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前代回顾:
之所以2022年三月份诞生的天玑8100能够成为神U,除了自身过硬的实力之外,还与当时高通在中端和高端领域的整体拉胯表现有关。
那时候高通的中端只有一款骁龙778G Plus能够应战——这完全就是被碾压的份,就算是搬出骁龙870来也不够打。甚至在跨领域对比中,高通的旗舰骁龙8 Gen1在CPU性能和能效两方面皆完败,其仅在GPU性能方面有明显优势。
就算是2022年五月份全方位条件更优的骁龙8+ Gen1诞生了,天玑8100在CPU中低频场景的能效表现依然优于对方,甚至对比自家老大哥天玑9000也有类似表现!
到了2022年十二月份,迭代新品天玑8200除了常规的 AI、ISP、5G 等特性之提升外,还将制程升级为台积电4nm工艺,并对CPU和GPU进行了全面超频。
这样的结果就是在峰值能效方面拉胯了,最终只能靠着制程工艺的小升级,在中低频场景实现对天玑8100的略微能效超越。这个时候高通的骁龙8 Gen2已发布,所以跨领域对比就别想了,不过对比当时高通的中端处理器还是很强。
但高通不讲武德,三个月后又推出了有着“小8+”之称的骁龙7+ Gen2——完美吃到了旗舰架构的甜点能效红利,同时性能也是准旗舰级的,从而扳回一城。
2,天玑8300 — CPU部分
这次的天玑8300的制程升级为了台积电N4P工艺(拥有更好的漏电控制能力),此外大核的微架构间隔了A710跨代升级为A715,那就先来看一下 A710 架构有何升级。
首先最明显的就是从A78架构之6发射缩减为5发射,可见这代于能效优化方面又更进了一步。前端解码宽度虽然没变,但通过优化获得了更大的结构和更高的精度。
此外这代还迎来了全新的DSU-110,其不仅可以减少CPU集群的漏电,还能通过优化与核心之联系获得更低的延迟。结果就是,A710架构在前代峰值性能位置可减少30%的功耗。
那么 A715 较A710又有哪些改变呢?首先就是直接砍掉了对32位指令集的支持,前端宽度则增至5解码,同时解码器还做了效率提升的相关优化,分支预测也得到了进一步的优化。
此外这代还将 MOP 缓存砍掉了,相关任务被甩给效率更高的指令缓存。事实证明砍掉 MOP 缓存对IPC性能还是有很大影响的,较前代在同峰值性能情况下可减少20%的功耗。
最后的四颗小核这边,应该是重制版的A510架构,但这个影响不太大,因为这个重制版提升非常小(可选配支持32位指令集)。下面就来看一下,第一版的 A510 较A55有哪些提升。
首先就是前代的双发射架构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这代不仅迭代至3发射架构,还将前端宽度增至3解码,后端整数ALU单元也增至3个。同时还优化了分支预测、数据预取等方面的能效表现,并巨幅提高了载入带宽。
这代还支持“合并核心”设计,这对于提高小核的面积效率来说非常重要。总的来说这代小核改变极大,但由于还是顺序架构,性能大幅提升就别想了,重点还是能效优化(20%)。
综合来看,不管是大核架构还是小核架构,重点都是能效优化。由于ARM的PPT成绩有满配缓存系统加持,故实际是达不到那个性能提升幅度的,此外功耗的下降幅度也没有那么大。
所以这代的四颗大核与四颗小核之主频又涨了,不然性能提升会非常有限。同时,“发哥”还给天玑8300堆了4MB的系统缓存,从而优化了CPU和GPU的整体能效。
通过发布会之前的GB6跑分可以知道,天玑8300的CPU整体性能提升幅度为12%左右,符合预期。至于能效优化,发布会也给出了答案——较前代之峰值功耗下降了30%!
3,天玑8300 — GPU部分
这代的GPU架构迭代至Mali-G615,其新增了 Variable Rate Shading(可变速率着色)功能——能通过画面不同区域的重要与否来分配不同着色率,这样就能提升性能或者减少功耗。
例如游戏场景中的动作画面部分是用户注意力所在,于是在 VRS 技术的加持下这部分就会以精细的像素粒度渲染;而在游戏场景不引人注目的背景画面部分,就以较粗的像素粒度渲染,简单来说就是“好钢用在刀刃上”。
ARM 还拿王者荣耀的游戏场景来举例,说是应用这个功能之后,每秒的帧数直接提高了40%!由此可见,这个功能特别适合降低高刷游戏的渲染负载,从而提高游戏体验。
此外,这代还通过执行引擎的重新设计,引进了用于抗锯齿的新型FP16计算单元,并将FMA乘加单元的数量翻了一倍。通过这些微架构的优化,这代GPU的能效提升幅度为15%。
而天玑8300这代GPU还是六核心的规模配置,频率则是巨高的1400MHz——这超频幅度比旗舰芯天玑9300还猛!前代的GPU核心频率为950MHz,结合架构升级的因素,理论GPU峰值性能提升幅度为62%。
发布会上给出的性能升级幅度与理论值基本契合,那么能效表现如何呢?得益于GPU架构的升级,以及新增4MB系统缓存所带来的显著能效优化,在前代峰值性能位置直接降低了55%的功耗!
总结:
这一番梳理下来,除了整体架构的升级之外,就是制程直接用上了和旗舰芯天玑9300一致的N4P工艺,然后又堆了4MB容量的系统缓存——可见“发哥”这代是真舍得堆成本啊!
这样前代CPU峰值能效拉胯的特性这代直接给优化了,所以别看CPU整体性能提升幅度并不太大,实际上却是日常体验更好了(能效提升),同理高负载场景的体验也更好了。
至于GPU性能提升幅度,那就跟频率提升一样恐怖了——GPU峰值性能竟然拉到了接近骁龙8 Gen2的水平!基于这么高的性能上限提升以及这代的能效大优化,日常使用会更舒服。
总体来说,这代的CPU性能就是接近骁龙8+ Gen1的水平,而GPU能效则是接近骁龙8 Gen2的水平。同时整体能效提升很大,日常使用会更加舒服,而峰值功耗也不至于会爆炸。
秋水天长
可惜搭载的手机太少了
wangy
8200z8,一言难尽n。微信小游戏都经常卡,12+256,还有180GB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