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与毛主席、周总理齐名,毛主席还评价他说:遵义会议缺他不可,关键一票由他投下。这位名叫王稼祥。在红军时代,王稼祥是个举足轻重的人物,可以说是核心成员之一。1949年初,毛主席就有意让他出任中国驻苏联大使。王稼祥的妻子驻仲丽曾提到过这件事。毛主席让王稼祥挑个职位:要么当中宣部一把手,要么去苏联当大使。王稼祥琢磨了半天,最后选了驻苏大使的差事。
王稼祥年轻时在莫斯科学习,并在那里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遵义会议之后,他和毛主席、周总理共同组建了三人军事指挥小组,在长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党内和苏联眼中,王稼祥都是担任新中国首任驻苏大使的最佳人选。新中国成立后,他不仅出任了这一重要职位,还兼任外交部副部长,负责处理与东欧等新兴民主国家的外交事务。
王稼祥和朱仲丽这对夫妻被毛主席誉为"模范夫妻",他们的姻缘还是毛主席牵线搭桥的。两人感情深厚,王稼祥对妻子关怀备至。1974年王稼祥离世后,朱仲丽痛不欲生,她曾写信向毛主席求助,但始终没有收到回音。朱仲丽和毛主席的感情到底怎么回事?为什么她寄给主席的信都没回音?王稼祥和毛主席的深厚友谊,始于长征那段艰难岁月。毛主席在过都河后,便开始依靠担架继续长征,而王稼祥在整个长征过程中也一直由担架护送。他和毛主席整天待在一起。晚上他们一块儿露营,聊东聊西,从国家大事聊到家庭琐事。毛主席和王稼祥越来越熟络,借着这个机会,他们深入探讨了江西发生的事情,还有长征路上的种种经历。
在遵义会议期间,他坚定地站在毛主席一边,积极支持他的主张。我赞同毛泽东的看法。在第五次反围剿中,我们损失惨重,个中缘由大家都明白。因此,我建议由毛泽东来指挥红军。王稼祥在关键时刻的一票,让毛泽东思想成为党的核心指导思想,帮助红军渡过难关,为长征胜利铺平了道路。毛主席晚年谈到遵义会议时,特别提到王稼祥的这一票,认为它对中国革命的存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西柏坡会议结束后,党中央决定把首都定在北平,举国上下都在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欢欣鼓舞。会议闭幕次日,毛主席特意与王稼祥进行了会面。毛主席跟王稼祥聊道:"会刚结束,接下来得安排人员调动。你不用回沈阳的东北局了,这边有个重要的活儿要交给你。"
1946年王稼祥被派往北京担任军调部顾问,与毛主席分别已有两三年。如今革命胜利在望,党中央即将迁入北平。毛主席此时特意给他布置任务,这让王稼祥心里直犯嘀咕:究竟会是什么重要的事?毛主席曾经提到:中央有俩任务,想让你挑一个,看你更想干哪个?随后,毛主席语重心长地说道:两个职位都挺关键,一个管宣传,一个驻苏联还兼外交部的二把手。你自己选吧,看你想干哪个。
王稼祥向毛主席提出需要时间思考,毛主席爽快地同意了。经过一番仔细考虑,王稼祥最终决定接下驻苏联大使的职务。他对妻子朱仲丽说:主席派我去苏联当大使,这是对我的看重。我之前在苏联留过学,还在共产国际干过一阵子……朱仲丽完全赞同王稼祥的决定。王稼祥自己也在低声念叨着。国家对我还是放心的……很快,王稼祥就和妻子动身去了苏联……
毛主席对王稼祥评价很高,多次夸他是"立了大功的人"。不光工作上支持,连王稼祥找对象这事,也是毛主席亲自帮忙介绍的。从1938年9月底到11月中旬,中国共产党在延安举行了第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这次会议是中央委员会的扩大会议。朱仲丽是陕甘边区医院的外科大夫,刚满23岁,刚从医学院毕业不久。医院安排她去延安,为六中全会提供医疗保障。她不仅医术过硬,人长得漂亮,举手投足都很有气质,在延安当地算是个名人。某天中午休息时,毛主席正巧碰到军委总支部主任王稼祥,两人边走边聊。没走几步,迎面碰上了朱仲丽,她立刻停下脚步,热情地向毛主席问好。
毛主席一看到朱仲丽,脸上立刻露出了笑容,高兴地说:“嗨,仲丽!”毛主席向王稼祥介绍朱仲丽时,直接说道:稼祥,来,给你介绍个人,这是我老乡,叫朱仲丽。毛主席刚说完,朱仲丽立刻抓住时机,伸出手,爽快地说道:"领导,您好。"王稼祥有点不好意思,赶紧伸出手去和朱仲丽握了握。
毛主席等他们握完手,接着说:俗话说,同乡相遇,难免感伤,尤其在困境中。但我觉得,现在应该改成:老乡见面,大家都开心。你们觉得?王稼祥轻轻点头表示同意。说得对!革命战友在异地碰面,当然开心。王稼祥转头对朱仲丽说道:"小朱,能和你见面真是太好了。"毛主席突然插了一句:小朱,你肯定想不到,这位就是军委总政的王稼祥主任。朱仲丽跟着点头说:“哦,是王主任,明白了。”接着,毛泽东兴致勃勃地向大家提起朱仲丽,对她赞不绝口。听到这番夸奖,朱仲丽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王稼祥回去后,心里一直惦记着朱仲丽,忍不住向毛主席打听她的家庭背景和他们是怎么认识的。毛主席看他这么在意,就开玩笑说:“稼祥,你平时可不常关心女同事,今天怎么突然问起这个了?”王稼祥只是微微一笑,轻声回应道:“我就随口一问!”毛主席一听就明白了,马上对王稼祥表示:朱仲丽目前单身,如果你想见她,可以联系萧劲光,他是她的姐夫。
