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构图之美,叫对称美。
但说到对称,估计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都是左右的对称。
比如之前《编读往来》时聊过的这种。
但是,问题来了。
1.拍对称只看左右吗?
2.拍对称只用广角吗?
来,聊聊我的看法。
前两天人民大会堂开放,网上搜罗了一下照片,感觉这里的建筑由里到外,都展现着极致的对称之美。
于是,约了门票带着手机就去了。
果不其然,一进大门,中央大厅,就是非常经典的对称场景。
线条的发散性很强,拍摄没有任何难度:
让人站在居中的位置,使用超广(可以看参数,用了15mm),线条的发散性就非常大。
但是,只能这样拍吗?
未必。
不知你是否注意到天顶上的吊灯。事实上,它与人,其实也在位置上形成对称。
于是,还是这个中央大厅,把拍摄对象留在一楼,我来到二楼。
切换长焦拍摄:
相比上一种拍摄线条的发散性对称,这种构图拍出来压缩感更强,左右的对称依旧保留,但是因为加入了人与灯的上下对称,构图会显得更为丰满。
所以,当你遇到一个有“典型”对称性的场景的时候,不要只观察左右而忽略上下。
我过说,人是一张照片的变量,那么,在人顶之上,再为其寻找到一个呼应,照片就会更出彩。
比如大会堂的5000人宴会厅,顶棚的灯饰我觉得真是美极了,手机拉长焦你们看下,真的艺术。
但是,因为拉有围栏,进入不到场内,所以,只能用广角来拍摄人与其的合影。
结果你也看到了,广角之下,照片线条的表现力更强,张力十足,但细节不足。
所以,我又等了等,正好场内有工人在施工,待其走到灯下,中长焦拍了一张:
虽然不算十分对称,但那种对应感,你应该能够感受得到。
不难发现,对待线条,使用长焦和广角呈现出来的,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视觉感受。
一处楼梯,因为建筑的上部没有什么出彩的东西值得拍摄,所以选择使用广角,这样,就让线条的扩散撑起整幅画面:
而在万人大礼堂,礼堂的过道上人比较多,拍出来比较拥挤,扭头一看,这个出口的过道着实不错。
两侧的看台正好形成一个夹角,是不是也有上一张的线条扩散感?
但是,我看到顶棚上的灯饰比较突出后,选择了使用中长焦。那么你会发现,在线条之外,顶灯和人的对应,会被突出放大。
所以,当你下次拍摄对称构图的时候,不要把眼界都局限于左右,上下的元素,其实也是决定构图手法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