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定律究竟有多神奇?史上被比作司马懿的人物竟没一个善终!

老达子爱历史 2024-11-07 13:57:32

文|老达子

本文共2380字,阅读时长大约4分钟

前言

你听说过“司马懿定律”吗?这不是我们以前上学时候晦涩难懂的物理定律,而是一个非常神奇的“政治法则”。究竟有多神奇呢?这么说吧,历史上那些被比作司马懿的人,基本都没有什么好下场,更别提善终了。

那为什么被比作司马懿就不能善终呢?真有这么神奇吗?今天,老达子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个司马懿定律,探究一下为什么如此神奇呢?

司马懿定律是什么?

要想解释司马懿定律,得分成2部分来说,即“司马懿”+“定律”,那我们先来解释下司马懿吧:

“帝内忌而外宽,猜忌多权变。魏武察帝有雄豪志,闻有狼顾相。”

这是曹操在《晋书》中的一句话,也摆明了他对司马懿的判断,他已经发现了司马懿的狼顾之相。所谓的狼顾之相就是形容人的谨慎多疑,心怀不轨。正因为如此,曹操才对司马懿保持高度的戒备。而司马懿也不傻,从那之后他就开始低调行事,长期装病在家,从而打消曹操的疑虑。

事实证明,在隐忍狡诈这方面司马懿还是更胜一筹的,他逐渐架空了魏国的皇权,使司马家族成为了朝堂之上的实际掌权者。即便是当时的皇帝曹芳都还一口一个“仲父”地叫他,完全没有察觉到司马懿的真实意图。

司马家族作为曹家的臣子,本应忠君报国,但却将曹家的皇位取而代之,这是明显违背了当时的君臣观念的。这正是这个缘故,司马懿不管是在文学作品里还是在民间的口碑都很差,所以也经常有人把那些阴险狡诈、暗藏野心的人都归为司马懿之流。

那定律是什么呢?所谓定律,其实就是客观规律的统称,是经过很多的实验总结而来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事物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的论断。

所以司马懿定律也是也是后人在前人的真实经历中总结并推断得出的,像司马懿这样的窃国者在古代是屡见不鲜的,但是他们只学到了司马懿的皮毛,却没有学到他的精髓,最终没能善终,成为了一个悲剧人物,这便是司马懿定律。

那司马懿定律究竟经过了多少次实验呢?今天老达子就来给大家列举两位吧~

桓温:简直就是司马家族的翻版

桓温应该是第一个模仿司马懿的人了。他是东晋时期战功显赫的大将军,而且手握重兵。当时的形势很乱,前有司马家族的篡位,后有五胡乱华的乱世,地方军阀势力割据严重,尽管有个名义上的东晋朝廷,实际上威信是很低的,所以朝廷想要树立威信,让地方重新归顺朝廷,还得通过军事行动来实现。

桓温就利用自己手里的兵权,积极攻伐地方的割据势力,比如击败成汉王李势和羌族首领姚襄等人。然而,许多人认为桓温的北伐行动不过是穷兵黩武之举,但是桓温自己不这样认为,他反而觉得自己战功显赫,认为自己不可一世,甚至对皇帝司马奕也不屑一顾了。

他的部下也都建议他效仿霍光和司马懿,废掉现在的皇帝并拥立新皇来稳固自己的地位。桓温也确实照做了,他罢免了晋废帝司马奕,扶持简文帝司马昱成为傀儡皇帝,从而开始了他独揽朝纲的政治生涯。

但司马家族的背后可是当时的南方世家王谢两家,桓温想独揽朝纲还得问下他们答不答应,他们强烈反对桓温掌控政权。而恒温尽管废立了皇帝,可是面临着合法性的质疑,最终遭到其他世家的联合排挤,而恒温也一直在清除异己。

临终前,桓温还一直逼朝廷为他加九锡之礼。虽然他没能如愿,但他的儿子桓玄却没有闲着,最终篡位建立了桓楚政权。简直就是司马家族的翻版,果然应了名士刘惔的话:“鬓如反猬皮,眉如紫石棱,自是孙仲谋、司马宣王一流人”。

武三思:时人呼为‘三思五狗’

武三思是武则天的侄子,也是武氏家族中野心最为膨胀的外戚了,他仗着自己跟武则天的特殊关系而被封为梁王,开始参与了朝政。也许是他觉得自己背有靠山,所以非常的嚣张跋扈,典型的没有真才实干,靠关系上位的庸才小人物,可是他的野心可不小。

李显从小就在武则天的阴影下长大,所以性格很懦弱,对武则天言听计从,并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武三思的儿子,与武三思建立了起了亲家关系。这也许是武则天为武三思布的局,目的是想让李显成为武三思的傀儡皇帝。尽管武三思的权力基础在此时已经打下,但朝中的大臣对外戚专权还是非常不满的。

后来李显复位以后,居然没有除掉武三思,反而让他再次权倾朝野。可这位亲家呢,反手就给李显戴了个绿帽子,跟他皇后吕后搞在一起。而李显对韦后也是不加禁制,可是韦后是有野心的,她想做第二个武则天,所以很多朝政都是由韦后掌管的。

尽管此时的武三思对付不了群臣,但他却可以对付得了女人,他和韦后一起联手结成了一股强大的政治势力左右着朝政。而李显却觉得武三思是可信之人,对他是言听计从,甚至协助他排除异己,把有才能的忠直大臣都流放到了边疆。

由此可见,武三思也是很擅长操控皇帝,将李显逐步培养成自己的傀儡。尽管他的部下也建议他学习司马懿,架空现有皇帝并另立幼主,但武三思还是有自知之明的,他知道自身能力有限,也很满足现状,所以迟迟没有什么动作。

也正是这种犹豫,为太子李重俊创造了机会。李重俊深知先下手为强的道理,便伪造了李显的圣旨,动用李家的御林军攻入武三思府邸,最终成功诛杀了武三思和他的儿子,武氏外戚的专权也彻底宣告结束了,武氏家族也很快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这是《旧唐书·外戚传·武三思》中对武三思的记录:“侍御史周利用,冉祖雍,太仆丞李悛,光禄丞宋之逊,监察御史姚绍之等五人,常为其耳目,时人呼为‘三思五狗’。”

老达子说

从上面的事例可以看出来,司马懿定律不仅揭示了权臣们的悲惨命运,也警示后人权力欲望的危险。它时刻提醒我们,在权力斗争中,即使再聪明和有才能的人,也难以逃脱权力的陷阱。这一定律在历史上多次重演,成为权臣们无法逃脱的宿命。

最后,用石勒对司马懿的评价做个收尾吧。能看出来从东晋开始,对司马懿的评价就基本开始稳定了,都是偏向负面的。

“朕若遇汉高祖,当北而事之,与韩、彭比肩;若遇光武,当并驱中原,未知鹿死谁手。大丈夫行事,宜磊磊落落,如日月皎然。终不敢曹孟德、司马仲达欺人孤儿寡妇,狐媚以取天下也。”

0 阅读:7

老达子爱历史

简介:以史为鉴知兴替,以史正人明得失,以史化风浊清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