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统观念里,很多人认为超过 11 点以后没有睡觉就算熬夜。正常的成年人每天睡眠时间需保持在 8 个小时左右,最佳的作息是每天晚上 10 点进入睡眠,第二天早上 6 点起床。
12 点到凌晨 2 点被视为睡眠最佳时间,所以 11 点以后还没睡觉基本属于熬夜。
一般来说,晚上 11 点之前睡觉就不算熬夜,11 点之后睡觉都算熬夜。这主要是因为如果在 11 点之后入睡,可能会影响睡眠质量,难以充分保证进入深度睡眠状态。
人体的正常睡眠分为浅睡眠和深睡眠,深睡眠往往能带来更好的睡眠质量,有助于大脑的休息和身心的恢复。而如果在 11 点以后睡眠,就难以进入深睡眠的状态,可能会对身体造成很多损害,比如皮肤容易老化、抵抗力下降,身体容易出现各种感染,或者是胃肠道的疾病。
另外,记忆力也可能会受到损伤,同时视力可能也会出现下降。所以,为了保证良好的睡眠质量和身体健康,我们应尽量在 11 点之前入睡。
二、医学角度的熬夜界定从医学角度来看,人的身体确实有一定的适应性。如果长期保持半夜甚至凌晨才睡,但每天都能保证 8 个小时左右的良好睡眠,身体或许能够适应这种作息,严格意义上来说,这种情况不算是睡眠不规律,所以也不能简单地认定为熬夜。
然而,真正对身体伤害大的熬夜其实是不规律睡眠,也就是睡觉时间随时在变化。具体来说,熬夜可以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严格地说,超过 23 点就算熬夜。因为人体的正常生物钟在这个时间点之后,身体的各个器官开始进入休息和修复的阶段,如果此时还不睡觉,就会干扰身体的正常代谢和修复功能。习惯性晚睡晚起,勉强不算熬夜。比如每天凌晨 2 点睡,次日 9 点起,只要能做到 “每天” 和 “睡满 7 小时”,也不算熬夜。但是这种作息方式并不被推荐,因为它可能会影响人体的生物钟,导致身体的内分泌和免疫系统出现紊乱。比熬夜危害更大的是睡眠不够规律,睡觉忽早忽晚,忽长忽短。这种不规律的睡眠会让身体的生物钟无法适应,从而影响身体的各个器官的正常功能。长期下来,会导致身体的免疫力下降、自主神经失调、内分泌紊乱等问题,甚至会增加患上各种慢性疾病的风险。总之,保持规律的睡眠作息对身体健康至关重要。我们应该尽量在合适的时间入睡,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让身体得到充分的休息和修复。
三、不同平台对熬夜时间的说法在知乎上,对于熬夜时间众说纷纭,普遍认为 11 点以后睡觉属于熬夜。然而,如果能够保证充足的睡眠且有固定的作息时间,也不算严格意义上的熬夜。例如一些特殊工作人群,他们的生物钟可能与常人不同,只要保持规律的作息,也不一定被视为熬夜。头条上国际推荐夏季 22:00 - 23:00 入睡,冬季 21:30 - 22:30 入睡,超过 23:00 入睡就算熬夜。正常情况下 23:00 应该放松心情进入梦乡。因为人体生物钟在这个时间点之后,身体的各个器官开始进入休息和修复的阶段,如果此时还不睡觉,就会干扰身体的正常代谢和修复功能。公众号上指出严格地说,超过 23 点就算熬夜;习惯性晚睡晚起,勉强不算熬夜;睡眠不够规律,睡觉忽早忽晚,忽长忽短比熬夜危害更大。比如每天凌晨 2 点睡,次日 9 点起,只要能做到 “每天” 和 “睡满 7 小时”,也不算熬夜。但是这种作息方式并不被推荐,因为它可能会影响人体的生物钟,导致身体的内分泌和免疫系统出现紊乱。而比熬夜危害更大的是睡眠不规律,这种不规律的睡眠会让身体的生物钟无法适应,从而影响身体的各个器官的正常功能。长期下来,会导致身体的免疫力下降、自主神经失调、内分泌紊乱等问题,甚至会增加患上各种慢性疾病的风险。四、晚睡晚起的影响晚睡晚起虽然可能在睡眠时长上得以保证,但却存在诸多不良影响。一方面,白天睡觉由于光照较强、温度相对较高等原因,会干扰人体褪黑素等物质的分泌。褪黑素在人体内的分泌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如昼夜节律、松果体状态、生物钟、其他内分泌疾病以及心理因素、心脑血管疾病等。在夜间黑暗环境下,褪黑素分泌水平增高,有助于我们进入睡眠状态,而白天的环境不利于褪黑素的分泌,从而影响睡眠质量,使得睡眠效果不如正常睡眠好。
另一方面,晚睡晚起还会带来一系列具体的危害。例如,可能会导致记忆力下降,使人反应迟钝,白天精力不旺盛,无法更好地进行工作学习;会使免疫力下降,经常晚睡晚起会消耗自身的体力,导致体力得不到补充,增加患上感冒或者感染性疾病的风险;会打乱人体正常的生物钟,容易导致睡眠障碍;会使胃肠道功能出现衰退、紊乱,常出现胃疼、呕吐、恶心、反酸等症状;会让皮肤出现发黄、粗糙、暗淡等问题,加快衰老进程;从中医角度来看,晚上不睡觉会导致其他脏腑功能失调。
总之,虽然有规律的晚睡晚起不算是严格意义上的熬夜,但也存在诸多弊端。如果不是天生的夜猫子,还是建议在 23 点之前入睡比较好,以保证良好的睡眠质量和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