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女神”陈果:从网络红人再到“跌下神坛”,如今她怎样了?

浩晔说情感 2024-11-23 12:34:33

谁能想到,一个"耄耋"的读音错误,竟然能让一位红了9年的大学教师瞬间跌落神坛?说出来真是令人唏嘘不已。

在2019年,央视《开讲啦》的录制现场,陈果穿着干练的白领服装亮相:头发束成波浪形长发,身穿白色衬衫搭配墨蓝色牛仔裤,脚上穿着黑色高跟鞋。

场下的观众、嘉宾,甚至主持人都在全神贯注的聆听她慷慨激昂的演讲。这原本应该是一场完美无瑕的演讲秀,然而这次亮相却成为了她口碑崩塌的导火索。

节目播出后,有网友指出陈果把"耄耋"读成了"老至"。这个细节对于普通人来说,可能只是个小失误。

然而,对于一位拥有复旦大学博士学历的教师而言,这样的错误却被网友视为不可原谅。

网上的质疑声一浪高过一浪,人们对复旦大学的某位老师读错基础字的行为感到惊讶,并怀疑其博士学历的真实性,甚至质疑之前她讲课的内容是否真实。

曾经对她赞不绝口的网友们,现在却成了最积极的"考古专家",重新审视这位老师的一切。

事情在很短的时间内发酵起来,不到几小时,这个话题就传播至全网。网友们开始质疑她的教学水平,质疑她学历真实性,甚至连她在复旦大学的教师身份都被打上了问号。

陈果第一时间出面道歉,但网友们并不原谅。在网暴面前,那句"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显得那么无力。她曾是被众人争相追捧的"复旦女神",而现在却被贴上了"骗子""虚有其表"的标签。

幸运的是,复旦大学及时出面辟谣,确认陈果的博士学历是真真实实存在的。她也一直正常上课,且学生的选课人数依旧爆棚。

尽管如此,网上的争议仍未完全平息,这起事件也成为了人们谈论网红教师的经典案例。

回顾这场风波,不禁让人感慨:在这个网络时代,成名容易,但想守住名声谈何容易?一个读音错误就能让多年积累的口碑崩塌,这或许就是网红光环背后不为人知的脆弱吧。

在引发争议之前,陈果其实一直是"顶流"教师。而她最辉煌的时候,一定是在2019年登上了《新闻联播》的舞台。

你们知道《新闻联播》的重要性吧?短短30分钟就要报道全国各地的重大事件,能在其中占据2分钟的篇幅,说明这个新闻的分量非常大。

当时,陈果被誉为“立德树人”的青年教师典范,事业正值高峰期。

将时间线往前推,可以发现2018年对陈果来说是一个丰收年。她借着短视频平台爆火的东风,出版了自己的两本书:《好的爱情》和《好的孤独》。

提到陈果的走红之路,得退回到2010年那个特殊的时刻。在那个时候,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还未问世,一个学生偷偷录下了她上课的视频并发布在网上。

出乎所有人的意料,这个视频仅仅3天就火爆全网,播放量迅速突破千万!更为有趣的是,当时的陈果尚未察觉自己已经“火”了。

陈果被誉为"第一代网红教师",但她并未被高涨的热度冲昏头脑,始终秉持扎实高效的教学理念。她不仅持续以创新式的教育方式授课,而且经常与网友在网络平台进行深度交流与沟通,分享学术成果,提供解决问题的策略。

实际上,陈果在走红网络之前在复旦校园里就已经小有名气了。学生们还给她起了个"复旦最美女神"的称号,这个"复旦最美青年女教师"的标签在校园论坛和贴吧里经常出现。

捎带一提的是,陈果的走红更多的是一种意外。她从一开始并没有预想到成为一个网红。然而,这种无心插柳的状态反而让她收获了一大批粉丝,他们都是真心实意地喜欢她。

毫无疑问,网络的世界就是这么神奇,它能让你一夜成名,但也能让你瞬间跌落神坛。就像一把双刃剑,成也网络,败也网络。

身处聚光灯下,不论任何一举一动都备受关注,无疑,任何的失误或不足,都有可能导致轩然大波。

陈果的经历告诉我们,网红的光环虽然璀璨,但背后也暗藏风险。当你做得好的时候,粉丝会把你捧上天;然而,只要有一点点的失误,就可能引发粉丝对你的批评和指责。

这或许就是我们常说的"出名要趁早,成名不要早"的道理。毕竟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都在被过度曝光的边缘疯狂试探,而能够在名利场中保持初心的人,才是真正的赢家。

陈果的成长经历堪称一部标准的学霸养成记。她于1981年生于上海这座充满机遇的大都市,在优渥的家庭环境中茁壮成长。

她从小就极具文学天赋,成绩总是在班里名列前茅。

1999年,陈果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复旦大学哲学系,该系有一个特殊的班级——“文科基地班”,这可不是普通的班级,而是复旦大学为了培养优秀的哲学人才专门开设的小班教学。

