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式轻机枪是新中国于1956年定型生产并列装的一款轻机枪,该枪火力猛、弹容量大而且易于操控,列装后受到解放军官兵的高度认可,并且在战场上表现出极高的作战性能,在我国服役达30年之久。

然而56式轻机枪却不能快速更换枪管,这就有点不可思议了,要知道建国前我国自产的捷克造轻机枪就能够快速更换枪管,而换了更先进的机枪后却不能更换枪管了,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回答问题之前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56式轻机枪。
56式轻机枪全枪长1041毫米,空枪重7.1千克,发射7.62×39毫米中间型威力弹,100发弹链供弹,理论射速650发每分钟,实战射速150发每分钟,有效射程800米,最大射程2000米。

56式轻机枪仿自苏联RPD轻机枪,原型枪由苏联枪械大师捷格加廖夫设计,划时代地采用中间型威力弹,在保证足够威力的同时大大降低了后坐力,使得射击精度和可操控性大大提高。
该枪采用导气式工作原理,鱼鳃式闭锁机构,结构简单,性能可靠,外观上有别于DP系列轻机枪,准星座高挑便于瞄准,两脚架位于枪管前端能有效缓解射击时的枪口上跳,枪管末端的护木便于端枪射击和前进,枪身下方一个类似弹鼓的装弹盒可装载100发弹药,确保火力的可持续性。

56式轻机枪不能快速更换枪管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
第一,快速更换枪管在实际作战中没有必要。
56式轻机枪定位是班用机枪,主要目的是为一线步兵的进攻和防御提供火力支援,作战形式以短点射和间接性射击,并非提供远距离火力压制的通用机枪或重机枪,更强调轻便快捷,实战中完全能够做到自然冷却。
而且当时56枪族中的56式半自动步枪和56式冲锋枪都能够提供强大的火力输出,所以并不会出现火力中断或不足的情况。

在一般的进攻战中我军都采取轮番进攻交替跃进的战术,撤退时也是交替掩护撤退,作战合理有序,不会让一个班的轻机枪高强度射击作战,火力都是有效配合的。
因此,在实际作战中能用到快速更换枪管的情况非常少,而且随身携带一根备用枪管非常消耗体力,得不偿失。
第二,快速更换枪管的装置加工难度大且成本高。
快速更换枪管难度不在设计上,而在加工上,枪管接口处的精度和热处理要求是最大难点,加工精度不够要么卡不到位要么间隙过大,轻则燃气外泄造成威力不足,重则炸膛。热处理不够就会造成换枪管时因热涨卡死拿不下来。

国产的捷克造就是一个最典型的例子,按标准持续射击200发就需更换枪管,可更换时战士们却发现枪管根本无法扭动,原因就是当时我国的工业水平太落后,热处理要求达不到。
再者,生产几十万根备用枪管的成本也是非常高的,我国国土面积大,需要守卫的地方多,军队数量多,需要的56式轻机枪数量也多,每挺枪再配一根枪管对当时的条件来说压力很大。

总的来说,56式轻机枪是一款非常出色的武器,之所以不能快速更换枪管,主要是因为没必要且难加工,但这并不影响它的性能出众。
玩意
这是AK系列构造件,长活塞导气。怎么换得枪管。你看枪管下面还有根导气管没有[得瑟]
jiass
二战后期机枪蹲射超过200发子弹那是在找死
乐乐
如果现实中没有,那就是没必要,浪费,花架子……如果有了,就是遥遥领先,先进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