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得得电影,一个喜欢电影的普通人。
暑期档过后的院线市场,还是一片死气沉沉,目前值得称赞的只有一部《罗小黑战记》打破局面,《罗小黑战记》目前虽然暂居第一,但大盘低迷的前景下,虽说第一名也不过是落得2亿左右票房的成绩。
《罗小黑战记》的成功,在于电影本身的质量,能让观众看得出用心用情,也在于他的剧集前身攒下的“ip粉”,要知道《罗小黑战记》在首映当日的早上10点钟就以领先第二名2倍的成绩成为第一了。
他不仅斩下了全榜第一,也把在他之前9月6号所有新上映的电影打的七零八落。
说起IP,在9月6号上映的电影里,也有一个IP电影,而且论起IP的影响程度,他完全不亚于《罗小黑战记》,甚至在上映当日把王志文等一系列实力派的《最长的一枪》和奥斯卡最佳纪录长片《徒手攀岩》都斩在马下。
这部电影是进口电影,但他不是一部好莱坞电影,也不是欧洲电影,而是来自印度的电影《宝莱坞机器人2.0:重生归来》,电影顾名思义,它是一部续作,它的前身真是鼎鼎大名的脑洞神作《宝莱坞机器人之恋》。
上映当日表现尚可,但随着豆瓣评分出路以后,《宝莱坞机器人2》便哑了火,一下子落到了第七名,连上映40天的《烈火英雄》都排在他前面。
首映当日收取了764万票房,院线排片高达16.8%,这排片待遇很多国产片都望尘莫及。第二天便骤降到了476万票房,院线排片也降到了11.7%,到第三天降到了269万,排片也缩减到了7.3%。
猫眼预测最终票房为2338万,虽说这对于一个进口的印度片不算太差,但作为一个风靡中国这么多年的IP,突然正式登陆中国,本来上映当日打败众多本土作品,但却一天比一天少一半票房,他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翻阅评论后你会发现,《宝莱坞机器人2.0:重生归来》已经没有了《宝莱坞机器人之恋》的“灵魂”。
当年《宝莱坞机器人之恋》在网络上火的一塌糊涂,一系列的GIF图随处可见,作为一个从未在中国上映的印度科幻片,为什么会悄然无息的“占领”中国网络呢?
如果你从科幻角度看这部电影,你会发现这是一个十足的烂片,特效算不上五毛,但也加不到一块,模型很粗糙,动作更是僵硬,如同制作中庸的3D动画加到真人电影一般。
电影的本身制作方面也是普普通通,到处充斥着印度歌舞电影的恶趣味,不合时宜的笑料,莫名其妙的歌舞,还有最经典的“抽风剪辑”。
但神奇的就是,这些印度特点在这部电影里竟然大放异彩,或许是“负负得正”的效果,印度电影自身的特点再加上这个“硬凹”的科幻概念,竟然相得益彰的把观众带进一个魔幻世界,而点睛之笔,就是印度人突入天际的“脑洞”。
这部电影里的机器人,不用遵循任何设定,几乎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他能变形,做饭,接生,甚至和蚊子对话。
电影中间穿插了一段机器人大战蚊子全家
但后半段的机器人暴走的一系列场面,让我不得不佩服印度人的脑洞。
或许科幻片的制作水准他们不是第一名,但是科幻片的想象力他们绝对是第一名。
机器人先是小露了一手,这个镜头不知道为什么我会想到变相怪杰。
后半段直接开启“飞行模式”,暴走的机器人制造了无数个克隆分身。
当他们有规律,有秩序的组成一个又一个形状的时候,感觉就像上帝在玩巴克磁力球一样,这简直是充满恶趣味的“科幻美学”。
球不仅还能开花,并且重组,还能平铺,甚至变成一条蛇。导演的想象力在这里已经突破天际。
反正又不是什么硬性科幻,就把这当成磁力球一样玩吧,随意想组装成什么就成什么,这种设定完全突破了科幻片固有的设定,让一个看似能力有限的机器人,瞬间变得无限起来,剧情也愈加脱离现实。
他甚至“合体”成了人形形态,靠着墙垫着脚,竖起了中指。
而作为一部印度片,他的歌舞自然少不了,但同样考虑着科幻片的属性,他连歌舞段落都是充满了浓浓的科幻(恶趣味)气息,平均每场歌舞都要换三四套造型和场景,别说,女主的造型还是蛮好看的。
凭借着出奇的脑洞和印度片独有的电影制作方式,这部《宝莱坞机器人之恋》另辟蹊径的开发了“科幻美学”片,它在豆瓣的评分高达7.2分,完全是一个佳片的分数,而评论也大多是很“佛性”的,
“表现力是粗糙的,但想象力是精致的”4星
“面对如此欢乐可爱的电影,你怎忍心打低分呢?”4星
“特效一般般,但创意把我雷焦了”4星
比起特效,这部电影的“雷点”才是真正的卖点。
但8年后的续作《宝莱坞机器人2.0:重生归来》,却丢了这份“灵魂”,特意加入环保主旨的它,已经没有了当初《宝莱坞机器人之恋》的灵气。
脑洞也几乎是借鉴上部,只有反派的造型还有些许看头,但比起第一部的人形“磁力球”,手机的效果看起来就差了那么点意思。
《宝莱坞机器人2.0:重生归来》在豆瓣评分只有5.7分,评论基本上都是“失望”,本以为还会看到脑洞大开的科幻美学,但见到的却是一份环境美化的说教片。
一部靠此成功的电影,在续作中因为想要的太多,反而丢了自己的本真,意图像科幻大片靠拢却成了一个简单的“低质科幻片”,那就没有什么可吸引观众消费的点了。
你觉得我说的对吗?欢迎讨论!