这班有多难进?据说当时只有30来人,个个是重点中学里的"学霸"!更惊悚的是,这班还有淘汰制!每月会把成绩最差的同学淘汰,然后从班级外选拔第一名进来。

在如此高压的环境下,陈果不仅没有被淘汰,反而还顺利当选了学生会主席,看来他的实力确实是有目共睹的。

毕业后,她选择在复旦继续读研深造。2005年三年研究生毕业后,她对哲学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于是决定继续攻读博士学位。

陈果从本科读到博士,共用了十多年的时间在复旦大学。

有人质疑陈果学历造假,但深入了解她的求学经历后便知这种质疑实在站不住脚。她在激烈的竞争中一路披荆斩棘、所向披靡,装得出来如此卓越的能力吗?她对母校的深厚感情,最终促使她在博士毕业后坚定地选择留校任教,将她对哲学的独特理解传递给更多学子。

这样的成长轨迹,是否正是她后来成为一名出色教师的基石?

四、教坛新秀:改变思政课堂的"枯燥"标签

很多大学生谈到思政课便禁不住地打哈欠,并不是因为课程不重要,而是传统的教学方式实在过于"枯燥"。

虽然这个学科在一般印象中显得没什么趣味性,但陈果却在这里找到一条与众不同的教学道路。她避免采用过分枯燥的传统教育方式,而是采用了一种更贴近现实生活的方式,让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知识。

如何接地气呢?她会把自己或朋友的真实经历带到课堂上,把高深的理论知识化为生动的故事。例如,当她讲到某个观点时,她不会直接给出教科书中的定义,而是先分享一个生活中的小故事,让学生们在故事中自行理解并发现隐藏在字里行间的道理。

这种教学方式让死气沉沉的课堂一下子变得活跃起来,学生们更惊喜地发现,原来思政课也可以这么有意思!陈果随口说的一些话,都能被学生们当做经典的金句传播开来。

逐渐地,她的课在复旦学校里广受好评。从最初只有本院的学生来听,随后其他院系的学生也都纷纷加入。每次上课时,教室里总是挤满了学生,座无虚席。

然而,陈果之所以与众不同,并不仅仅在于她独特的授课方式。她更像学生们的朋友,而不是高高在上的教师。她会与学生们一起谈论生活,聊聊梦想,使课堂变成一个思想交流的平台。

这种亲和力使她很自然地赢得了"复旦最美女神"的称号。

有消息称陈果的思想政治课讲解方式"生动活泼"。的确,她的课堂上反对枯燥乏味的说教,运用引人入胜的话题和深思熟虑的头脑风暴,来鼓励学生思考和创新。

这种教学方式,正是如今现代教育所追求的,让知识不再是冰冷的抽象符号,而变为生活中鲜活的生命,这才是真正的教育艺术啊。

这或许就是陈果能够在思想政治课这片"沙漠"中开出绚丽之花的秘诀。

五、沉淀与新生:争议过后的平静生活

在经历了一场声势浩大的争议之后,人们逐渐回归到正常的生活节奏中。终于,热议的高潮过去,一切都逐渐恢复了平静。这是人们在经历一场风暴后,最渴望的一种生活状态。

对于一家身处风口浪尖的购物中心来说,争议过后的透明生活,无疑是一个新的开始。购物中心里曾经人声鼎沸的商业区,现在重新回到了宁静的状态。

人们不再像以前那样,为了一件商品而争得面红耳赤,而是选择了更加理性的消费方式 。

同样,对于那些被网络暴力困扰的人来说,争议过后的平静生活,无疑是一个新生。他们终于可以获得原本属于自己的生活空间,而不再受到舆论的干涉。

他们开始重新规划自己的生活,重新找回生活的乐趣 。

总的来说,争议过后的平静生活,是人们最渴望的一种生活状态。它让人们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重新找回生活的乐趣。

耄耋一词读音风波事件后,有很多人在猜测陈果会不会因此消失。但是,出乎所有人意料,她并未被这场风波击垮,反而以少见的从容与淡定面对外界的各种揣测与质疑,令人不得不佩服她的坚韧与执着。

面对网友的质疑和谩骂,她选择了最朴素的方式——道歉。没有长篇大论的辩解,也没有情绪化的反击,只是简单地承认了自己的错误。

这份坦率的态度反而使得许多人对她刮目相看。

陈果依然站在复旦大学的讲台上,坚守着自己热爱的教学事业。她的课堂仍受欢迎,学生们总是满满当当地坐在教室里。

她现在出现的次数相较以前少了许多。

她的回归本分,恰恰体现了她的智慧。在这个全民追求曝光的时代,她选择了低调,并非怕被争议,而是明白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 那就是站在三尺讲台,认真教书育人。

陈果从未把网红当成自己的目标。她的走红是个意外,争议也是个意外。但是她始终记得自己作为教师的职责。

或许,这就是她能够在风波后依然坚持初心的关键原因。

正如她经常在课堂上告诉我们的:"人生不仅有辉煌的高光时刻,更多的是平淡如水的日子。"这位曾经的"复旦女神",用她自己的亲身经历给我们上了最后一课:静水流深,方见本真。

0 阅读:13
浩晔说情感

浩晔说情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