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刷《庆余年1》看到牛栏街的刺杀,滕梓荆为保范闲舍身就义这段还是意难平,何其悲壮!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74a155142bab68df67c7428360e38df1.jpg)
滕梓荆的一生都被一个“义”字困住,因为路见不平帮助那对夫妇,他就进入一个局,而布局之人能赌赢的唯一筹码就是他心中的义。也因为这个“义”让他认识了此生的挚友范闲,同时也失去了生命。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69ce6febf10f1936f202de15f9ec5e87.jpg)
范闲用一个现代人的思维去质问朱格大人为何释放杀人凶手的时候,朱格是这样回答他
兵部急报,北境诸军已在紧急部署,国战一触即发,此次对北齐之战,谋划已久,但开战时机,必须由我方掌控。
程巨树是北齐高手,如果万一死在庆国,这就是一个完美的政治借口,万一北齐以此进军开战,就会乱了庆国的大计。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71246d1dc33a296a3a7cbbe5d09e36e9.jpg)
而更加具有诱惑条件的是,如果庆国能护程巨树周全,还有可能得到北齐的军事部署密事,当然这个有赌的成分在里面,但是这场赌对庆国来说几乎没有耗费什么筹码,唯一不公的就是滕梓荆的性命。
(后续朱格大人的角色发展不在这个讨论范围内,我只是就这一点展开自己的理解)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11db50163cb48beabaae85f5c39d3e1d.jpg)
那么这里就有一个引人深思的讨论点:
朱格的意思很明确,作为庆国人,就应该以庆国的大局为先。
范闲感慨激昂的质问朱格,如果需要无辜者性命来交换,要这大局有何用?
庆国的法律制度电视剧里没有细说,所以我们不知道权贵与百姓之间是否遵循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的道理,不过按照范闲如此愤愤不平,我猜想应该是。
所以范闲的出发点是公平,那朱格的出发点是庆国利益,我们再细化一点。
========================
大战一触即发,十多万将士的性命与滕梓荆的性命,哪个更重要?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战争中信息尤为重要,特别是古代通讯设备不发达的情况下,北齐抛出的这个条件还是具有很大的诱惑作用。
朱格没有错,庆国的战败也意味着庆国百姓的生存。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8ab0268f6ef8888d6033d4e6f9c3000c.jpg)
范闲也没有错,滕梓荆不是一个简单的护卫,他更是一个孩子的父亲,一个女人的丈夫,一个家庭的希望,凉了民心,就是动了根基。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8ed9d835afdc5316c470ea60a58b6f32.jpg)
都有道理,只是出发点不同。
这样看来,朱格与范闲的思想碰撞并不是因为一个现代,一个古代,而是生而为人,这样的抉择在每个世纪都会发生,大义与小义不能两全,出发点不同,矛盾在所难免。只是电视剧故意将源头指向了一个社会体制的不公。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拯救大兵瑞恩》,二战诺曼底登陆后,瑞恩家4名于前线参战的儿子中,除小儿子二等兵詹姆斯·瑞恩仍下落不明外,其他3个儿子皆已战死。美国陆军参谋长马歇尔得知此事后出于人道考量,特令前线组织一支8人小队进行搜救。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2ad1e72c09bd355baa0680abd53d9f48.jpg)
这样的安排导致了6个家庭失去了儿子,丈夫,值得吗?
有人说不值得,但是有人说这样鼓舞了军队,让人明白牺牲的意义,不能用划算来衡量,还是因为出发点不同。
其实我觉得这个事情没有那么复杂,主要的还是当事人与局外人的差别,就像这个世界从来没有感同身受这个说法一样,痛苦的根源在于这个事情有没有发生在自己身上,或者这个事情什么时候会发生。如果没有,那么大部分会从大局考虑,如果有,那就是自身了。
但是,我们也尊重个人的信仰问题,有时候信仰的力量也是能抵抗七情六欲的。
这个只是个人看剧的一种猜想,接受合理的探讨,但是不要过于的偏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