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公司 The Butterfly Effect 开发的 Manus AI 自称是一款突破性的“自主智能体”AI 平台,旨在弥合**“思考”与“行动”之间的鸿沟**。与 ChatGPT 或 Gemini 等传统 AI 助手不同,Manus 并不依赖用户的持续输入,而是能够自主决策。

理论上,这意味着它可以自主执行复杂的多步骤任务,如预订航班、购房,甚至开发游戏,而无需人类的持续干预。但它真的能如宣传所说的那样运行吗?
初期热潮:独家邀请与高额炒作Manus AI 于 2025 年 3 月初发布,迅速引发关注。短短几天内,其 Discord 服务器成员数突破 13.8 万,而在中国的二手交易平台上,邀请码甚至被炒至上千美元。
一些 AI 早期使用者和行业影响者更是推波助澜,将 Manus 视为 AI 领域的重大突破。Manus 的研究负责人季一超(Yichao “Peak” Ji)甚至声称,该平台在 AI 助手的关键基准测试中,“超越了 OpenAI 的 Deep Research 模型”**。
此外,Manus AI 还宣称具备多个雄心勃勃的应用场景:✅ 房地产推荐 – 声称可综合犯罪率、通勤时间等因素挑选最佳住房。✅ 软件开发 – 承诺可以从零自动生成网站并处理服务器托管问题。✅ 招聘筛选 – 号称能基于劳动力市场趋势筛选简历,并选出最佳候选人。
然而,随着越来越多的用户获得访问权限,Manus AI 似乎并没有达到人们的预期。
现实检验:Manus AI 真的好用吗?尽管最初的炒作声势浩大,但许多测试用户报告了严重的性能问题。
用户普遍反馈的关键问题问题
描述
频繁出错
系统经常崩溃,或陷入死循环
基础任务困难
订餐、订票、预约等常见任务 经常失败
事实错误
提供错误信息,且不引用来源
无效链接
搜索航班或服务时返回过时或无效链接
科技媒体 TechCrunch 记者 Kyle Wiggers 亲身体验了 Manus AI 的问题。当他要求 Manus 下单一份炸鸡三明治时,AI 直接崩溃。当他尝试预订一张从纽约到日本的商务舱机票时,AI 仅提供了一些航空公司官网链接,其中一些甚至无法访问。
Manus AI 为什么能迅速走红?尽管问题重重,Manus AI 仍在短时间内引起轰动,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 “限量邀请”制造稀缺感
仅限少数用户内测,使邀请码成为抢手资源,引发市场炒作。2️⃣ 媒体与 KOL 造势
中国科技媒体大肆报道,将其描述为“AI 领域的巨大突破”。一些 AI 影响者更是夸大其词,助长了市场热情。3️⃣ 与行业巨头的对比
部分社交媒体用户将 Manus 与中国知名 AI 公司 DeepSeek 相提并论。但 The Butterfly Effect 并未开发自己的 AI 模型,而是主要调整现有 AI(如 Anthropic 的 Claude 或阿里巴巴的 Qwen)。更深层次的问题:我们真的准备好迎接自主 AI 了吗?Manus AI 的种种问题,反映出一个更大的现实:我们真的站在完全自主 AI 的门槛上了吗?
一个 AI 能够独立决策并执行复杂任务 听起来令人兴奋,但也带来了伦理与监管上的挑战。如果 AI 误操作,导致用户损失,例如订购一张不可退款的错误机票,责任该由谁承担?
Manus AI 的未来走向?The Butterfly Effect 已承认 Manus 存在缺陷,并表示正在扩大算力、修复用户反馈的 Bug。但这个 AI 能否真正兑现其宏伟承诺,仍是未知数。
目前来看,Manus AI 更像是一个关于 AI 自主性的实验,远未成为“游戏规则改变者”。
那么,你愿意尝试像 Manus 这样的 AI 吗?还是认为我们距离真正的自主 AI 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