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兰古城第二部——跨越千年的李柏文书
到了魏晋时期,楼兰成为西域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从长安出发,古丝绸之路一路西延,到达楼兰时开始分为南北两道。楼兰作为亚欧大陆心脏位置的交通枢纽城镇,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起了重要作用。然而,处在强大的汉帝国、匈奴和周围许多游牧民族国家夹缝中的楼兰,时常面临生存危机,各国也经常为争夺楼兰进行大规模战争。
晋代之后,楼兰突然消失,一个曾经繁华一时的西域重镇,在此后的1500多年里销声匿迹。
楼兰古城出土的《李柏文书》之一,长23厘米,宽27厘米,日本龙谷大学图书馆藏
从公元前176年始见记录,至公元前77年更名为“鄯善”盛极一时。再到4世纪左右突然消失,楼兰留在文献中的历史十分短暂,也留下了许多不解之谜。楼兰什么时候建国,政治制度与中原有什么不一样,信仰什么宗教,楼兰疆域有多大,都城在何处,等等,都已无从考证。文献中记载最多的,只是简单说公元前1世纪时,在汉帝国与匈奴的激烈斗争中楼兰“小国在大国之间,不两属无以自安”,努力维护自己的生存。
公元4世纪最初的20年,在西晋帝国土崩瓦解不久,一支驼队开进罗布泊西岸的海头城。他们从姑臧(今甘肃武威)经敦煌,出阳关一路向西穿越白龙堆沙漠(今甘肃疏勒河以西),沿着西北岸绕过罗布泊,回到了阔别的家乡。城内红柳依依,佛寺里的宝塔巍然矗立,天竺僧人的梵唱远远传来,汇人平常百姓的家中。
忧心忡忡的李柏无心赏玩这繁华的街市,骑着骆驼径直回到自己西域长史官邸。在这个拥有1万4千多人的城里,他是最高军政长官。他已经预感到来自西北方的巨大军事威胁--驻扎在高昌(今吐鲁番)的戊己校尉赵贞。虽然同为张骏帐下边关镇将,但李柏察觉赵贞已有反心,于是在姑臧请示了张骏又匆匆赶回任上,制定突然袭击的计划。为了联合焉耆国(今新疆焉耆回族自治县)和天山一带的鲜卑人,他派出了手下一名严姓参事出使游说。五天之后,李柏又派出第二个使者苻太。在官邸靠墙的一张书桌旁,他给焉耆(国名,今新疆焉耆回族自治县)王龙熙写信,斟酌良久,连着打了两份大同小异的草稿。苻太怀揣着信沿孔雀河(发源于新疆博斯腾湖,海头城就在河下游南岸)直奔高昌,李柏再次陷人等待之中而这两份草稿被他顺手塞进壁橱。这个时候,李柏哪里能够想到,那两份草稿在墙缝中一待就是1584年!
当年李柏的官邸在沧海桑田的迁变之后,仅仅剩下几面断壁残垣,被斯文·赫定称作“三间房”,就是发现了被命名为“李柏文书”的那两份草稿的地方。
查阅中原王朝的史书,发现李柏最初的奇袭计划后来失败了,他本人也差点因此被张骏处死,虽然保全了性命,但是他成为驻扎在楼兰古城的最后一位西域长史。此后,楼兰城数百年来所拥有的繁华和喧嚣都蒸发了,仿佛一夜之间,它的名字从史书上彻底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