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岁出门远行》是余华的一篇短篇小说,以第一人称的方式讲述了我在18岁这个年纪,胡须刚刚有那么两根的年纪,在风光无限的年纪,遭遇到人生第一惨痛课程的经历。
在故事中,我兴致勃勃的背着父亲给我的红书包,里面装着衣服和钱,我的目的也不知道是什么,是在父亲的鼓励下,我走出了家门,想为自己的18岁来一场远行。
我走在路上,看山是山,看云是云,给它们取着不同的、有趣的名字。一路走下来,走了好久,似乎这条道路没有任何的改变。我想搭车,找一家旅店,可很渺茫,直到遇到一个正在修车的司机,我看到了光亮和转机。
我还是非常会来事的,给司机一颗烟,于是我们在车上成了朋友。可时间不长,车又抛锚了。司机说修不好了,于是他开始沿着车跑步,做体操。车上装了很多筐,筐里装满了苹果。这时候,有很多人,应该是附近的村民们来了,他们上车开始把苹果一筐一筐的变成了他们的,我愤怒,骂他们是强盗,他们打了我,鼻子应该是被打瘪了。司机在远远的地方看着我笑。后来人越来越多,做的事情也越来越过分,把车上能拆下来的零件都拆走了,我愤怒,18岁热血青年的愤怒——结果我挨的揍更大,更多,更严重,我连话都说不出来了,只能躺在地上。而那个司机,则跳上了一辆三轮车,抱着我的红色背包,哈哈大笑而去。
这是余华的作品中最精彩的部分,人在那个时刻是最孤立无援,也是最惶惑不安的时刻。为何会发生这种事情呢?难道18岁就该遭遇这些幸福的遭遇吗?
我想余华更多的是告诉我们,18岁不过是每一个人都会经历的一个年龄段,这是一个奔赴成人世界的门槛,我们在告别青春的时候,怎能不让青春留下更深刻的回忆呢。
其实在读这篇文章的时候,如果我们过度解读的话,会涉及到人性的险恶——这是正常的。人哪有完全善良的,就像是那些村民一样,去抢一个抛锚的车上装的苹果,然后像是蚂蚁一样的,逐渐扩大侵略的范围,包括车玻璃都不会放过。那位司机就更加值得探讨了,他是怎样的一个角色的存在呢———如果说他和那些村民是同伙的话,那又何必让人把车都拆卸掉呢?如果他不是村民的同伙,他又为何对我置之不理,拿着我的全部家当走了呢?
换另外一个角度去思考的话,这个司机或许是一个大的善人———他的善体现在让一个18岁的热血青年一下子就体悟到了人生的险恶,而他能做的无非是看着他笑,非常开心他遇到了人生的第一场重大的遭遇,而这功劳是他的。
十八岁出门远行,不一定遇到美好,遇到坏事反而会让我们成长的更加快速,而且能产生强大的抗压能力和对人的辨识度,你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