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值65亿,潮汕地产大佬捧起的AI卫星公司,冲刺港股IPO

EMBA 2025-02-18 23:40:39

2018年,当陆川带领国星宇航将地产公司冠名的“星河号”卫星送入太空时,这一象征性事件揭开了商业航天与地产资本“联姻”的新纪元。

如今,国星宇航以AI卫星为卖点,成立仅6年的时间创造了估值65亿的“资本神话”,其也于近日正式在港交所递交上市招股书,拟冲刺港股 “商业航天第一股”。

AI+卫星

国星宇航拟赴港IPO

1月27日,成都国星宇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一下简称“国星宇航”)正式递表港交所主板,拟冲刺港股“商业航天第一股”,国泰君安国际为独家保荐人。

公开资料显示,国星宇航于2018年5月,是一家以商业航天和人工智能为核心技术的商业卫星研发商。公司以商业航天和人工智能为核心技术,致力商业卫星星座建设,构建天地一体化AI基础设施,面向全球提供广泛覆盖、低成本、低门槛的商业化星基解决方案与天基智算服务。

与传统卫星企业不同,国星宇航核心产品分为两类,一是AI应用卫星:搭载AI载荷,实现星上数据实时分析与处理,提升遥感效率;二是AI智算卫星,利用太空边缘计算技术,为地面及飞行器提供算力支持,推动“天数天算”(太空数据在轨处理)。

按2023年年收入计算,国星宇航在从事卫星相关业务的中国民营商业航天企业中排名第八,市场份额为1.9%。

国星宇航在 AI 卫星领域确实取得了一定成就,自成立以来,国星宇航成功开发了多颗AI有效载荷及应用卫星,验证了太空复杂环境下的AI技术应用能力,并收集了大量卫星遥感数据,广泛应用于各行业。截至2025年1月,国星宇航已自主开发6颗AI有效载荷、4颗AI应用卫星及4颗AI智算卫星,并与合作伙伴共同完成13项太空任务。其2024年发射的XSD-15卫星成功验证全球首个太空在轨AI大模型,标志着天地一体化算力网络的重大突破。

6年融资超10亿

获潮汕地产大佬力挺

国星宇航创始人、董事长陆川是一名四川80后,现年41岁,他是正高级工程师,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的入选者,拥有近 20 年的人工智能、航天及通信工程研究经验。

2018 年陆川创业成立国星宇航,彼时正值国内商业航天领域投资热度最高的一年。在国星宇航成立仅5个月后,2018年10月,其研制的设计研制的型号为Scorpio-1 的“星河号”卫星发射成功,据悉,“星河号”既是四川省首颗自研商用卫星,同时也是全球首个商业AI星座“星时代”的首星。该卫星的取名来自国星宇航的投资方星河创投——该机构正是由潮汕地产大佬黄楚龙创办的星河控股集团旗下基金管理品牌。

招股书披露,成立6年来,国星宇航获得了多轮融资,融资总额超过10亿元,背后投资方阵容也颇为豪华,深创投、万科集团等众多资本纷纷入局,其投后估值也从最早的9500万元,增长到截至2024年末的逾65亿元。

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公司创始人陆川通过北京星融宇航和北京新时代空间,合计占国星宇航总股本的比例约为33.58%,是公司的第一大股东;紧随其后,盛希泰博士通过无锡国星基金、洪泰工业化、洪泰酷娱合计持股约11.84%,是第二大股东;此外,黄楚龙的星河产业集团持股约10.01%,是第三大股东,其中,星河控股集团全资持有星河产业集团,因此星河控股集团创始人、董事长黄楚龙直接或间接持有国星宇航10.01%的股份。值得一提的是,星河产业集团是国星宇航的早期投资方。

