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想到,这位被誉为"陈道明之后再无康熙"的演员,最初演戏竟然只是为了赚钱?
2001年,《康熙王朝》这部投资仅2000多万的剧集,却让央视下了一个惊人的赌注:3580万买下版权。
在那个年代,这简直就是一场豪赌。
陈道明"在位"的短短二十多天,就让央视狂揽过亿收益。这个数据放在现在可能不算什么,但在2001年,绝对是个了不起的成绩。
但有意思的是,越是走红,陈道明反而越不把自己当回事。在片场,他有两个出了名的"怪癖":一个是爱临场发挥,现场改戏;另一个是从不脱下戏服。
说到改戏,最经典的要数"训斥大阿哥"那场戏。原本剧本写的是康熙指着大阿哥骂完后剧烈咳嗽,表现愤怒。但陈道明临场来了灵感,先给了大阿哥一巴掌,紧接着又给了自己一巴掌。
这一即兴发挥,直接把导演和其他演员都整懵了。但细品这处改动,简直绝了!一个巴掌打在儿子脸上,是君王的震怒;一个巴掌打在自己脸上,是父亲的自责。
至于不脱戏服这事,更是让剧组哭笑不得。为了时刻保持帝王气度,陈道明走到哪儿都穿着龙袍,就跟焊在身上似的。
网友还专门给他编了个段子:就算上厕所也得穿龙袍。
有人说他这是矫情,是摆架子。但真相恰恰相反,正是因为他不把自己当回事,才会这么专注于角色本身。在他眼里,哪有什么陈道明?有的只是一个需要被演活的康熙皇帝。
这种态度,在如今的娱乐圈里简直太难得了。
《康熙王朝》的成功不是偶然。它证明了一个道理:越是不把自己当回事的人,反而越容易成就大事。这就是陈道明,一个用实力让"不把自己当回事"变成本事的人。
这份成功,不止是收视率和票房,更是对一个演员专业精神的最好褒奖。而这,恰恰印证了陈道明常说的那句话:"我只是个戏子。
"多么朴实的话语,却道出了最深刻的道理。
你说,一个人该有多不把自己当回事,才会把"我只是个戏子"这句话挂在嘴边?
1971年,年少的陈道明根本没想那么多。在他眼里,演戏就是个"赚外快"的营生。那年,他稀里糊涂地被天津人民艺术剧院相中了,但说实话,他压根没在乎。
要说多励志?不存在的。
刚进剧院的七年,陈道明连句像样的台词都没有,就是个跑龙套的。但有意思的是,这位后来的影帝,对这段经历一点都不介意。
可就是这种"得过且过"的日子,反而让他良心不安了。
他开始琢磨:反正闲着也是闲着,不如琢磨琢磨这门手艺,没准还能多赚点?就这样,一个为了"多赚钱"的念头,却阴差阳错地把他带到了另一个世界。
谁能想到,这一研究,他就彻底栽了。站在舞台上的感觉,像毒药一样让他上瘾。那种沉浸在角色中的感觉,那种被聚光灯照耀的时刻,让他找到了前所未有的满足感。
后来,他考上了中央戏曲学院。说来也怪,明明演技在学校里突飞猛进,可就是没人发现他的闪光点。但陈道明依旧不急不躁,就像个默默等待绽放的种子。
有人说,这是命运的捉弄。可我觉得,这恰恰是最好的安排。正是这段"无人问津"的岁月,让陈道明懂得了:演员这行当,真不是靠装腔作势能混下去的。
再后来,当《末代皇帝》找上门时,陈道明已经完全变了个人。那个当初只为赚钱的少年,变成了一个痴迷于表演艺术的"戏子"。
多讽刺啊,当他终于不把自己当回事的时候,反而收获了最珍贵的礼物 - 对表演的真挚热爱。
这大概就是陈道明的魅力所在:不是因为多了什么,而是因为少了那些不必要的包袱。当一个人能真诚地说出"我只是个戏子"的时候,他已经在这条路上走得足够远了。
说起陈道明的演戏"怪癖",圈内人都竖起大拇指。
这位老戏骨有两个出了名的习惯:爱临场改戏,还有就是演戏时绝不脱戏服。这么任性的演员,放在如今的快餐娱乐圈,怕是早就被骂得体无完肤了。
但陈道明就是陈道明,他从不在乎别人怎么说。
还记得《康熙王朝》里"训斥大阿哥"那场戏吗?原本剧本写的是康熙指着大阿哥破口大骂,再来个剧烈咳嗽,表现皇帝的愤怒。
结果陈道明临场来了灵感,直接给了大阿哥一巴掌,紧接着又给了自己一巴掌。
当时片场所有人都懵了。
但导演第一个反应过来,拍手叫绝。这哪是在演戏?简直是在演活一个真实的父亲!打儿子,是皇帝的威严;打自己,是父亲的自责。
一个"子不教,父之过",被他演绎得淋漓尽致。
《庆余年》里也有个经典场景。剧本原定是庆帝看到范闲逼得庄墨韩吐血后,要慌慌张张喊"快宣太医"。但陈道明觉得不对劲。
庆帝是谁?那可是个冷血、狠辣、多疑又霸道的主。怎么可能因为一个小小的外国使臣就慌了神?于是他直接不说台词,留下一个意味深长的笑容就走了,把所有慌乱的情绪都留给了太监来表现。
高!实在是高!
