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作为中国历史上比较繁荣的朝代之一,其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达到了空前的高度。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唐朝人的审美观也独具特色,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以胖为美”的审美风尚。这一现象不仅体现在绘画、雕塑等艺术作品中,更在唐朝社会的各个层面有所体现。
唐朝为何以胖为美在唐朝之前,中国历史上也有以胖为美的时期,如春秋时期,《诗经·卫风·硕人》篇中就体现了人们喜欢高大白胖的女子。唐朝时期社会稳定,且经济繁荣,农业生产力显著提高,粮食产量大幅增加,杜甫的诗歌“稻米流脂粟米白”,就形象地描绘了当时的繁荣景象。
在这种背景下,人们普遍能够吃饱穿暖,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而胖乎乎的身体成为了生活富足的象征,这也促使了“以胖为美”的审美观念的形成。
唐朝的审美标准唐朝时期的“以胖为美”并非越胖越好,而是要求体态丰腴,凹凸有致,且肌肤白嫩,能尽显雍容华贵、丰腴秾丽之气。这种审美标准与现代意义上有赘肉的胖是不同的,因为它更注重身体的线条感和曲线美。
被誉为古代第一美人的杨玉环,据说其身高约为1.6米,体重在120斤左右(也有记载为130斤)。杨玉环的正因为有这种黄金比例的身材,才被后人列入了四大美女的榜单之中,这也说明了唐朝对于女性身材的审美标准,并非单一的肥胖,而是注重身材的匀称。
唐朝女性的平均体重据史书记载,唐朝美女的理想体重约为130斤左右,体脂率大约在25%-30%之间。当然了,这并不是说所有唐朝女性都达到这个标准,而是指一种审美趋势。这一数字虽然与现代人的审美标准有所不同,但在唐朝时期却是被视为美的象征。
据考古资料显示,唐朝女性的骨骼和肌肉结构也与现代女性有所不同,她们的骨骼相对较大、较粗壮,肌肉也相对发达,这可能与唐朝时期的社会生活方式有关。
在唐朝墓葬中出土的陶俑、壁画等艺术品中,我们也可以看到许多形象丰满、体态丰腴的女性形象。这些形象虽然经过艺术加工,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唐朝女性的身材特征。
我们都知道唐朝政治比较稳定,且社会风气比较开放,而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也相对较高,能参与社会活动的机会也挺多,这也使得唐朝的女性不再是传统意义上弱不禁风的形象。这种社会风气使得人们对女性的审美,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纤细柔弱,而是更加注重女性的健康和匀称。
宫廷女性更是引领时尚潮流,如杨贵妃深受唐玄宗宠爱,她的丰满体态也成为众人效仿的对象,这也进一步推动了,以胖为美的审美观念在社会中的流行。
写到最后
唐朝是一个开放包容的时代,对外交流频繁,与周边各民族以及中亚、西亚等地都有广泛的文化、贸易往来等,在这个过程中,各国的文化也相互融合。唐朝之所以会形成“以胖为美”的审美观念,其实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历史背景、社会背景、文化背景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唐朝时期的审美标准,也并非单一的肥胖,而是注重身材的匀称和协调。大家如果还有别的看法,欢迎在评论区进行留言和讨论,同时也欢迎收藏和转发。(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