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位平台期

星话大白 2024-05-07 20:00:25

我每周日会在“大白话时事”公众号发起“新冠感染情况”投票,统计读者群体的新冠感染比例。

5月5日,7天新增感染比例为3.2%,比起上周有所反弹,跟前两周数据持平。

这也比较正常,毕竟我们刚经历五一假期,大范围人员流动,还是对疫情数据会有一些影响。

但考虑到去年国庆都没有带来新一波疫情,预计这次五一应该也不会带来新一波疫情爆发,因为距离上一波疫情还比较近。

疫情是否爆发,更多还是得看人群整体抗体浓度,以及新冠变异程度。

总体来说,当前整体还是处于一个低位平台期,已经结束快速下降阶段,开始在一个低位平台去震荡筑底。

再来看澳门的数据,也处于一个缓降阶段。

澳门当前这个低位平台期,比起去年11月的低谷期仍然还是高很多。

香港的疫情数据,当前也是在一个低位平台期,虽然没有进一步攀升,但仍然也比去年11月低谷期要高很多。

从香港和澳门的数据看,当前是还没有完全进入低谷期,有点像是去年8月的状态。

虽然感染数据下降了,但并没有很低。

这个五一假期,我是没有出去玩,带着老婆小孩回老家山区里。

过去这半年,老家农村的疫情整体是一直处于低发态势,本身农村并不大,如果有大量发烧,大家一下子就会知道。

所以,可以确定的是,大规模人口集中的一线城市,感染概率是远比农村高。

每一波疫情,基本也是一线城市先爆发,然后才是二三线城市,再往后才是到县城、乡镇。

越往后,疫情的严重程度是有递减效应。

要不是老婆要上班,小孩也在读幼儿园,我都想长期搬回农村住算了。

另外,之前也跟大家提到过,我之所以这么认真去防护,是因为我无法承受万一得了脑雾之类长新冠的风险。

这里也搬运一篇今年2月22日就发表在《自然》子刊上的论文。

标题是《长新冠相关认知障碍患者的血脑屏障破坏和持续全身炎症》

这个3月国内也有报道。

该报道提到,这篇论文的研究团队发现,新冠感染破坏了患者的血脑屏障,在急性感染患者以及发生脑雾的长新冠患者中,都可以发现血脑屏障功能障碍。研究认为,持续的全身炎症和血脑屏障功能障碍是长新冠脑雾患者的关键特征。

其实最早该研究团队是为了研究新冠感染后,嗅觉失灵的问题,结果发现很多患者并没有完全康复,仍然有长新冠,其中包括脑雾,也就是认知障碍,这刚好也是该研究团队的研究方向,于是该团队就从研究嗅觉失灵,转向对长新冠引发脑雾的神经学机制的研究,于是就有了这篇论文。

在本次研究中,研究人员招募了10名新冠康复者、11名长新冠患者和11名长新冠脑雾患者(部分受试者报告嗅觉丧失或/和认知障碍),对血脑屏障进行了可视化分析。动态对比增强MRI成像显示,长新冠脑雾患者的全脑渗漏显著增加,区域分析显示患者的左右颞叶和额叶皮层的血脑屏障通透性显著增加。

所以,可以很明确的是,长新冠导致的脑雾,绝非什么“心理因素”导致的主观影响,而是已经对客观大脑结构产生了某种变化影响。

2022年底,某专家把长新冠简单归咎于“心理作用”,是严重误导民众的行为,影响很坏。

单单我读者里,就有人跟我反映,他有了长新冠后,出现严重乏力、脑雾,但家人听信了专家的言论,认为他只是“心理因素”,是矫情,是懒,这种家人的不理解,让他感到更加痛苦。

而且长新冠并不单单只是呼吸道疾病,而是一种会攻击全身的病毒,会攻破血脑屏障,也会引发持续的全身炎症。哪怕我们感染新冠病毒后,结束急性感染期转阴之后,但新冠病毒仍然会在人体组织器官里存活,这可能是各种五花八门长新冠的原因所在。

其实包括感染新冠病毒后,新冠对大脑的影响,不单单会引发脑雾,还会引发植物神经紊乱,这会增加人们焦虑倾向,容易出现类似焦虑症的躯体症状,这很容易被当做是焦虑症。也会影响到心率异常等等,包括其他一些失眠、嗜睡等问题,可能也都跟大脑被新冠感染后这种结构变化有关。

这是客观影响,而非人们主观的心理因素、自我暗示能导致的结果。

我们医学界需要去客观研究长新冠的形成原理,才能比较好的有针对性去给长新冠患者治疗,让更多长新冠患者免于病痛折磨。

而不是像现在这样,把脑袋扎进沙子里,闭上眼睛就感觉新冠不存在了,这是对广大民众健康的不负责任。

本文作者:星话大白。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