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烈祝贺90岁屠呦呦再次落选院士,够讽刺!

醉饮千山 2025-04-01 22:21:25

近日网传中科院院士评选,屠呦呦教授再次落选。

曾经获得诺贝尔奖的屠呦呦的名字又没有出现在新一批院士增选名单上,屠呦呦曾多次参选院士,但均没有当选。屠呦呦屡次“落选”引发了巨大争议。除了诺贝尔奖,屠呦呦还获得了共和国勋章与国家最高科技奖,但院士名号却迟迟未至,原因是什么?

评选委员会给出了她落选的理由是:1、没有留洋背景,2、没有博士学位,3、没有足够的论文。

屠呦呦何许人也?作为中国中医科学院的首席科学家,中国中医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

1972年成功提取到了一种分子式为C15H2205的无色结晶体,命名为青蒿素。

2011年,屠呦呦因为发现青蒿素——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数百万人的生命获得拉斯克奖和葛兰素史克中国研发中心“生命科学杰出成就奖”。

2015年,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理由是她发现了青蒿素,这种药品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她成为首获科学类诺贝尔奖的中国人。这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也是中医药成果获得的最高奖项。

此外,她还是共和国勋章获得者,

2016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

2019年,入选福布斯中国科技50女性榜单。

今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因其在寄生虫疾病方面的研究成果,授予屠呦呦赤道几内亚国际生命科学研究奖。

值得瞩目的还有,英国广播公司(BBC)发起的20世纪最伟大人物评选中,屠呦呦是与物理学家居里夫人、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以及数学家艾伦•图灵并列的巨人。她入选的理由是:“如果用拯救多少人的生命来衡量伟大程度,那么屠呦呦无疑是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

然而,因为没有博士学位、留洋背景和院士头衔,屠呦呦又一度被称为“三无”科学家。这次的又还多了一项“罪名”:没有足够的论文。

屠呦呦的论文数量及其稀少,这与她和她的团队长期埋头于各种理论研究和试验有关,也许上万次的实验才能得出一个有效的结论。爱因斯坦在1905年里仅仅发表了5篇论文,这5篇论文是划时代的,改变了整个物理学界,所以1905年也被称为“爱因斯坦奇迹年”。如果从发表数量上讲,屠呦呦和爱因斯坦都完败与某些“论文大牛”的几百篇SCI论文。如果不看科研水平及成果转化率,就凑数写论文而言也实非她们的特长。

此外,中国的院士体系规定了年龄申报制度,2003年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实施细则》规定:院士候选人除了不受理本人申请,还要求被推荐人的年龄一般不超过65岁,对65岁以上的被推荐人,需有6名或6名以上院士推荐,且至少有4名院士所在学部与被推荐人相同方为有效!可见,屠呦呦想评上中科院院士真是难于上青天!

无独有偶,除屠呦呦外,往届院士选举中也有不少热门人选最终落选,比如“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美女教授”颜宁、“敢讲话学者”饶毅、材料学家、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李爱珍等。落选后的饶毅公开发布声明,称今后永远不再参选院士,颜宁则受聘于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Shirley M.TilghmanS终身讲席教授。如此看来,能与以上几位国家扛鼎之栋梁一起进入落选队伍,也是一种莫大的荣幸。

任正非在提到屠呦呦获诺奖时说:“中国缺少创新、没有原创,主要原因是不尊重知识产权,没有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加上社会文化没有包容精神,不鼓励试错,不包容有个性,这就导致谁也不愿进行原创,都热衷于抄袭。屠呦呦这次获得诺贝尔奖开创了中国原创研究新时代,屠呦呦获奖还饱受争议,还有人不服,认为屠呦呦的研究太简单,就是将农村清明节挂在门上的青蒿杆泡在酒里做研究,其实屠呦呦的研究不简单,她从常识之中发现了真理,从简单之中挽救了成千上万人的生命,创造了不简单的巨大社会价值,一辈子只干一件简单的事,成就了不简单的人生价值,这是值得弘扬的精神!她是一位三无研究员却获得了诺贝尔奖,这值得中国学术界和教育界反思......”

网上有人说屠呦呦院士落选:胜一世疟疾,却败给了一纸空文。事实上,屠呦呦对于获奖并不感兴趣,现在屠呦呦已经不再申报中国科学院院士,她是共和国勋章的获得者,还是中国第一个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哪个荣誉不比中国的科学院院士和工程院院士的名头高?

老同事对屠呦呦有过如此中肯的评价:屠呦呦“不善交际”,还比较直率,讲真话,不会拍马。

屠呦呦曾说:“我感觉自己的工作还没有做完,(青蒿素)耐药性问题已经出现,我关心的是这个问题。”即使在前往瑞典领取诺贝尔奖行程中,屠呦呦也表现出了自己率直的秉性,对名利场厌倦的她并没有参加在斯德哥尔摩音乐厅举办的众星云集的诺贝尔音乐会。

此刻,我想起了日本“画坛仙人”熊谷守一断然拒绝天皇颁发的国家最高文化勋章时说的话:“人生时间精力有限,我只是不想被更多人打扰到自己的生活而已。”

对于90岁的学界名宿屠呦呦来说,她们“无一物”的生命态度超然一致。

对头衔等身的屠呦呦先生来说,区区一个院士头衔早已无足轻重,一般的院士头衔又何以配不上德高望重的屠呦呦先生?