地产大佬黄楚龙也有航天梦

星河控股集团董事长黄楚龙,普宁市东埔村人,在深圳地产界被称为“龙哥”。上世纪80年代,黄楚龙来到深圳闯荡,经过自己的打拼,从一名普通的泥瓦匠成为了地产大亨。

据悉,黄楚龙一手创办的星河控股集团目前是国内大型综合性投资集团,旗下现有地产、金融、置业、产业四大集团。公司没未上市,他一度被称为深圳的“隐形富豪”。2024年,黄楚龙凭借13亿美元(约合95亿人民币)的身家跻身福布斯全球亿万富豪榜。

建筑工出身的黄楚龙,对商业航天领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据报道,2018年11月“星河号”卫星成功上天,是黄楚龙此生最引以为傲的事情之一,据说,当初黄楚龙儿子婚礼的主宴会厅现场画面,也是通过卫星信号传送。黄老板对卫星的偏爱可见一斑。

黄楚龙搞卫星,时间可追溯至2018年7月底。由黄楚龙持股54.75%的成都电科星河创业投资中心(有限合伙)(简称“成都电科星河”)首次出现在国星宇航的股东序列中。

两个月后,星河产业集团、电子科技大学和深创投三方共同完成了国星宇航的天使轮,融资额高达数千万元。

2018年10月29日,“星河号”卫星的成功发射,给黄楚龙打了一针“兴奋剂”。他开始不断加码布局商业航天领域。

2019年2月28日,星河控股集团与电子科技大学联合设立的电子科技大学卫星产业技术研究院正式成立,黄楚龙也亲自出席揭牌仪式。这在当时也被看作是星河集团在商业航天领域的重大布局。

2020年疫情期间,星河集团又领投了国星宇航1.5亿元的A+轮融资。

黄楚龙不仅投资了国星宇航,还在商业航天产业链的其他关键环节进行了布局。例如,星河集团旗下的电科星河曾跟投天仪研究院和星际荣耀等企业的融资。这些投资覆盖了卫星研发、制造、运营以及火箭发射等多个领域。

对于这样一位地产大鳄“跨界”商业航天,不免让外界议论,认为是试图通过航天赛道完成从“土地红利”到“太空红利”的转型布局。对此,2020年,时任星河创投的CEO阎镜予曾表示商业航天的赛道非常宽广,同时门槛很高,赛道上的优秀项目有限,因此适合布局。

亏损持续扩大

盈利难题凸显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有如黄楚龙这般财大气粗的投资者力挺,但从具体的经营数据上看,国星宇航依然面临不小的风险挑战。

从营收数据来看,2022年、2023年以及2024年前三季度,国星宇航的收入分别为1.77亿元、5.08亿元以及2.37亿元,呈现出一定的增长态势。但令人担忧的是,同期的净亏损却在不断扩大,分别为 0.91 亿元、1.39 亿元和 2.14 亿元,2022 - 2024 年前三季度累计亏损已超 4.4 亿元。

对于持续亏损的原因,公司方面表示:“我们的亏损状况主要是由于以下因素的综合影响,一是卫星及相关服务的毛利率波动;二是相对较高的研发开支及一般行政开支。”

国星宇航毛利率波动确实较大。数据显示,2022年、2023年以及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星基解决方案的毛利率分别为18.1%、12.4%以及31.4%;同期卫星及相关服务的毛利率分别为32.2%、-107.1%、-7.3%。

来源于国星宇航招股书

毛利率波动较大的原因,公司表示“主要受到向客户出售卫星产生较高生产成本影响,由于我们处于获取客户的早期阶段”,此外,“使用航天级元件作为卫星材料,支付发射服务提供商的大量发射成本”等也是对应原因之一。

此外,在业务构成上,国星宇航也存在业务模式相对单一的问题,其收入主要依赖星基解决方案业务,2022 - 2024 年前三季度分别贡献了 58%、90.7% 和 81.5% 的收入,业务模式相对单一。

来源:福布斯中国、创业最前线、有连云、南方都市报、乐居财经、天下潮商等

0 阅读:1
EMBA

EMBA

聚焦EMBA企业家、投资人等精英人士,商学院学习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