们都觉得他疯了,可只有他自己知道,这是他最后的倔强。
生前不受待见死后也不愿再麻烦儿子们。
就这样他默默等待着生命的终点。
每一个夜晚他都会抚摸那件寿衣,仿佛在向命运诉说着自己的委屈。
最讽刺的是那些缝进寿衣的钱,正是他第一次去求子女赡养时从银行取出来的。
他本想着万一儿子们愿意赡养他,这些钱就全给他们。
可惜啊这些钱最终还是跟着他进了火葬场。
谁又能想到一个慈父会用如此决绝的方式,来表达对不孝子女的控诉。
人性的拷问火化结束后杨师傅把这个惊人的发现告诉了两兄弟。
他们迫不及待地跑回出租屋,翻出了父亲的银行存折。
看到那一串触目惊心的数字,两人的脸瞬间煞白。
21万啊这可不是个小数目,但现在只剩下了一堆灰烬。
更扎心的是这笔钱的提取时间,正好是在他们第一次拒绝父亲之后。
这一刻懊悔的泪水终于夺眶而出。
可惜啊这泪水来得太晚了。
不知道是不是老天爷在跟他们开玩笑,这钱要是早点发现,他们或许会对父亲好一点。
但转念一想如果父亲不是穷困潦倒的拾荒者,他们真的会嫌弃他吗?
说到底他们在乎的只是那21万,而不是父亲本人吧。
这不禁让人想起那句老话:"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但陶老汉的儿子们,恐怕连这句话都没资格说。
因为他们从来就没想过要"养",只想着老人家能不能自己照顾自己。
这个故事像一记重锤,狠狠地敲在了我们的良心上。
在这个人人都在喊"养儿防老"的时代,我们是不是把孝道变成了一场利益的交易?
钱没了可以再赚,但逝去的亲情就像那化为灰烬的钞票,永远也找不回来了。
这不仅仅是一个老人和21万的故事,更是一面照向人性的明镜。
或许每个人都该扪心自问:如果我的父母哪天也孤独无助,我会做出怎样的选择?
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