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甸尖山村:念好“三字诀”铺就振兴路

都市时报 2025-01-13 17:41:29

摆榔彝族布朗族乡尖山村,地处“善州故里”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全村共有411户1786人,其中脱贫人口185户775人,少数民族974人,是以彝族、布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村。2023年5月,新一轮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派驻尖山村,按照“抓产业、促增收、强组织”的工作思路,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密切配合,从“选”字上,强化基层战斗堡垒;从“建”字上,提升产业基础设施;从“引”字上,推动产业多元发展。经过一年半的建设,村集体经济2023年突破50万元、2024年达到79.14万元,乡村治理、群众增收、产业发展持续迈向新台阶。

“选”字上下功夫,建强组织战斗力

乡村振兴,人才先行。人才是乡村振兴的保障,如何让更加优秀的人才回到家乡、建设家乡,这个是尖山村驻村工作队首先要“破”的必答题。尖山村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探索出“从外出创业能人中回引一批、从大中专毕业生中选任一批、从致富带头人培养一批、从产业大户提任一批”的人才选育模式。一是提升村“两委”班子能力。驻村一年多来,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完成村党总支副书记、村委会副主任的补选工作;村“两委”发展成正式党员1人、培养党员积极分子1人,正式党员已达6人;从尖山村大中专毕业生选任村委委员1人,尖山村村“两委”本科毕业生3人、专科毕业生3人、平均年龄33岁,2024年有1人参加学历能力“双提升”。经过一年多建设,尖山村“两委”形成“学历能力不断提升、老中青搭配偏年轻化的特征”。

二是建强村小组组长队伍。尖山村有6个自然村、9个村民小组,村民小组长一头链接村“两委”、一头链接尖山村411户1786名群众,如何让小组组长更好发挥作用,对提升乡村自治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尖山村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通过“发展一批、改选一批”的方式,发展1名小组组长为正式党员、改选2名党员当选小组组长,将尖山村村民小组长党员比例提升到77%以上,让村级党组织领导向下延伸;驻村工作队在日常入户走访中,发现群众威望高、致富带头强、种养规模大的群众,然后与村“两委”协商,将这些人吸引到小组组长岗位,累计吸引1名致富带头人、2名种养大户成为村民小组组长,将基层组织建成“说话有人听、办事有人跟”的战斗堡垒。

“建”字上善谋划,改善产业硬实力

乡村振兴,产业为根。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内驱力,是乡村激活内生动力的基础。没有产业,乡村振兴失去源头活水;没有产业,乡村振兴增长潜力受限。尖山村驻村工作队轮换以来,与村“两委”一起谋划,按照“立足禀赋、突出特色、建成规模、融合发展”的思路,循序推进尖山村产业发展。2024年推进尖山村烤烟种植“成片化”,改变分散种植现状,为成片烟田新修建机耕道路21公里,方便烟农机械化种烟;2024年新增烤烟130亩,为解决新增烟田烘烤需求,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协商,开展项目可行性前期论证,申请壮大村集体经济财政衔接资金项目70万元,新建尖山村电能烤烟烤房,每年为村集体增收超11万元;开展实施土地流转、土地改造,将群众不愿意耕种的土地统一流转,开展“小田并大田”“坡田改梯田”,并新建机耕道路28公里,配备完善灌溉水路管网,新增甘蔗种植600亩;依托甘蔗规模化种植,申请财政衔接资金项目390万元,开工建设一座手工红糖厂,通过资产承租每年为村集体增收16万元,并每年可稳定获得2%的经营利润分成;争取到300万元庭院经济建设项目,将群众门前屋后打造成“四小院”,即“小菜院”“小花院”“小药院”“小果院”,在改善人居环境的同时,提升群众经济收益,成为施甸县重点打造的4个“千万工程”示范点之一;协调定点帮扶单位云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帮扶资金17万元,建设尖山村电商直播中心,助力农产品走出“大山”,解决销路窄、“酒香巷深”的难题;盘活脱贫攻坚时期定点帮扶单位建设的经营性扶贫资产,每年为村集体经济增收超33.5万元。

“引”字上多用心,提升经济驱动力

筑巢引凤,整合资源。乡村经济活力的激发,需要本区域外资本注入,可以保证产业多元化发展,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潜力。同时引进的社会资本,在“学习管理经验、解决就近就业”等方面为本区域乡村经济带来更多好处。一是“引”人才。驻村工作队员在日常入户走访中,将尖山村乡贤登记造册,然后与村“两委”分析研判,从中找出引入成功可能性大的乡贤,通过“进城拜访”“座谈交流”等方式,动员乡贤支援家乡建设,成功“引”入云南省优秀民营企业家、施甸县海明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晓海为尖山村经济发展服务,在电商直播培训、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建设上给予大力支持。

二是“引”产业。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先后到四川、腾冲、昌宁等地,考察学习产业发展经验,先后引入四川个私企业投资蔗糖产业,福建个私企业投资牛蛙产业,施甸县姚关镇个私企业投资甘蔗、树番茄、人参果、肉牛产业,目前尖山村除传统烟叶、茶叶产业外,发展20亩牛蛙塘、100头肉牛养殖,400亩甘蔗、80亩人参果、40亩树番茄种植。尖山村的产业更加多元化,实现更多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增收,缓解“一老一小”等社会问题。

乡村全面振兴,非朝夕之功。能赶上这一历史时刻,驻村工作队应倍感重任在肩、使命光荣,要抱有“功成不必在我”的奉献精神,同时也要抱有“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精神,一茬接着一茬干、一锤接着一锤敲,让人民群众切身感受到驻村帮扶带来的变化,直至乡村全面振兴。

来源:云南中烟营销中心

作者:刘剑锋

编辑:胡楠

审核:杨帆

二审:钟玲

终审:赵航

1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