至于不脱戏服这事,更是让人又敬又怕。为了演好康熙,他的龙袍简直像是焊在身上一样,走到哪儿穿到哪儿。就为了时刻保持帝王的气场。
有人说这是矫情,是不尊重别人。可你仔细想想,一个真正把自己当回事的演员,会这么不顾形象吗?
恰恰相反,正是因为他完全不在乎别人的眼光,才能把所有精力都放在角色身上。在他眼里,哪有什么陈道明?有的只是需要被演活的角色。
这就是陈道明的表演哲学:越是不把自己当回事,越能把角色当回事。这种近乎偏执的专注,在今天的娱乐圈里,简直就是一股清流。
如今的年轻演员,有几个能学到他这份痴劲儿?又有几个能像他这样,为了角色完全放下自我?
这大概就是真正的演技:不是刻意为之,而是忘记自己是谁。
在娱乐圈这个大染缸里,陈道明就是个特立独行的主。
有人说他脾气暴,动不动就发火。可你细品这些"发火"的场子,哪次不是为了替弱者出头?
《芳华》宣传现场那场戏,至今让人记忆犹新。当时冯小刚喝了点酒,非要让女主角苗苗跳舞。
在场这么多人,就陈道明一个看出了苗苗的为难。本想打个圆场,谁知冯小刚不依不饶。最后把陈道明都逼得爆粗口了。
要知道,冯小刚可不是一般人物。但在陈道明眼里,什么大导演小导演的,都没有年轻演员的尊严重要。
《传承者》节目上的那场"怒怼"更是经典。那天,五十多个孩子表演了一场高难度的高台花鼓。这可不是一般节目,难度系数高不说,还特别危险,五十多人在高空叠罗汉,稍有不慎就出事。
结果台下一个"小鲜肉"评委,竟然说这节目毫无看点?陈道明先是耐心解释,可对方还在那挑刺。这下可捅了马蜂窝了。
"文化学进狗肚子里去了?"这句怒斥,不知道戳中了多少人的心窝。
但你别以为陈道明就是个暴脾气。说起他和左小青的交情,又是另一番风景了。
那是在左小青十八岁的时候,两人因为一个广告结缘。后来陈道明为了扶持她,甚至不惜降低自己的片酬,就为了给这个年轻人一个机会。
要知道,在娱乐圈,男女之间的亦师亦友很难不被误解。可陈道明偏偏做到了。即便左小青多次表达对他的欣赏,两人也始终保持着最纯粹的关系。
这就是陈道明,看似刚硬,实则柔情。不是他太在意别人怎么看,恰恰是因为他根本不把自己当回事,才能这么无所顾忌地主持公道。
在这个人情社会,能做到不畏强权、扶持新人,还能保持本心,这份侠义精神,恐怕比他的演技更难得。
这大概就是真正的大腕:越是有本事的人,越不会把自己太当回事。
说起陈道明的转折点,就不得不提《末代皇帝》。
那时的他,还是个默默无闻的小演员。接到饰演年轻溥仪的角色后,可把他给高兴坏了。但谁能想到,等待他的是一段极其艰苦的拍摄经历。
因为取景地在故宫,白天有大量游客参观,整个剧组必须在游客来之前完成拍摄。这意味着什么?每天凌晨三点就得起床,六点前必须开机。
遇上拍夜戏更惨,直接通宵到第二天早上。就这样的魔鬼作息,陈道明一坚持就是四年。
四年啊,说短不短,说长不长。但就是这四年,彻底改变了陈道明的命运。
有趣的是,当别人夸他敬业的时候,他总是摆摆手说:"我只是个戏子。"这话说得云淡风轻,却道出了他最真实的心声。
在他看来,演员吃苦受累不是什么值得炫耀的事。每个行业都有每个行业的辛苦,又不是只有演员才辛苦。这种不把自己当回事的态度,反而成就了他的与众不同。
如今的娱乐圈,浮躁得让人心慌。有人靠流量,有人靠话题,有人靠绯闻......可陈道明呢?他就是靠着这份"不把自己当回事"的态度,在这个浑水摸鱼的圈子里,活出了自己的清澈。
他从不吹嘘自己多么辛苦,也不炫耀自己多么厉害。在他眼里,演员就是演员,哪来那么多附加值?
德艺双馨这个词,现在听着都有点老土了。但要说在当下娱乐圈谁最配得上这个词,我第一个投陈道明。
不是因为他多么完美,恰恰是因为他敢于承认自己的不完美。不是因为他多么了不起,而是因为他从不觉得自己有多了不起。
这大概就是陈道明最大的本事:越是不把自己当回事,越能成就真正的大事。
在这个人人都想当"顶流"的年代,能有这样的心态,着实难得。也许,这就是为什么他能在演艺圈站稳脚跟这么多年的真正原因吧。
毕竟,真正的高手,都是在不知不觉间,就把事情做到了极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