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伯守着一亩荒地不卖,堂哥气得跪下,拆迁队挖出三尊青铜鼎!

爱吃瓜的夜夜 2025-01-11 14:30:35

在拆迁大潮中,有人一夜暴富,有人含恨离场。可谁又能想到,一个固执的老人,一块看似毫无价值的荒地,却藏着一个惊天的秘密?

我叫王建国,今年45岁,是江北县供销社的一名普通职员。说起我们村这次拆迁的事,就不得不提我那个犟脾气的大伯王长贵。

大伯今年70岁,一辈子种地。说他犟,那是真犟。村里人背后都说他是个”倔老头”。这不,最近村里要建工业园区,每家每户的地都要征收。按政府给的补偿标准,每亩地能拿到80万。可我这位大伯,就是死活不肯把自家那块荒地卖掉。

那块地位于村东头,不过一亩大小。说是地,其实就是一块常年荒芜的薄田。搁在平时,村里人都不愿意看它一眼。可这会儿,这块地可真成了众人眼中的香饽饽。

堂哥王明是县政府机关的公务员,知道消息最快。他第一个跑来劝大伯:“爸,这地荒着也是荒着,80万买一亩地,这可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咱们村谁不想着赶紧签字拿钱?”

可大伯听了这话,就跟炸了毛似的,一拍桌子站起来:“这地是祖宗留下的!咱王家世代务农,就靠这一亩薄田传家。钱再多也不能卖!”

这话传出去,村里人都笑话大伯是个傻子。有人说他不识时务,有人说他是老糊涂了。可我总觉得事情没这么简单。

记得20年前,我还在上初中。那会儿村里人都觉得那块地种啥啥不长,劝大伯把地卖了。可大伯却像护着宝贝似的,每年清明都要在地头摆上贡品,磕头祭拜。

堂哥是个急性子,见劝说不动老爷子,干脆把事情捅到了族里。族老爷子们坐在祠堂,一个个轮番上阵做大伯的思想工作。大伯就是不松口,急得堂哥直跺脚。

事情闹到后来,媒体都来了。记者拍了照片,在报纸上把大伯说成是”钉子户”。大伯看了报纸,也不生气,收拾了点简单的家当,直接搬到地头那个草棚子里住下了。

拆迁办给出最后通牒那天,堂哥带着一家老小来到地头。他二话不说,“扑通”一声跪在大伯面前:“爸,求求你了!一家人就指着这笔钱翻身。您就别再固执了!”

那天晚上,村里放羊的老张说看见大伯在地里挖坑。这事传出去,村里人更觉得大伯是真的疯了。

第二天一早,挖掘机开进了村。眼看着铁臂就要挖下去,突然有人喊了一声:“停!地下有东西!”

考古队很快就来了。领队的专家蹲在坑边,小心翼翼地刷土。就见青铜的光泽在阳光下闪闪发亮,那是三尊保存完好的战国青铜鼎!

这下可捅了马蜂窝。区里、市里的领导都惊动了。专家组很快确认,这里是一处重要的战国古墓群遗址。

大伯这时才道出实情。原来咱们王家祖上是专门看护这片墓地的世家。爷爷临终前把这个秘密告诉了大伯,让他一定要守住这块地,等到该现世的时候自然会有分晓。

文物部门很快认定这是国家一级文物。政府不但给了大伯500万的奖励,还把这片地辟成了文物保护区。堂哥知道真相后,当场就给大伯跪下认错。

这事过去快一年了。现在村里人见了大伯,都尊称他一声”王老爷子”。那块地上建起了博物馆,大伯还被聘为义务讲解员。每天都有游客来听他讲那些古老的传说。

那么大家觉得,在暴富的诱惑面前,大伯守着这块荒地的执着,到底是愚昧还是大智若愚?当我们嘲笑那些守着祖产不放的老人时,是否想过他们的坚持背后,或许藏着我们不曾知道的秘密?

0 阅读:0
爱吃瓜的夜夜

爱吃瓜的夜夜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