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一架通体黄色的飞机悄然滑跑离地,一架足以在我国航空史上留下浓重一笔的第五代隐身战斗机歼-20,出现在了人们的视线中。
时至今日,作为第五代隐身战斗机的歼-20横空出世的震撼还历历在目,其代表的含义自不必说。
然而,在军事爱好者群体中常年流行着这样所谓“认识到差距”的说法——歼-20若遇上F-22,肯定打不过。然而事实上真的是这样吗?歼20若遇上F-22,究竟孰强孰弱?
F-22的起源:与大多数人的认知不同——冷战时代,美国与苏联在空军领域上演着你来我往的对位与压制竞争,美国人在70年代为了压制苏联战斗机,设计了F-15“鹰”;作为对F-15的“回敬”,苏联设计了Su-27“侧卫”,在性能上扳回一城。
在得知了此事之后,为了拿回技术上的主动权,美国在冷战结束前夕,拿出了属于自己的技术集大成之作F-22“猛禽”。
然而,1991年12月,内外交困的苏联轰然解体,而其后继者们又纷纷面临自身的问题,无力继续苏联时代的战机开发,F-22“猛禽”的设计方案刚一出生就突然失去了对手,成为了彼时世界第五代战斗机中一枝独秀的存在。
不过,由于F-22“猛禽”的飞机制造成本过高、2008年金融危机、 拉姆斯菲尔德主导的“降本增效式军事改革”导致的经费紧张……都使得F-22的生产计划提前终止。
2009年4月,美国国防部建议停止F-22“猛禽”战斗机的新订单,最终经国会批准最终采购187架战斗机。
而“2010财年国防授权法”又致使洛克希德·马丁缺乏生产更多F-22的资金,不得不在2011年完成最后一架F-22“猛禽”后,关停生产线以满足“降本增效”的需求。
这样的背景,也让许多军事爱好者对其充满了“假如投入战争中,F-22‘猛禽’一定会带来极强的震撼吧”。
新挑战者登场:歼-20战斗机F-22“猛禽”的生产线前脚关闭,后脚的2011年,我国的第五代战斗机歼-20就在完全没有任何前兆的情况下就进行了试飞,并在之后并不理会外界的种种声音,以自己的速度与脚步进行着推进发展。
美国在此期间,最新的战斗机也已从“冷战强中强”的F-22“猛禽”变成了拉姆斯菲尔德式“降本增效”改革的产物F-35“闪电II”,以至于一些军事爱好者提及对比时,第一时间会与之比较的是F-35“闪电II”。
然而实际上,我国第五代战斗机歼-20和美国F-35“闪电II”并不适合用于直接对比,因为它们的功能和任务定位并不相同甚至可以说是相去甚远。
歼-20与F-22“猛禽”的机动性之争:F-22“猛禽”综合来看,无疑是美国在机动性方面最强的飞机,其使用的F-119-PW-100双转子小涵道比加力涡扇发动机提供的动力可谓十分充沛,单台出力高达155千牛(双发总出力310千牛)。
F-119-PW-100双转子小涵道比加力涡扇发动机,自其出生以来就是各国追赶的对象
在此基础上,美国还为F-22“猛禽”设计了二元矢量喷口,以尽可能地在保证隐身性能的状态下提高机动性。
尽管只能在垂直面上有限地改变发动机的推力矢量,但这对于一种冷战时代进行设计的飞机而言,已经颇为先进,而且即便是二元矢量喷口的设计,也能增加飞机本身的可控性与机动性。
同时,为了保证隐身性能,其喷口还设计有额外的冷却襟翼,根据资料,这能使喷口的红外特征和雷达特征降低(尽管听着挺荒唐的,但至少美国人确实这么宣称),但也会降低二元矢量喷口的效能。
相对于大部分军事爱好者对美国在冷战时代就已使用的F-119-PW-100双转子小涵道比加力涡扇发动机充满信心不同,大部分军事爱好者对于歼-20的印象还停留在“由于我国自身发动机技术不足,导致心脏病不得不用俄罗斯发动机”的状态。
然而,作为一种在2011年之后仍然不断进步的战斗机,我国对歼-20投入了相当多的精力进行技术改进。
从2022年开始,歼-20就已经开始逐渐换装了国产的涡扇-10“太行”甚至涡扇-15“峨眉”涡扇发动机,从推力上无限地接近甚至超越了F-22“猛禽”使用的F-119-PW-100双转子小涵道比加力涡扇发动机。
再配合歼-20自身独特但优秀的气动外形,其机动性上已经不再逊色于以“超机动”作为卖点的F-22“猛禽”战斗机。
隐身性能实话来说,不论是歼-20还是F-22“猛禽”,作为中美两国的“国之重器”,其实他们也从未官方正式公布过自身在各角度下的雷达发射面积,在鱼龙混杂的公开资料中的数据可信度也普遍不高。
只能说,根据不同的资料来源,F-22“猛禽”的雷达反射面积数据从0.0001㎡到0.3-0.4m²都有,而关于歼-20的雷达反射面积,在不同的模拟测试中,正面雷达反射面积从0.05㎡到0.1㎡的数据兼而有之。
在公开数据上来说,F-22可能更占优势,但并不能将结论确定下来,毕竟双方的测试条件完全不明,基于数值模型模拟的扫描也未必真实——最重要的是,谁能保证你使用的数据是真实的呢?
