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骗局曝光:不用转账、也不用输密码,打个电话就能轻松实施诈骗

墨舞青云之上 2024-11-26 20:56:37

声明:本文皆有官方可靠信息来源,已赘述在文章末尾。

前言

“屏幕共享”把钱包掏空

骗子的手法越来越高端,很多时候让我们难以防范,以前骗子可能会果断出击,现在的骗子则是采用“迂回战术”。

一名12岁的初中生小江(化名)在一个二手APP和社交平台上出售自己的物品,有个陌生人联系他表示想购买小江出售的物品。

而小江也没有多想,便和这个陌生人沟通起来,这个陌生人之后冒充二手APP的客服人员,以未成年人无法交易为由,要求小江换绑账号。

既然是未成年人了,小江肯定是没有自己的账号,小江的手机以及里面的微信银行的实名认证都是家人的。

在这个过程中,这个陌生人诱导小江打开共享屏幕,泄露家人的微信、支付宝和银行等重要财务信息。

后来,这个陌生人骗小江说他的账号有高风险,需要充值才能解除,小江信以为真,转了3000元过去,结果对方消失不见了,等小江反应过来,发现自己被骗了,赶紧报了警。

Face Time视频通话

5月15日,黄女士接到一个陌生的Face Time视频通话,对方自称是某短视频平台的官方客服,说黄女士的账号涉嫌违规,需要关闭直播会员,不然会影响她的个人征信。

黄女士一听,立刻紧张起来,连忙问怎么关闭,对方说需要她下载一个软件,这个软件里面有屏幕共享功能,他们会通过这个软件来指导她操作。

黄女士按照对方的要求下载软件并开启了屏幕共享功能后,对方发来了一个链接,说点击这个链接就能关闭直播会员。

黄女士点击链接后,对方又称需要黄女士提供银行卡信息,说会把扣除的费用返还到银行卡里面。

就这样,黄女士在对方的一步步诱导下进行操作,而这时她银行卡绑定的手机号收到好几条银行发来的转账信息,但黄女士并没有太在意。

整个过程将近两个小时,直到黄女士看到手机里的银行短信提醒,称她的银行卡里1.4万元被分批转走,黄女士意识到被骗,于是赶紧报警。

骗子通过各种渠道获取你的个人信息,然后冒充公检法、银行、电商平台、快递公司等工作人员或客服人员,以你的个人信息泄露、账户异常等理由和你取得联系。

可以理解为骗子不打无准备的仗,只要骗子将电话打到你的手机上,就证明你的信息对方已经知道个七七八八了。

在成功取得信任之后,骗子以各种理由让你下载一款具有屏幕共享功能的软件并开启屏幕共享功能。

一旦开启了屏幕共享功能,我们在手机上的所有操作,骗子在电脑上都能看到,包括输入的支付密码和收到的短信验证码等。

骗子在看到你输入的支付密码或收到的短信验证码后,就会迅速进行转账操作,将你的钱财转走。

骗局不断更新

从近期发生的这些骗局中,我们不难发现现在被骗的受众人群已经从老年人转移到中年人以及年轻人身上了。

以前的的信息普及没有那么好,也没有网络这个概念,骗子想要骗钱,只能在附近的村庄蹲点,发现家中只有老人,没有年轻人后就会出手,打着卖保险或者卖家电的旗号骗钱。

随着时代的发展,骗子的骗钱手法也在不断升级,特别是有了网络之后,骗子变得更加猖狂了。

在手机的另一边精心“包装”一番,打造一些很有钱的深情人设,用一些花言巧语来哄骗那些男生或者女生心甘情愿的为它花钱。

然而手机另一边的,是男是女是人是鬼都尚且分辨不清,而这个阶段大多数被骗钱的基本上是中年人。

到现在微信上卖茶叶女孩的那个骗局还记忆犹新,先是聊聊天增进感情,暗中铺垫自己是卖茶叶,过段时间后便以自己爷爷住院需要治疗费用为由,让对方买她的茶叶。

而这个茶叶他们会经过“包装”,摇身变成800一克的金贵茶叶,诱骗对面的人购买。

之后随着多个普法栏目的播出,家中子女的日日劝告,让很多中年人和老年人提高了警惕心理,骗子发现这两个年龄段的人都不好骗了,于是骗子更换了“羔羊”,开始对年轻人下手。

新时代的年轻人有独立的思想,已经熟知大多骗子的惯用伎俩,以前的老套路根本不管用,所以骗子就利用年轻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理,更换了骗人手法。

可以看出,新型骗局所针对的是年轻一代的人,很多老年人并不会玩智能手机,根本不存在屏幕共享这个功能。

骗子正是利用了这几点,将大家拉入了骗局之中,从和骗子沟通的那一秒开始,骗子就已经在实施他的犯罪行为了。

如何预防警惕

当我们遇到陌生电话、短信、链接等的时候,一定要保持警惕,不要轻易相信对方的话术,更不要随意点击链接或下载软件。

正规的平台或机构在核实或解决问题时,不会和用户进行屏幕共享,如果有人要求下载软件进行屏幕共享,一定要坚决拒绝。

同时要保管好自己的个人信息,不要随意透露给陌生人,如果遇到可疑情况或被骗,一定要及时报警,以便警方及时介入调查处理。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