朱仲丽这边也开始对王稼祥有了兴趣。她早就听说过王稼祥这个人,一直以为军委总政治部主任是个上了年纪的老前辈,结果发现他才三十岁,这让她有点意外。王稼祥长相帅气,自带一种与众不同的魅力。她家世显赫,文化底蕴深厚,再加上曾在苏联深造的经历,难怪军队里的人都对她赞不绝口。与此同时,王稼祥也寄了一封信给萧劲光,他在信中这样写道:“萧劲光:麻烦你在总留守处帮我挑三匹蒙古马,总政这边需要。还有,有空的话,带上你姨妹朱仲丽来我这儿坐坐。
朱仲丽读完信,脸颊瞬间泛红,但她怕被姐姐和姐夫察觉,便故作勉强地应承下来。“非拉上我干嘛,烦死了,你们串门还非得带上我。”王稼祥后来和姐姐一起到了他的住所,这是他们第二次碰面。随着时间推移,两人越来越熟。不过王稼祥工作很忙,下一次见面已经是一个多月后,当时他在医院为中央领导做体检。后来,朱仲芷姐姐也出面帮忙,跟朱仲丽提了这件事。“妹子,王稼祥这人,能力和品德都很出色,在党内也很有声望。你得好好抓住这个机会,别错过了……”
看着姐姐话到嘴边又咽回去,脸上还带着让人捉摸不透的表情,妹妹忍不住追问:“到底啥意思?”朱仲丽一追问,姐姐迟疑了一下,最后还是开口了。这事你还不清楚吧?其实你俩的事是毛主席亲自安排的,已经跟你姐夫通过气了。朱仲丽得知这是毛主席的安排,心里还是有点不安,觉得自己可能不够格配得上王稼祥。她姐姐忍不住笑出声来。"你还在担心这个?谁说不行了?我觉得完全没问题!毛主席不也这么认为吗?要不然他怎么会表达这个意思?"在姐姐姐夫和毛主席的精心安排下,朱仲丽和王稼祥在网球场上碰面并一起打球。这次见面让两人关系迅速升温。朱仲丽还帮王稼祥戒掉了烟瘾,她十分敬佩王稼祥的毅力。两人的感情也因此飞速发展。
1939年3月5日,正值元宵节,他们俩结为夫妻。毛主席对王稼祥表示:"你现在可是咱湖南的女婿了,以后得好好疼咱长沙姑娘。"王稼祥腼腆地应了声,婚后他确实兑现了承诺。他和朱仲丽一直恩爱有加,并肩作战,在革命道路上共同走过了十多个春秋。直到1974年,王稼祥的健康状况急剧恶化,生命垂危……1972年,周恩来在西花厅收到了王稼祥的来信。信中,王稼祥提到自己已经两年没有工作了,希望中央能给他一个重新工作的机会。当时王稼祥的身体状况非常糟糕,肺和胃都有严重问题。不过毛主席考虑到他为国家做出过重要贡献,最终还是批准了他的请求。
在1973年的第十次党代会上,王稼祥重新当选为中央委员,他的党内身份得以恢复。会上,周总理传达了毛主席的指示。王稼祥同志很早就支持我,在教条主义圈子里率先投身革命。他在遵义会议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会后,他进入军事三人小组。这样的老同志,总是检讨自己的不足,从不夸耀自己的贡献,实属罕见。他立下大功,应当尽快安排他重返工作岗位。1974年1月25日,王稼祥因病去世,享年68岁。在他生病期间,妻子朱仲丽一直陪在他身边,不仅包揽了所有家务,还每天为他煎药做饭。尽管朱仲丽悉心照料,王稼祥最终还是离开了。
朱仲丽心情沉重,没过多久,就听说毛主席的健康状况恶化了。他的视力出了问题,看东西很费劲,老毛病还没好,新问题又来了,日子过得挺不容易。朱仲丽对此非常着急,心里特别不安。经过一番内心的挣扎,朱仲丽最终决定提笔给毛主席写了一封信。毛主席,您好,王稼祥同志离世半年了。您还记得之前跟我说的那番话吗?我现在正式请求加入您的医疗团队,希望能日夜照顾您,直到您身体完全康复。恳请您批准。朱仲丽是一位知名的历史人物。她在中国现代史上扮演了重要角色,尤其在文化和社会领域有着深远影响。朱仲丽的一生充满了奋斗与贡献,她的故事激励了无数后人。通过她的努力,许多社会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她的名字也因此被铭记。朱仲丽的事迹不仅展现了她的个人魅力,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风貌。她的影响力延续至今,成为后人学习的榜样。朱仲丽寄给毛主席的信一直没收到回复,她心里越来越着急。既担心主席的身体状况,又觉得自己帮不上忙。可惜那封信最终杳无音信,就像扔进海里一样没了下文。
1976年9月9日深夜,毛主席永远地闭上了双眼。朱仲丽内心悲痛,久久无法平复,她寄出的那封信也始终石沉大海。朱仲丽在晚年并没有停下脚步,她接过王稼祥未竟的工作,尽管年纪大了,依然坚持写作,不仅完成了回忆录,还创作了小说。1982年,她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即使到了七十多岁,她依然全身心投入到创作中,珍惜每一分每一秒。2014年2月8日,朱仲丽在百岁之际因病离世,她的一生充满奋斗与坚持。生前接受采访时,她曾这样表示:王稼祥这人挺大气的,小事从不往心里去,专抓重点。我们俩结婚这么多年,可以拍胸脯说,一次架都没吵过。亲戚朋友都清楚,我们还被毛主席、刘少奇这些领导夸为“模范夫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