武备在航空武器领域,曾经是美国在冷战时代的传统优势区,然而对于F-22“猛禽”而言,武备却反而成为了其“阿喀琉斯之踵”:
作为一种发展于冷战时代的战斗机,美国在90年代时几乎为了其性能上限与吨位需求榨干了现在F-22“猛禽”的升级潜力,导致其在服役后就一直背负着“难以升级”的骂名。
这也是在后来,F-35“雷电II”战斗机取而代之的核心理由。
从武备选择的角度上来说,F-22“猛禽”可以在制空任务时,机内弹舱里携带6枚AIM-120C“阿姆拉姆”中程空空导弹与侧弹舱中挂载2枚AIM-9L“响尾蛇”短程空空导弹。
从2019年之后,F-22“猛禽”开始逐步升级其武备,使之具备发射更新的AIM-120D远程空空导弹的能力(但影响弹药携带量)与AIM-9X“响尾蛇”的能力(直到2022年,该升级完成了149架)。
而歼-20的制空武备选择则比起F-22“猛禽”丰富了许多:
从固体燃料发动机和冲压式喷气发动机组合动力的霹雳-21远程空对空导弹、霹雳-12D中距空对空冲压式导弹(改进的霹雳-12导弹,具有更快的飞行速度与制导精度)、PL-12C中距空空导弹(折叠弹翼版的霹雳-12,可在机内携带更多)、霹雳-8短程空空导弹和PL-10高机动短程空空导弹。
从武备上来说,歼-20的武备覆盖了用于针对敌人部署于战场的预警机/空中指挥节点的远距离打击任务(霹雳-21);
可以在中远距离制空作战中发挥“先手优势”的压制任务(霹雳-12D);
正常交战距离下的制空任务(霹雳-12C)与近距离空战任务(霹雳-8与霹雳-10)。
远远强于只有AIM-120C“阿姆拉姆”空空导弹的F-22“猛禽”战斗机。
诚然,一些人热衷于陈述美军“官八股”中对F-22“猛禽”的宣传口号,认为“F-22‘猛禽’只需要使用AIM-120C‘阿姆拉姆’就能包打天下”。
同时还认为美国人既然已经在2022年的“极限状态下”携带28枚AIM-120C“阿姆拉姆”足够为其带来空空导弹的“优势”。
然而众所周知的是,空战并不是“比谁导弹多”的数字游戏,而是一种“让导弹能够完成任务”的“拼图比赛”,只讨论单机的导弹数量多寡毫无意义。
而且,即便是号称长期服役后“技术成熟”的F-22“猛禽”,在2023年年初时,面对几乎固定的高空气球,仍然进行了多次攻击方才命中,很难让人对F-22“猛禽”的武备水平和能力有信心。
总结:歼20若遇上F-22,究竟孰强孰弱?这个问题,虽然具体的答案并不明确,但很明显,绝非某些美国武器爱好者嘴里的“肯定打不过”。
毕竟从现有的数据来看,双方明明是互有优劣,甚至在某些关键领域上,歼-20还牢牢地占据着优势,实在是难以看出所谓的“不是一个等级的对手”从何谈起。
参考资料:
【1】科技日报《歼-20换发 “太行”是过渡,“峨眉”是未来》
【2】洛克希德马丁官网 《F-22“猛禽”战机25周年》
【3】中华网《美军F-22发射响尾蛇导弹击落“中国监视气球”或创造最高击落纪录》
【4】环球时报《AIM-9X射失,美军用最先进导弹打气球为何打偏了?》
【5】美国国防部《94战斗机中队在武器系统评估项目中打破了记录》
【6】航空学报《从空战制胜机理演变看未来战斗机发展趋势》
【7】央视网《歼20歼10C等多款战机已换装“中国心” 背后有哪些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