恰如屠呦呦先生一语:“快乐有三法:舍得、放下、忘记;有些人,有些事,看清了,也就看轻了。”

今天,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我国另一个领域,那就是剃须刀市场。说到剃须刀,很多人第一时间联想到的都是飞利浦,博朗,松下剃须刀这些都是国际大品牌,没错,以前剃须刀就是被这些外国品牌所垄断,随便一把剃须刀都成百上千,只能是适合手里有闲钱的人或者工作一族使用。

然而今天这一状况被中国一家年轻的企业所打破。今天的主角博锐科技创始人——王小彬。决心放弃继承庞大家业,一心留学闯入科技圈。

他和很多刚开始创业的年轻人一样,从不被看好,也遇到过一次又一次的打击。但是越挫越勇的他终于用实力"打脸"那些当初瞧不起他的人!

他带领了一群90后同伴,潜心专注国内的剃须刀行业,将智能科技与电动剃须刀结合,上线了一款"3D电动剃须刀",短短几天就被抢购280000+台,收入更是达到了几千万,这个数据还在不断上升

为了能够快速进入国内市场,将剃须刀价格定为99元,采用这种低价高质策略让大众记住这个品牌。而数据证明,他们确实做到了,收到产品的消费者都发来了好评

第1:它采用3D独立浮动刀头,舒适贴面,顺滑剃净无死角

第2:超薄双环刀网,效率倍增,不留胡茬,而它的ESM智能剃须系统,剃须刀的,"超强大脑",智能防夹须,全程超爽体验,只需滑过

第3:快速充电,使用5个月,全身水洗,清洁更方便

第4:自动研磨刀片,自主研发的纳米超合金钢(打破日本进口钢垄断),越用越锋利

剃须刀背面还附带有鬓角刀。轻轻往下一推就会自动弹开,刮鬓角、眉毛,修胡子都很好用。

众筹剃须刀的网面厚度不到0.5毫米。也就是说,每一次剃须,脸上留下的胡须根不到0.5mm,在视觉上很干净。看看使用第一批货的网友发来的使用图,真的是太给力了!!

讲真,颜值和功能双双兼具的剃须刀,在市面上真的不多见。

最后,它采用手机usb充电口设计,插在手机充电头上就能充电,非常方便

这是一款送自己、送父亲、送老公、送朋友,都是倍儿有面子、倍儿高级的礼物!

看起来高端大气,还能让父辈们用得开心用得心安理得!

12 阅读:1878

评论列表

用户17xxx02

用户17xxx02

10
2025-04-02 04:17

袁隆平、屠呦呦居然都不是院士!可见院士没什么花头!至少没什么本事!

小镇做题专家

小镇做题专家

6
2025-04-02 08:19

90岁了当院士?这不科学啊,这没必要喷,留给年轻人不行啊。瞎喷啥

大哥干啥呀

大哥干啥呀

5
2025-04-02 08:01

屠呦呦放不下,都已经知道为啥落选却心心念念想被评为院士,难怪一次又一次被打脸受辱

用户10xxx93

用户10xxx93

5
2025-04-02 10:04

科学之耻

絈开氺ญ๊๊๊๊๊๊๊๊๊๊๊๊๊๊๊๊

絈开氺ญ๊๊๊๊๊๊๊๊๊๊๊๊๊๊๊๊

4
2025-04-02 10:18

为什么要留洋???洋大人就高人一等???

yan

yan

4
2025-04-02 06:13

有没有人知道大概一张所谓的推荐票或者赞成票需要多少钱?

唐山天华

唐山天华

4
2025-04-02 09:48

爱因斯坦也当不了中国院士

用户18xxx63

用户18xxx63

4
2025-04-02 10:20

最最最主要是的没有背景与人脉!时间一心用在工作中,没有时间去建立人脉[笑着哭]

用户10xxx11

用户10xxx11

3
2025-04-02 07:29

姓孙汉奸能当院士,为啥屠不能?再者屠对人类极大贡献,评委眼瞎。

倾听

倾听

3
2025-04-02 07:20

鹤立鸡群

wind

wind

3
2025-04-02 10:09

机械,呆板,生硬…

尘埃落定

尘埃落定

2
2025-04-02 09:09

打了好多字,想了想又删了[笑着哭]

破晓时

破晓时

2
2025-04-02 08:07

搞茅台的都上院士了

流沙

流沙

2
2025-04-02 08:16

烟草院士[笑着哭][笑着哭][笑着哭]

东风

东风

1
2025-04-02 01:18

没啥争议的,这很正常,何况年龄比较大了,确实没必要了

暴风轩

暴风轩

1
2025-04-02 08:35

90岁了上了院士也没有投票权也就不值钱了,没有折腾的必要了

闲闲魂

闲闲魂

2025-04-02 08:56

有啥看不开的,本专业本行业15年中级了,副高硬是没缘,何必强求?

用户10xxx20

用户10xxx20

2025-04-02 10:43

去外国,[得瑟][得瑟][得瑟]

No Pain No Gain

No Pain No Gain

2025-04-02 09:21

袁隆平留过洋?读过正经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