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远洋捕捞式办案,把罚没收入收归中央财政,就可以了吗?

王土吉 2024-11-07 11:54:13

前两天,有朋友让我聊一聊远洋捕捞。因为当时这个话题比较热,我担心哪句话说的不合适出问题,就没搭茬。

这两天热度降下来了,我旧事重提的聊一下。

首先说我的观点,众所周知,能被远洋捕捞说明你肯定有毛病,不可能没有问题嘛。

当然了,所有能把企业做大的老板,真要细查的话都不可能没问题。

好,我的观点说完了,接下来咱们说远洋捕捞。

远洋捕捞这个词,不是一个新词儿。早在今年年初3月份的时候,就有专家学者,对远洋捕捞式办案提出了解决办法。

办法很简单,就是把罚没收入收归中央财政。

什么意思呢?原话是由于罚没收入归于地方财政,这就对地方司法机关进行远洋捕捞式办案,产生了诱导。

既然如此,那就设计一个干了活拿不到钱的方案,这样你干活的动力也就没了嘛。

用这么一招釜底抽薪,来解决远洋捕捞的问题,我不得不说高,实在是高。

这里说的罚没收入,是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非税收入的一个款级科目。按照财政部定义,主要反映执法机关依法收缴的罚款罚金、没收款、赃款赃物、没收物资的变价款收入。

从规模来看,全国的罚没收入在过去十余年有较为明显的增长。2023年有所下降,但2024年的1-8月份,非税收入增长了11.7%。

这不,马上到年底了嘛,罚没收入可能还会再上升。

从构成来看,罚没收入主要是地方收入,中央罚没收入占比很低。地方罚没收入占总罚没收入的比例,一般都在90%以上。

说白了,罚没收入主要是地方干的。

从区域来看,罚没收入的省际差异非常明显。2022年的数据以规模计,罚没收入最多的广东省,达到了418亿元,其次是山东省的283亿元。

罚没收入最少的是上海,2022年的罚没收入只有0.9亿元。

从2022年的数据来看,罚没收入依赖度最高的地区是广西,收入额129亿元。看着少,但占当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7.7%。比全国的地方平均水平3.4%,高出一倍多。

依赖度次之的是辽宁,达到6.9%,与辽宁相邻的内蒙古、吉林和黑龙江也都在6%左右。

罚没收入依赖度最低的还是上海市,只有0.01%。

综合来看,罚没收入依赖度较高的地区,大都是财政比较困难的中西部地区;而依赖度较低的地区,主要是财政状况相对较好的东部发达地区。

有网友从这些罚没数据中,分析出了投资不过山海关的说法,还有人从这些数据中,构建了一幅南宋投资版图。

再往下细分,罚没收入主要集中在省以下的市县级财政。从2021-2022年数据来看,市、县级收入,占地方罚没收入的84%和82%。

罚没收入分析到这儿的时候,大家应该发现了原因所在,就是我们的市县级财政,遇到了生存压力。

大家是不得已,才去干这些出力不讨好的事儿。

我国的大部分县城,是依靠全国的转移支付来维持运转的。

一方面是某些中西部的小县城,接受转移支付后,躺平了。

全县的经济稳定的可怕,群众们有闲又有钱,小县城超脱了全国的经济大环境,成为了世外桃源。

另一方面,有些四五线的中小城市不愿躺平,开始了各种折腾。

以前沿海地区这些制造中心销售商品时,会设置一些分公司或者代理商啥的,小城市可以对这些公司的销售征收增值税。

电商横扫全国后,大量产品直接从厂商抵达到四五678线城市的消费者手中。增值税的征收地变成了一二线大城市,小城市消费产生的税基基本被剥离了。

现如今的大部分小城市,维系地方财税的只剩下了无法跨区贸易的行业,比如基建,比如餐饮,比如旅游啥的。

没有矿,也没有厂,于是很多地方就开始一窝蜂的押宝旅游业。

然后,大家就看到了奇葩的一幕:

一边是一二线大城市,天天吆喝要过苦日子;一边是中西部接受转移支付的城市,大手笔的上马各种面子工程。

到底有没有钱?到底谁有钱,谁没钱?给人都整懵了。

生造出来的旅游消费,或许可以在网上热闹一阵,喊几嗓子泼天的富贵。

但这些,真的挑不起地方上的财税重担。运气不好的,还整了一地鸡毛,雪上加霜的又欠了一屁股债。

事儿,就是这么个事儿。

劳动力这些生产要素,只会流向收益和效益最大的地方。人们用脚投票,是因为那里有良好的营商环境,高效的竞价机制,以及精心呵护市场的政府,等等很多的原因。

这些,都是把吃苦当成优良品质的中西部人民,需要深刻反思的。

0 阅读:8

王土吉

简介:不是老中医,喜欢吹牛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